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二级学科及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石油工程结构材料成型加工、组织性能控制和服役行为等研究方向及相近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3.具备良好的工程技术和试验技能,熟识各种材料的研制、加工和测试分析技术,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4.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外语水平,第一外国语要求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材料组织性能控制
围绕石油工程结构材料,研究其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优化材料的使用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材料成型技术及控制
围绕石油工程结构材料,研究焊接工艺、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关系、以及焊接过程控制的自动化,为石油及相关工程结构的焊接成型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3.材料断裂机理及规律
围绕石油专用管,研究在外力、腐蚀环境作用下材料损伤和断裂的微观机理和宏观规律,为石油工程结构的损伤预测和安全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4.金属腐蚀防护与表面改性
针对油气田腐蚀环境,研究石油工程材料腐蚀的机理和腐蚀的演化规律,探索有效的材料腐蚀控制措施,为石油及相关工程结构的腐蚀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三、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要求修满30以上学分(包括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学习应在一年半内完成。学位课不少于21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教学、科研或社会实践活动计2学分。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承担本科生课程实验,由学院统一安排并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计1学分。科研、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调研和预研、工程(程序)设计、咨询服务等,具体内容由导师统筹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计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选听10次以上的学术报告,并通过考核。凡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历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二门主干课程。补修课程的学习列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是毕业的必要条件,但不计入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学分。
学位课程
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英语、数值分析、数理统计、最优化理论。
专业课:物理冶金基础、材料强度学、材料热力学。
非学位课程
公共选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专业选修课: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研究方法、腐蚀电化学、金属疲劳与断裂、纳米材料、材料中的界面与表面、油气管强韧理论及完整性评价、材料表面工程、过程检测及控制技术、材料连接方法、文献检索与文献阅读。
补修课 (外专业考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