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3)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2-05



 

王厚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60篇,SCI论文2篇,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理事。

研究方向:

(1) 中医药新材料研究与开发

(2) 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新药研发体系的构筑与运用

(3) 基于病毒靶点克隆的中药抗病毒候选药物的发现与抗病毒新药研发

(4)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中药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学研究

 

蒲高斌,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不同种质金银花转录组比较研究、金银花中绿原酸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分离及功能研究、红豆杉中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研究,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稳定的学术队伍。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十余项。兼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济南实验室装备与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胡晶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发表两项专利。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开发与质量控制

 

包华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研究方向:(1)中药质量控制与资源研究;(2)中药资源开发研究

 

刘谦,博士,副教授。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1项,山东省卫计委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1项。近3年累计获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共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金银花提质增效、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获201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七位)。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刘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室主任。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项,以主持人身份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院地合作项目等课题的结题与验收,以技术负责人的身份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验收工作,鉴于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成绩,2017年被授予山东省科学院杰出青年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莱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5项;以编委身份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布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4项、中华中医药协会团体标准2项。兼任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中药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学术专家、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

(1)中药资源及其质量控制

(2)中药生态种植


单成钢,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农科院农产品研究所药用植物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栽培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省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省金银花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委员,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被聘为山东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济宁医学院、东营职业学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兼职教授,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导师。长期从事丹参、西洋参、金银花等中药材育种、栽培技术研究,获国家金桥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审定品种5个,认定标准9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长期深入基层,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和推广工作,以中药农业推动乡村振兴,负责文登、蒙阴、沂南等多个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其中蒙阴丹参规范化生产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

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育种与栽培

 

周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省部级等各级项目10余项,总经费近4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57篇,其中SCI收录22篇。兼任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特聘学术专家

研究方向:(1)中药资源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2)中药材生态种植与质量控制

 

03中药炮制学研究方向

张学兰,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与教研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公共卫生专项、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主任,山东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饮片质量专业委员会和中药(天然药物)发酵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项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首批科研创新团队“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科研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研究方向:

(1)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2)中药炮制技术与饮片质量控制研究

 

王加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山东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理论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社区中医药信息化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儒医文化分会理事。

研究方向:

(1)中药药性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2)炮制对药性、功效影响研究

 

刘江亭,博士,副教授,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山东省科研项目4项,参与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项;主持或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项。近年来,研究论文近30篇。先后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教材2部。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科技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药炮制理论及原理研究

 

付英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承担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各1项、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岚山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日照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主讲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首届雷公杯中药炮制青年教师授课与技能大赛获最佳授课奖、第三届全国“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济宁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校级数字课程项目、承担省级精品课程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7篇,参编专著及教材3部。

研究方向:动物类中药炮制原理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李慧芬,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结题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各1项;作为第二申请人主持省级科研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参与制定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修订、2012年版《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中药标准饮片规范化制备技术等各级饮片质量标准;与省内外10余家知名高校和医药企业有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委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饮片质量专业委员会和中药(天然药物)发酵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老年学学会遗传与衰老预防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药新药开发及炮制原理研究

 

张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三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各一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5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中药炮制学》双语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委员,世界中联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世界中联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药新药研究与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赵海霞,博士,主任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资产设备处处长。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药剂、炮制及中药药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山东省、江苏省、天津市、重庆市科技计划与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敢于创新,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出版《山东省炮制规范》、《中药药理及临床应用》等著作6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有10余项研究课题并分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教委应用成果奖1项;山东省卫健委卫生政策课题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另有多项课题通过了科技鉴定。

研究方向:中药新药研究及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周倩 ,博士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公益类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和《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2012版标准3个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为主参与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8年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0-2011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2015年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子课题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2012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首位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会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

(1)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2)中药质量评价及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

 

 

04中药鉴定学研究方向

 
相关话题/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