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4)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2-05



李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优秀支教工作者,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主持国家973、863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部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70多篇,主编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医药拉丁语》等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鉴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商品学会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学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1) 中药鉴定研究

(2) 中药质量标准与资源研究

(3) 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4)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李宝国,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师。主持省级课题研究1项,厅级课题研究4项,参加国家、省、部、厅、局级等立项课题20余项;参加的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新药证书4项。参加20余部专业著作、教材的编写,副主编5部,负责近150万字的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商品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1)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评价

(2)活性物质与开发应用

 

张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位)1项,二等奖(第二位)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授权7项。在核心杂志发表论文40余项。兼职中国中药商品学学会会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泰山学者团队核心成员。

研究方向:

(1)中药质量控制与中药资源研究

(2)中药鉴定

 

李健,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中药质量控制职位。参与2017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并承担子课题1项,主持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参与2项,曾参与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1项,曾参与山东省高等学校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项目1项。近几年发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2部,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4项。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委员、中药制剂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

 

刘红燕,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一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申请专利三项。著有《家有中药》、《海洋探宝》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理事会会员、山东省中药科普专家人才库成员。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研究

 

张秋红,硕士,主任中药师,硕士生导师。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专业评价(呼吸系统)项目负责人,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评估和专业评价(呼吸内、神经内)项目负责人。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2011年获得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论坛学术先进奖。兼任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现场核查员、山东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检验检测机构认可技术评审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资源研究

 

05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向

王升启,博士,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全军传染病分子诊断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项;主持研制的生物安全检测产品获注册证书61项;获我国首个反义药物1.1类新药临床批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是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原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荣立个人二等功三次。先后在Nucleic Acid Res、Gut、Nat Microbio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20篇,SCI他引1400余次。兼任北京市传染病分子诊断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核酸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国家生物芯片北京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1)药靶组学

(2)基因分析

(3)生物识别

(4)生物安全

孙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独立PI,山大二院基础医学研究所PI(B to B模式),中药药理毒理学岗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973、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关键技术、863、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行业专项、国自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4项,首位获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成果12项,前5位获奖16项、教学成果5项;首位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6项。首位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首次在BMC发表柴胡多组学研究文章,在Phytomedicine发表柴胡综述等SCI收录近20篇;主编著作4部,副主编3部,参编12部。兼任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国家级学术任职20余项。为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卫健委和药品审评、评价中心等技术咨询专家。

研究方向:

(1)中药药理研究

(2)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

(3)中药毒理学评价

(4)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

 

 傅风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山东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药学教育》杂志编委;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Neuroscience Research, Planta Medica, Phytotherapty Research,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Pharmaceutical Biology等杂志审稿人。

研究方向:

(1)心脑缺血损伤及其药物保护

(2)生化与分子药理学

(3)新型制剂的药理学研究与评价。

胡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山东省科技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持有12项发明专利,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Microbiology、Scientific Reports等多个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细菌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s)过程中复杂细胞行为的分子机制

 

凌建亚,博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兼职博导。现为中国菌物学会理事,山东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入选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济南市“5150计划人才”和徐州市“双创人才”,获聘济南市“泉城特聘专家”、“山东省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食品安全专家”。曾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食品加工专项)会评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会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一作或通讯发表JACS、PNAS等SCI论文20多篇,担任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等10余种SCI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

(1)优质食用、药用微生物种质资源及其高效利用研究。包括食、药用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天然活性组分药理、药效学研究,分子中药学等

(2)功能性食品因子构效关系、安全性评价及其分离检测技术,发酵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赵启韬,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主任。中药学博士后。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19年)。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1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4篇。所带硕士研究生有3人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所参与指导的研究生中,有2名博士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近2年的海外科研经历,熟练掌握细胞、分子层次的研究技术与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每周为课题组研究生讲授4学时的《医学分子生物学》,已坚持近8年。同时,对常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如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PCR、Westwrn blot等技术模块,整理出详细的技术资料,对每个研究生耐心细致地进行专题培训。

研究方向:

(1)中药药理

(2)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

 

杨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开展麻黄细辛附子汤、柴胡桂枝汤等经典名方抗病毒的药效及机制研究,包括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基于先天免疫调控、呼吸道黏膜免疫应答的中药抗病毒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厅局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包括SCI论文10余篇。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药抗病毒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宋春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小动物分子影像实验室负责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项,国家973项目2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 9篇。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青年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 中药调肝方药药理

(2) 中药精神神经药理


王杰琼,中药学博士、中医基础理论博士后,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青年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团队”核心成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杰出团队“情志病证研究科研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学及调肝方药药理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973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得山东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相关话题/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