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类别和批准时间
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1990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7年调整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二、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
研究方向: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受体
研究内容:
1.消化系统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受体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2.心血管系统生物活性物质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3.生殖系统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受体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三、主要科技成果
近几年来该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四、师资力量与研究生导师情况
本学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3名,实验师2名,助理实验师1名,技工1名。
黄威权教授,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和1993年曾两度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现为陕西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解剖学杂志》编委。自1980年以来在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方式、胚胎发生、生物活性物质共存及活性物质受体定位等方面研究都有新的发现。1986年以来已成功制备5HT、NPY、DA和5HT抗独特型等多种抗血清,并在全国二十七个省市推广应用。1988年在中科院生殖生物学开放实验室首次发现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能合成分泌调节肽及神经递质,并发现脊索动物文昌鱼消化系统存在含生物胺和神经肽的内分泌细胞。1991年在香港大学成功制备两种神经生长因子抗独特型抗体,并提出“自分泌现象普遍存在于消化系统”。1983年以来发表科学论文10余篇,副主编及参编专著2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1996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入澳大利亚太平洋国家Who‘s who第三版。目前正负责国家海洋生物“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各1项。
张远强教授,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7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1984年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生殖、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编委。1990年、1994年和1997年曾三度赴香港大学解剖学系和动物学系进修学习。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对运动神经元疾病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的分布和发育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外发表论文数篇,并被多次引用。近10年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对胰腺内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受体的合成、分布、物质共存进行系统研究,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另在心血管系统调节肽、免疫器官肽能神经支配及与免疫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有一些新的发现。现正致力于睾丸生殖生物学的研究,以探讨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生殖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已取得重要结果,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及国家计生委基金资助。80年代以来发表科学论文8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4部。
王瑞安副教授,1998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84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1994年获第三军医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副教授。1996年至1997年曾在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部进修学习,重点研究生殖细胞的分化机理及生殖内分泌,在《Biology of Reproduction》等国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受到好评。1998年再赴美国密苏里大学动物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重点研究骨形成蛋白对生精细胞影响的分子机理。90年代从事胃肠激素和胃肠内分泌研究,发表科学论文20余篇,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目前承担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1项。
五、所属实验室及主要仪器设备情况
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已建成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科研基地,拥有“组织细胞培养室”等4个实验室和“组织染色室”、“动物手术及饲养室”、“显微照相室”和“电子计算机室”等保证条件。
六、培养研究生情况
自招生以来,招收硕士生15名,已获得学位11名,联合招收硕士生6名,已获得学位者6名;联合招收博士生4名,已有4名取得博士学位,现有2名博士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