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xmu.edu.cn/__local/1/A9/45/A0D67A419FC8684A486B4CEA045_03B2D159_7F8B.jpg)
特种医学法医学方向带头人贠克明教授申报的“基于多组学的芬太尼类NPS中/吸毒时间精准判定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82130056)”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直接科研经费291万元。该项目针对目前社会突出问题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及其中毒的法医学鉴定难点——中(吸)毒时间的精准判定,提出多组学技术精准判定新精神活性物质中(吸)毒时间的设想;采用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多组学研究平台,筛选和确定芬太尼类NPS中(吸)毒的多组学生物标志物,研究其多组学标志物和毒物代谢物在中(吸)毒动物和人体内的法医毒物动力学(毒物动力学、死后分布、死后再分布、动态分布或分解动力学)规律,为芬太尼类NPS中(吸)毒时间精准判定提供可靠指标和依据,为中毒标志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http://www.sxmu.edu.cn/__local/D/1A/6B/F716C5A605005821EC74102E1C2_1D54475D_A288.jpg)
特种医学学科放射医学方向张瑞平教授申报的“构建智能响应型NIR-II区光声成像探针用于肿瘤免疫微环境实时动态监测”项目,获批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直接科研经费250万元。这也是我校首次获批国自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该项目旨在构建智能响应型NIR-II区光声成像探针,通过其在肿瘤微环境中被生物标志物“定点激活”、“靶向点亮”的特性,提升成像灵敏度和分辨率;利用NIR-II区光声成像的深穿透性和低背景干扰的优势,实现TME的无创动态可视化监测;通过分析光声信号强度与生物标志物浓度的相关性,建立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体系,有望在分子水平探究免疫治疗的抗癌机制,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无创、实时动态监测TME的分子成像手段,为肿瘤患者治疗前评估、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药物筛选提供可靠依据。
(图文/任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