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志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10

李志华
姓名: 李志华
职称: 教授
电子邮箱: lizhihua@xauat.edu.cn
办公电话: -
研究方向: 污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污水处理过程优化与控制、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类型: 本校

招生专业
院系名称: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招生类别: 硕/博士
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院系名称: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招生类别: 硕/博士
专业名称: 市政工程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2003-2006 日本九州大学 都市环境系统工学 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 2002在北京多元水环保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部工作
2006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部都市环境系统工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6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8年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渭南市渭北产业园挂职锻炼任主任助理
2009年1月、7月作为国家环保部污水处理专家,分别参加新疆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青海省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核查
2010年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同年10月晋升教授。
2011年出版《水工艺与工程的计算与模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教材1部,主编
2015年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


主要荣誉/获奖情况
主要荣誉/获奖情况: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成果/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科研项目: 项目情况
(一)主持: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活性污泥的好氧呼吸应激响应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丝状菌菌丝体特征及颗粒化过程研究(项目编号:**)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好氧颗粒污泥的能量溅溢特性及其对颗粒结构的调控作用(项目编号:**)
[4]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资助课题,荧光光谱与呼吸图谱联用实现活性污泥模型高通量参数校准与组分测量(项目编号:20**2)
[5]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呼吸图谱解析与动力学参数重构的小微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理论与技术(项目编号:2015-K63)
[6] 陕西省水利厅省级水利科技计划项目,城镇污染物形态对渭河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编号:2017slkj-10)
[7] 西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引导计划-社会发展科技示范,低氧曝气多段进水工艺关键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编号:**SF/SF09)
[8] 陕西省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呼吸法的污水厂节能的调控模型及关键调控设备研究(项目编号:2013KW22-01)
[9]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基于有限聚集理论的节能型污水处理工艺及关键设备开发(项目编号:2010KJXX-07)
[10]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的设计与运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陕外专发[2010]26号)
[11]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有机污水含盐量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特性和成长模式的影响(项目编号:教外司留[2008]890号)
[12]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微生物聚集体的聚集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09JS027)
[13]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用果汁废水进行燃料乙醇发酵的代谢调控机理研究(项目编号:08JK325)
[14]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微生物聚集体的聚集度定量描述方法及其应用(项目编号:11JK0764)
[1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丝状真菌的颗粒化培养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09JQ7002)
[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础研究项目,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编号:RC0707)
[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点项目,微生物聚集体的聚集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ZX0803)
(二)参与:
[18]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 旋流造粒高浊度水处理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编号:2011KTCG03-09),第一参与人
[19] 博士点基金, 自养硝化菌自凝聚特性及其在连续流条件下的颗粒化过程研究(项目编号:1),第一参与人
[20] 863项目, 生物造粒流化床物化-生化组合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编号:2006AA06Z328),第二参与人
[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城市污水生态回用及水环境质量保障(项目编号:**),主要参与人
[22] ****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西北城镇水资源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项目编号:IRT0853),主要参与人
[23] 水专项, 缺水城市雨污水再生处理和不同用途用水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编号:2008ZX07317-004),参与人



学术著作/论文期刊
学术著作/论文期刊: 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近百篇,专利20余项。
Li, Z.-H., Zhu, Y.-M., Zhang, J., Yang, C.-J., Zhang, T.-Y. and Yu, H.-Q. (2018a) Evaluation of robustness of activated sludge using calcium-induced enhancement of respira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53, 55-63.
Li, Z.-H., Zhu, Y.-M., Yang, C.-J., Zhang, T.-Y. and Yu, H.-Q. (2018b) A simple respirogram-based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effluent from a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61, 412-419.
Li, Z.-H., Ma, Z.-B. and Yu, H.-Q. (2018c) Respiration adapt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under dissolved oxygen and hypochlorite stressed condition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48, 171-178.
Li, Z.-H., Zhu, Y.-M., Zhang, Y.-L., Zhang, Y.-R., He, C.-B. and Yang, C.-J. (2018d) Characterization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of different sizes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1-27.
Li, Z.H., Sun, W., Ji, X.Q. and Wang, X.C. (2012) Effec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on the densification of filamentous sludge. Water Sci Technol 66(10), 2109-2114.
Li, Z.H., Wang, X.C., Kuba, T. and Kusuda, T. (2011a) Porous structure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45(1/2/3), 25-35.
Li, Z.H., Sun, W. and Wang, X.C. (2011b) Densification of filamentous sludge in a bubble reactor by changing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nditions.
Li, Z.-H. and Wang, X.C. (2008a) Effects of salinity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8(12), 2421-2426.
Li, Z.-H. and Wang, X.-C. (2008b) Thermogravi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s developed at different salinities.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 83(3), 359-364.
Li, Z.H., Kuba, T., Kusuda, T. and Wang, X.C. (200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nd Effluent Suspended Solids in a Sequence Batch React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25(4), 577-584.
Li, Z.H., Kuba, T., Kusuda, T. and Wang, X.C. (2007) Effect of Rotifers on the Stability of Aerobic Granul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8(2), 235-242.
Li, Z.H., Kuba, T. and Kusuda, T. (2006a)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decentralised wastewater treatment.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Water Pollution Research 53(9), 79-85.
Li, Z.H., Kuba, T. and Kusuda, T. (2006b) The influence of starvation phase on the proper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erobic granules.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38(5), 670-674.
Li, Z.H., Kuba, T. and Kusuda, T. (2006c) Selective force and mature phase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aerobic granule: An experimental study by applying different removal methods of sludge.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39(5), 976-981.


社会兼职
社会兼职: 1 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市政工程学科青委会委员
2国际水协IWA会员
3水系统智能化技术研究会理事
4中国自动化学会环境感知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5郴州市矿业联合会副总工程师
6河北省环境治理与运营协会专家





相关话题/环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