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秉承西北大学“公、诚、勤、朴”校训,爱国爱校,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该语种的写作和交流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具备进一步深造的资质,另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能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及技术工作。
二、研究方向
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具体见后表中的研究方向。
三、学制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的学制是2—3年,最长不超过4年。学分≥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0学分(学位课21—23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计2学分。
四、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授课学期根据学制情况在第1-3学期内进行调整,各专业具体课程见后表中的课程设置。
五、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负责与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考核方式
除学术报告等考查课以外,硕士生课程考核采用闭卷或开卷等考试方式,其中学位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硕士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阶段。
七、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社会实践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管理实践三种形式,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根据院、系(所)的安排及具体规定参加并通过其中一项活动和最终考核。
社会实践一般应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教学实践应相当于一个助教一学期工作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60学时,可以集中安排,亦可分散进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要求达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应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九、答辩及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正式答辩前论文请两位专家评审,通过评审且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达到规定的要求(按照《西北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执行),方可组织正式答辩。
美学(010106)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美学原理 |
|
2.文艺美学 |
|
|
3.中国美学史 |
|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期 |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80 |
6 |
1-2 |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2 |
||
0101062X01 |
美学原理研究 |
任选四门 |
60 |
3 |
2 |
|
0101062X02 |
西方美学研究 |
60 |
3 |
1 |
||
0101062X03 |
中国古典美学研究 |
60 |
3 |
1 |
||
0101062X04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60 |
3 |
2 |
||
0101062X05 |
中西比较美学研究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补
修
课 |
0101062F01 |
庄子美学研究 |
40 |
2 |
4 |
|
0101062F02 |
魏晋南北朝美学研究 |
40 |
2 |
3 |
||
0101062F03 |
文心雕龙研究 |
40 |
2 |
4 |
||
0101062F04 |
小说美学 |
40 |
2 |
3 |
||
0101062F05 |
文艺美学研究 |
40 |
2 |
4 |
||
0101062F06 |
文艺批评方法论 |
40 |
2 |
3 |
||
0101062F07 |
维柯美学思想研究 |
40 |
2 |
4 |
||
0101062F08 |
语言美学研究 |
40 |
2 |
3 |
||
0101062F14 |
巴赫金美学思想研究 |
40 |
2 |
3 |
||
0101062F09 |
中国哲学史 |
40 |
2 |
3-4 |
||
0101062F10 |
西方哲学史 |
40 |
2 |
3-4 |
||
0101062F11 |
宗教美学研究 |
40 |
2 |
3-4 |
||
0101062F12 |
艺术概论 |
40 |
2 |
3-4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
宗教学(010107)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儒学与基督教 |
研究儒学与基督教的思想异同、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的具体变化及其相关问题 |
2.中国道教史 |
研究中国道教思想史、宗教流派和思想演变及其相关问题 |
|
3.佛学思想与文化 |
研究中国佛教思想、流派、演变及其相关问题 |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80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2 |
|
0501022X01 |
宗教学原著及研究文献导读 |
54 |
2 |
1 |
|
0501022X02 |
宗教学理论 |
72 |
3 |
1 |
|
0501022X03 |
中国宗教史专题 |
72 |
3 |
1 |
|
0501022X04 |
世界宗教史专题 |
72 |
3 |
2 |
|
0501022X05 |
西方哲学史 |
72 |
3 |
3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
0101072F01 |
佛教思想史 |
54 |
2 |
2 |
0101072F02 |
道教思想史 |
54 |
2 |
2 |
|
0101072F03 |
儒学思想史 |
54 |
2 |
2 |
|
0101072F04 |
中世纪文化及基督教思想 |
54 |
2 |
2 |
|
0101072F05 |
中西文化比较专题 |
54 |
2 |
2 |
|
0101072F06 |
经学思想史 |
54 |
2 |
3 |
|
0101072F07 |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原著选读 |
54 |
2 |
3 |
|
0101072F08 |
宗教伦理学 |
36 |
1 |
3 |
|
0101072F09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36 |
1 |
3 |
|
0101072F10 |
中国教育思想史 |
36 |
1 |
3 |
|
0101072F11 |
伊斯兰教史 |
36 |
1 |
3 |
|
0101072F12 |
当代宗教概论 |
36 |
1 |
3 |
|
0101072F13 |
比较宗教学 |
36 |
1 |
3 |
|
0101072F14 |
中外宗教文化交往概论 |
36 |
1 |
3 |
|
0101072F15 |
文明交往概论 |
36 |
1 |
3 |
|
0101072F16 |
宗教法规与宗教管理 |
36 |
1 |
3 |
|
0101072F17 |
宗教文献选读(英文版) |
54 |
2 |
1 |
|
0101072F18 |
中国宗教文献研究 |
54 |
2 |
2 |
|
0101072F19 |
佛教语言文学 |
36 |
1 |
3 |
文艺学(050101)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文艺理论 |
|
2.古代文论 |
|
|
3.西方文论 |
|
|
4.文艺美学 |
|
|
5.创作论 |
|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3 |
2 |
|
0501012X01 |
文献检索与使用 |
60 |
3 |
1 |
|
0501012X02 |
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 |
60 |
3 |
1 |
|
0501012X03 |
中国文化史论 |
60 |
3 |
2 |
|
0501012X04 |
语言学专题 |
60 |
3 |
2 |
|
0501012X05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60 |
3 |
2 |
|
0501012X06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 (以上6门任选4门)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非
学
位
课 |
0501012F01 |
西方文论专题研究 |
60 |
3 |
2 |
0501012F02 |
古代文论专题研究 |
60 |
3 |
2 |
|
0501012F03 |
美学基本理论研究 |
60 |
3 |
3 |
|
0501012F04 |
当代文艺思潮 |
40 |
2 |
2 |
|
0501012F05 |
艺术哲学 |
40 |
2 |
3 |
|
0501012F06 |
文艺心理学 |
40 |
2 |
3 |
|
0501012F07 |
马列文论研究 |
40 |
2 |
3 |
|
0501012F09 |
中国思想史 |
40 |
2 |
2 |
|
0501012F10 |
中国美学史专题研究 |
40 |
2 |
3 |
|
0501012F11 |
文心雕龙研究 |
40 |
2 |
3 |
|
0501012F12 |
中西文论比较研究 |
40 |
2 |
3 |
|
0501012F13 |
现代文论家研究 |
40 |
2 |
3 |
|
0501012F14 |
西方哲学史 |
60 |
2 |
2 |
|
0501012F15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
40 |
2 |
3 |
|
0501012F16 |
西方现代文论研究 |
40 |
2 |
3 |
|
0501012F17 |
文艺社会学 |
40 |
2 |
3 |
|
0501012F18 |
文艺美学 |
60 |
2 |
2 |
|
0501012F19 |
诗歌美学 |
40 |
2 |
3 |
|
0501012F20 |
小说美学 |
40 |
2 |
3 |
|
0501012F21 |
影视美学 |
40 |
2 |
3 |
|
0501012F22 |
小说创作 |
40 |
2 |
1 |
|
0501012F23 |
小说心理学 |
40 |
2 |
2 |
|
0501012F24 |
叙事思维学 |
40 |
2 |
3 |
|
0501012F25 |
创作论 |
40 |
2 |
3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501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现代汉语 |
|
2.古代汉语 |
|
|
3.对外汉语教学 |
|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2 |
|
0501022X01 |
文献检索与使用 |
60 |
3 |
1 |
|
0501022X02 |
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 |
60 |
3 |
1 |
|
0501022X03 |
中国文化史论 |
60 |
3 |
2 |
|
0501022X04 |
语言学专题 |
60 |
3 |
2 |
|
0501022X05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60 |
3 |
2 |
|
0501022X06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以上6门任选4门)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
0501022F01 |
中国语言学史 |
60 |
3 |
1 |
0501022F02 |
文字学 |
60 |
3 |
2 |
|
0501022F03 |
音韵学 |
60 |
3 |
2 |
|
0501022F04 |
语音学 |
60 |
3 |
2 |
|
0501022F05 |
现代汉字学 |
40 |
2 |
3 |
|
0501022F06 |
语法学 |
40 |
2 |
3 |
|
0501022F07 |
汉语方言学 |
60 |
3 |
3 |
|
0501022F07 |
训诂学 |
60 |
3 |
3 |
|
0501022F08 |
训诂名著选读 |
40 |
2 |
3 |
|
0501022F09 |
古代汉语词汇研究 |
60 |
3 |
3 |
|
0501022F10 |
理论语言学 |
40 |
2 |
2 |
|
0501022F11 |
应用语言学 |
40 |
2 |
3 |
|
0501022F12 |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
40 |
2 |
2 |
|
0501022F13 |
中国语言学名作选读 |
40 |
2 |
3 |
|
0501022F14 |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 |
60 |
3 |
1 |
|
0501022F15 |
对外汉语教学法 |
60 |
3 |
2 |
|
0501022F16 |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
60 |
3 |
3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现代汉语 |
|
2.古代汉语 |
|
|
3.汉语方言 |
|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2 |
|
0501022X01 |
文献检索与使用 |
60 |
3 |
1 |
|
0501022X02 |
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 |
60 |
3 |
1 |
|
0501022X03 |
中国文化史论 |
60 |
3 |
2 |
|
0501022X04 |
语言学专题 |
60 |
3 |
2 |
|
0501022X05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60 |
3 |
2 |
|
0501022X06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以上6门任选4门)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
0501022F01 |
中国语言学史 |
60 |
3 |
1 |
0501022F02 |
文字学 |
60 |
3 |
2 |
|
0501022F03 |
音韵学 |
60 |
3 |
2 |
|
0501022F04 |
现代语音学 |
60 |
3 |
1 |
|
0501022F05 |
现代汉字学 |
40 |
2 |
3 |
|
0501022F06 |
词汇与语法 |
40 |
2 |
3 |
|
0501022F07 |
汉语方言学 |
60 |
3 |
3 |
|
0501022F07 |
训诂学 |
60 |
3 |
3 |
|
0501022F08 |
训诂名著选读 |
40 |
2 |
3 |
|
0501022F09 |
古代汉语词汇研究 |
60 |
3 |
3 |
|
0501022F10 |
汉语语音史 |
60 |
3 |
2 |
|
0501022F11 |
汉语词汇史 |
60 |
3 |
3 |
|
0501022F12 |
汉语语法史 |
60 |
3 |
2 |
|
0501022F13 |
理论语言学 |
40 |
2 |
3 |
|
0501022F14 |
应用语言学 |
40 |
2 |
1 |
|
0501022F15 |
中国语言学名作选读 |
40 |
2 |
2 |
|
0501022F16 |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
40 |
2 |
3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研究 |
|
2.中国古代各朝代典籍整理 |
|
|
3.中国古代典籍语言研究 |
|
|
4.佛藏道藏文献整理研究 |
|
|
5.域外汉籍研究 |
|
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2 |
|
0501042X01 |
文献检索与使用 |
60 |
3 |
1 |
|
0501042X02 |
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 |
60 |
3 |
1 |
|
0501042X03 |
中国文化史论 |
60 |
3 |
2 |
|
0501042X04 |
语言学专题 |
60 |
3 |
2 |
|
0501042X05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60 |
3 |
2 |
|
0501042X06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以上6门任选4门)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
0501042F01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60 |
3 |
1 |
0501042F02 |
文字音韵训诂学 |
80 |
3 |
3 |
|
0501042F03 |
敦煌文献研究 |
60 |
3 |
2 |
|
0501042F04 |
版本目录学 |
60 |
3 |
2 |
|
0501042F05 |
历史文学要籍解题 |
40 |
2 |
1 |
|
0501042F06 |
中国各体文学史 |
40 |
2 |
3 |
|
0501042F07 |
古籍校勘学 |
40 |
2 |
1 |
|
0501042F08 |
断代史料学 |
40 |
2 |
2 |
|
0501042F09 |
经典选读 |
40 |
2 |
2 |
|
0501042F10 |
中国通史 |
40 |
2 |
2 |
|
0501042F11 |
宗教民俗文献研究 |
40 |
2 |
3 |
|
0501042F12 |
中国古代语言文献研究 |
40 |
2 |
2 |
|
0501042F13 |
出土文献研究 |
40 |
2 |
3 |
|
0501042F14 |
域外汉籍研究 |
40 |
2 |
3 |
|
0501042F15 |
四库提要总目 |
40 |
2 |
2 |
|
0501042F16 |
中国俗文学文献研究 |
40 |
2 |
2 |
|
0501042F17 |
陕西地方文献研究 |
40 |
2 |
2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先秦两汉文学 |
|
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
|
3.宋元明清近代文学 |
|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2 |
|
0501052X01 |
文献检索与使用 |
60 |
3 |
1 |
|
0501052X02 |
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 |
60 |
3 |
1 |
|
0501052X03 |
中国文化史论 |
60 |
3 |
2 |
|
0501052X04 |
语言学专题 |
60 |
3 |
2 |
|
0501052X05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60 |
3 |
2 |
|
0501052X06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以上6门任选4门)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非
学
位
课 |
0501052F01 |
文字音韵训诂学 |
60 |
3 |
2 |
0501052F02 |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 |
40 |
3 |
2 |
|
0501052F03 |
中国散文史 |
60 |
3 |
1 |
|
0501052F04 |
中国诗歌史 |
60 |
3 |
3 |
|
0501052F05 |
先秦文学专题研究 |
40 |
2 |
2 |
|
0501052F06 |
两汉文学专题研究 |
40 |
2 |
2 |
|
0501052F07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40 |
2 |
3 |
|
0501052F08 |
魏晋南北朝文学专题 |
40 |
2 |
2 |
|
0501052F09 |
隋唐五代文学专题 |
40 |
3 |
3 |
|
0501052F10 |
中国词史 |
40 |
2 |
3 |
|
0501052F11 |
中国戏曲史 |
40 |
2 |
2 |
|
0501052F12 |
中国小说史 |
40 |
2 |
2 |
|
0501052F13 |
宋元明清文学专题研究 |
60 |
2 |
3 |
|
0501052F14 |
版本目录校勘学 |
40 |
2 |
4 |
|
0501052F15 |
古籍整理专题 |
30 |
1 |
4 |
|
0501052F16 |
经学概论 |
40 |
2 |
3 |
|
0501052F17 |
佛道文化专题 |
40 |
2 |
2 |
|
0501052F18 |
魏晋玄学研究 |
40 |
2 |
2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中国现代文学 |
|
2.中国当代文学 |
|
|
3.鲁迅研究 |
|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2 |
|
0501062X01 |
文献检索与使用 |
60 |
3 |
1 |
|
0501062X02 |
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 |
60 |
3 |
1 |
|
0501062X03 |
中国文化史论 |
60 |
3 |
2 |
|
0501062X04 |
语言学专题 |
60 |
3 |
2 |
|
0501062X05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60 |
3 |
2 |
|
0501062X06 |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以上6门任选4门)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
0501062F01 |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
60 |
3 |
2 |
0501062F02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 |
40 |
2 |
1 |
|
0501062F03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
60 |
3 |
1 |
|
0501062F04 |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 |
60 |
3 |
2 |
|
0501062F05 |
中国现代小说史 |
60 |
3 |
2 |
|
0501062F06 |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
40 |
2 |
3 |
|
0501062F07 |
中国现代散文戏剧研究 |
40 |
2 |
3 |
|
0501062F08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
60 |
3 |
3 |
|
0501062F09 |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
60 |
3 |
2 |
|
0501062F10 |
中国当代小说史 |
60 |
3 |
3 |
|
0501062F11 |
当代陕西作家研究 |
40 |
2 |
3 |
|
0501062F12 |
当代港台文学研究 |
40 |
2 |
2 |
|
0501062F13 |
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 |
40 |
2 |
3 |
|
0501062F14 |
鲁迅生平与思想 |
60 |
3 |
2 |
|
0501062F15 |
鲁迅作品研究 |
40 |
2 |
3 |
|
0501062F16 |
鲁迅与中外文化比较研究 |
40 |
2 |
3 |
|
0501062F17 |
文艺学专题 |
40 |
2 |
2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西方文学 |
|
2.东方文学 |
|
|
3.比较文学 |
|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3 |
2 |
|
0501082X01 |
文献检索与使用 |
60 |
3 |
1 |
|
0501082X02 |
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 |
60 |
3 |
1 |
|
0501082X03 |
中国文化史论 |
60 |
3 |
2 |
|
0501082X04 |
语言学专题 |
60 |
3 |
2 |
|
0501082X05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60 |
3 |
2 |
|
0501082X06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以上6门任选4门)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
0501082F01 |
西方文论专题 |
60 |
3 |
2 |
0501082F02 |
西方文学史专题 |
60 |
3 |
2 |
|
0501082F03 |
比较文学专题 |
60 |
3 |
2 |
|
0501082F04 |
当代西方文学研究 |
60 |
3 |
3 |
|
0501082F05 |
西方文艺思潮研究 |
40 |
2 |
3 |
|
0501082F06 |
西方文学原著选读 |
40 |
2 |
3 |
|
0501082F07 |
东方文学史专题 |
60 |
3 |
2 |
|
0501082F08 |
东方文论专题 |
40 |
2 |
3 |
|
0501082F09 |
东方文学原著选读 |
40 |
2 |
3 |
|
0501082F10 |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
40 |
2 |
2 |
|
0501082F11 |
当代日本文学专题研究 |
40 |
2 |
3 |
|
0501082F12 |
俄罗斯文学研究 |
40 |
2 |
3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
电影学(050406)
研究方向
研 究 方 向 |
1、电影理论与批评 |
① 视听语言 ② 影视美学 |
2、中外电影史 |
① 中国电影史 ② 世界电影史 |
|
3、影视剧本创作 |
① 电影剧本创作 ② 电视剧本创作 |
|
4、影视产业管理 |
① 电影产业管理 ② 电视产业管理 |
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 |
6 |
1-2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1 |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 |
2 |
2 |
|
0504062X01 |
中国电影研究 |
60 |
3 |
1 |
|
0504062X02 |
世界电影研究 |
60 |
3 |
2 |
|
0504062X03 |
影视剧本创作与研究 |
60 |
3 |
2 |
|
0504062X04 |
视听语言 |
60 |
3 |
1 |
|
0504062X05 |
影视美学 |
60 |
3 |
2 |
|
0001000X01 |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
|
2 |
1-6 |
|
0001000X02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
1 |
3-6 |
|
非
学
位
课 |
0504062F01 |
影视研究方法论 |
40 |
2 |
1 |
0504062F02 |
广播电视专题研究 |
60 |
3 |
1 |
|
0504062F03 |
影视艺术前沿 |
40 |
2 |
2 |
|
0504062F04 |
影视批评学研究 |
60 |
3 |
3 |
|
0504062F05 |
中国西部电影研究 |
60 |
3 |
3 |
|
0504062F06 |
影视与文学关系研究 |
60 |
3 |
3 |
|
0504062F07 |
影视与戏剧关系研究 |
60 |
3 |
3 |
|
0504062F08 |
电视剧研究 |
60 |
3 |
3 |
|
0504062F09 |
纪录片研究 |
60 |
3 |
3 |
|
0504062F10 |
动画片研究 |
60 |
3 |
3 |
|
0504062F11 |
港台电影研究 |
60 |
3 |
4 |
|
0504062F12 |
影视制作研究 |
60 |
3 |
4 |
|
0504062F13 |
电视电影研究 |
60 |
3 |
4 |
|
0504062F14 |
影视文化学研究 |
60 |
3 |
4 |
|
0504062F15 |
影视经营与管理研究 |
60 |
3 |
4 |
|
0504062F16 |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
60 |
3 |
4 |
|
0504062F17 |
传播学研究 |
60 |
3 |
4 |
|
1069732F01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36 |
2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