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类别和批准时间
外科学(整形)专业为博士、硕士授权点。1981年本专业点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整形烧伤外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时定为外科学(烧伤)博士学位授权点,整形外科未列入,1996年再次申报增补外科学(整形)专业为博士授权点,被批准。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
二、研究方向与内容
(一)皮肤撕脱伤组织坏死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科研基金的资助,研制了皮肤撕脱伤模型机,复制了动物皮肤撕脱伤模型,先后开展了撕脱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撕脱皮瓣血流的变化,自由基、钙离子超负荷、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A2等在撕脱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修薄撕脱皮瓣增加其成活面积,药物对撕脱皮瓣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延期植皮提高皮肤撕脱伤植皮成活率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重点是血管内皮细胞在皮肤撕脱伤后的变化以及撕脱组织中微血栓形成机理。地塞米松全身与局部应用对撕脱皮瓣的保护作用等。
(二)瘢痕与创面愈合
该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瘢痕形成机理及防治和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方法的研究。在瘢痕形成机理研究方面包括动物瘢痕模型的研制、人皮肤胶原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透明质酸刺激因子对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钙通道阻滞剂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凋亡在瘢痕形成和成熟中的作用,转化因子β及其他细胞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等。在难愈性创面的研究方面重点研究透明质酸刺激因子及其他细胞因子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以及肌纤维母细胞在创面收缩中的作用等。
(三)周围神经再生及长段缺损的修复
重点研究皮瓣转移后感觉神经未梢感受器的再生,神经端侧吻合、外周神经长段缺损后用静脉、变性骨骼肌、培养的雪旺氏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桥接的效果,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最终研制出含神经成分的复合桥接材料。
(四)皮肤扩张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
研究扩张后组织来源,细胞结构变化,扩张组织血流变化,扩张压力、速度对扩张组织结构的影响和皮瓣血流的影响,持续恒压扩张方法的建立,扩张后用计算机对获得组织量的测定,扩张后皮瓣的仿真设计等。
(五)皮瓣缺血坏死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在研究皮瓣动脉缺血耐受时间,静脉淤血耐受时间,自由基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皮瓣成活面积的预测,提高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血管吻合方法。类固醇皮质激素等药物提高缺血皮瓣成活率和成活面积以及皮瓣的预构及器官再造等。
(六)组织工程
重点研究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重建外周血管、软骨支架的方法、技术和可行性。
三、主要科技成果
近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著作二等奖1项。
四、师资力量及研究生导师情况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鲁开化教授、李荟元教授、陈绍宗教授),硕士生导师2人(艾玉峰教授、郭树忠副教授),高级职称人员6人,中级职称人员10人,各类工作人员共50余人。另外,与沈阳军区总医院和兰州军区总医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柳大烈和冯光珍二位教授亦为硕士生导师。
鲁开化,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专科会员、国际整形美容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常务理事、烧伤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副总编辑等8家杂志的编委,主编专著3部,参编16部,先后参加18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00余篇。有四十年临床工作经验,在整形外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及美容外科等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
李荟元,博士生导师,教授,总后专家组成员,多年来从事皮瓣感觉神经恢复和瘢痕形成机理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陕西医药杂志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顾问。
陈绍宗,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委员,长期从事皮瓣感觉恢复方面的研究,近期开展神经端侧吻合方面的研究,在神经修复方面有丰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工作经验。临床工作的另一重点,是烧伤后遗畸形的修复和皮瓣的解剖。
艾玉峰,硕士生导师,教授,曾留学日本,在美容外科、显微外科和颅面外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为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外科学会委员,烧伤整形外科学会常委兼秘书,中华整形外科学会专科学会专科委员,国际整形美容学会会员。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工程及皮肤扩张术。
郭树忠,硕士生导师,副教授、获博士学位,曾留学美国,并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基金资助,发表论文40余篇,中华医学会西安烧伤整形外科学会常委,中华整形外科学会专科会员,国际整形美容学会会员,国际创面修复学会会员。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皮肤撕脱伤和瘢痕形成机理。
五、实验室及主要仪器设备
1.动物实验室:手术显微镜、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
2.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CR仪、低温高速离心机、电泳装置、低温冰箱等。
3.细胞培养室:CO2孵箱、侄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等。
4.病理实验室:切片机、各种染色装置和显微镜。
5.解剖室:各种尸体解剖设备。
6.微机室和摄影室:光盘刻录装置、幻灯制做装置,各种摄影、录像装置、微机图象处理和资料管理装置。
六、培养研究生情况
已毕业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2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