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博士(
电子邮件:chinaelena2006@yahoo.com
王鸣博士,江苏省“双创”人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曾担任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主管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商务拓展。具有近二十年在国外知名能源公司担任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军和技术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是能源(石油,天然气, 煤,生物质)高效清洁转化和利用领域的知名专家。回国前,曾在美国雪佛隆(Chevron)国际能源公司和 SGI 技术公司工作,历任雪佛隆全球技术公司高级科学顾问, 新型能源技术核心领域主任,能源过程研发部门主任,全球实验室负责人。王鸣博士具有在雪佛隆公司领导近 90 高级技术人员团队领导能力和经验。多年来在雪佛隆公司和SGI 技术公司主持和负责了众多大型研发项目,并成功地完成了多项能源方面的新技术的工业示范和产业化。这些研发项目和新技术的涉足领域包括石油生产和炼制过程研发,低质煤精炼;重油精炼过程与技术;生物燃油的转化技术;燃料电池所用之氢气的生产处理,储存,和分配;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氢气和天然气的处理;连续混合物的动力学和反应器的设计与研发。由于在新技术商业化方面的突出成就,2004 年和 2010 年两度获得雪佛隆公司总裁奖.王鸣博士是“十二五”国家 863 计划煤炭清洁利用主题专家组专家( 现国家科技专家库特聘专家) 、美国化学化工学会
(AIChE)高级会员和先进分离技术分会(Novel Separation Section)主席。曾任任美国图尔萨( Tulsa) 大学延迟焦化协会学术技术委员会和美国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反应工程协会学术技术委员会委员。
学习经历
起止时间 | 地区 | 学校 | 本人身份(职务) |
1979-07 ~ 1983-07 | 中国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士 |
1983-09 ~ 1986-07 | 中国 |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 硕士 |
1986-08 ~ 1988-08 | 中国 | 中国石油大学 | 博士研究生 |
1988-09 ~ 1990-08 |
美国 | 俄克拉荷马大学 (University of Oklahoma) |
助理研究员 |
1990-08 ~ 1994-08 |
美国 | 美国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 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
博士 |
起止时间 | 地区 | 工作单位 | 本人身份(职务) |
1994-08 ~ 1999-06 | 美国 | 美国 SGI 国际公司 | 高级化工过程工程师 |
1999-07 ~ 2001-07 | 美国 | 美国 SGI 国际公司 | 研发和工程副总裁 |
2001-07 ~ 2002-07 | 美国 | 美国金属能源公司 | 化学工程部主任 |
2002-08 ~ 2003-06 | 美国 | 美国雪佛隆石油公司 | 高级工程师 |
2003-07 ~ 2005-06 | 美国 | 美国雪佛隆石油公司 | 反应器科学组组长 |
2005-07 ~ 2008-12 |
美国 |
美国雪佛隆石油公司 | 石油过程研发经理、高级技术顾问 |
2009-01 ~ 2011-01 |
中国 |
美国雪佛隆石油公司 | 石油过程研发部主任、型能源技术中心主任 |
2011-01 ~ 2011-07 |
美国 |
美国雪佛隆石油公司 | 全球实验室负责人、新型能源技术中心主任 |
2011-07 ~ 2013-08 |
中国 | 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
副所长 |
中节能(连云港)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副董事长、总经理 | ||
2013-09 ~ 今 | 中国 | ||
江苏方洋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总经理 |
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
(1)褐煤提质技术研发和工业示范 | ||||
起止时 间 | 项目性质和来源 | 经费总额 | 参与人数 | 申报人的具体职位 和任务 |
1994 年至 2001 年 | Encoal 褐煤提质转化技术的研发和工业示范,由 SGI 国际公司, 壳牌石油公司,和美国能源部(DOE)出资的项目 |
5,000 万美元( 项目总经费 3 亿美元) |
约 50 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 SGI 国际公司技术研发负责人,1000 吨/天工业示范 项目的主要工程师负责新技术示范。 |
1997 年至 2001 年 | 低温煤焦油的分离和转化技术的研发和工业产品开发,由 SGI 国际公司和美国能源部(DOE)出资的项目 |
2,500 万美元 |
约 20 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
项目总负责人 |
(2)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和工业示范 | ||||
起止时 间 | 项目性质和来源 | 经费总额 | 参与人数 | 申报人的具体职位 和任务 |
2007 年至 2011 |
再生能源研发和利用技术平台, 由 Chevron 出资的内部项目 |
1,400 万美元 | 约 30 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
技术平台总负责人 |
2005 年至 2010 | 燃料电池车加氢站的示范项目, 由 Chevron 和美国能源部共同出资 |
5,000 万美元 | 约 40 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
工程技术部负责人 |
2002 年至 2005 年 |
金属氢化物用于燃料电池车的氢气储存 |
1,200 万美元 | 约 10 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
项目总负责人 |
(3)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技术 | ||||
起止时 间 | 项目性质和来源 | 经费总额 | 参与人数 | 申报人的具体职位 和任务 |
2003 年至 2006 |
重油的新型提质过程的研发 | 1,500 万美元,动力学及反应器研发.(项目经费总额约 3 亿美元) |
5 名工程师和 2 名技术人员 |
负责动力学及反应器研发 |
2007 年至 2011 |
新型催化反应器(Monolith)的研发 |
250 万美元 | 3 名Chevron 工程师和若干BASF 和 Corning 研究人员 |
项目总负责人 |
2004 年至 2007 年 |
催化反应器气液分布器研发 |
250 万美元 |
3 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
项目总负责人 |
2004 年至 2007 年 |
加水焦化(Hydrocoking)过程的研发 |
200 万美元 | 1 名工程师和 1 名技术人员 |
项目总负责人 |
(4)分离和过程研发 | ||||
起止时 间 | 项目性质和来源 | 经费总额 | 参与人数 | 申报人的具体职位 和任务 |
2008 年至 2011 | 新型聚合物膜(Crossed-linked Polymeric membrane) 用于天燃气中 CO2 的分离 |
1000 万美元 | 5 名工程师和 2 名技术人员 |
负责研发和放大(R&D and Scale-up) |
2009 年至 2011 |
新型碳基膜用于从炼厂废气中提取氢气(H2) |
300 万美元 | 2 名工程师和 2 名技术人员 |
项目总负责人 |
2008 年至 今 |
汽-液吸收过程强化(Process Intensification)技术的研发 |
200 万美元 | 2 名工程师和 1 名技术人员 |
项目总负责人 |
2009 年至 2011 |
油田产水的新型处理技术放大. |
200 万美元 | 2 名工程师和 1 名技术人员 |
项目总负责人 |
(1)代表性论著(论文) | |||
发表时间 | 论著(论文)名称 | 发表载体 | 论著(论文)作 者 |
September 1998 | “Low-Temperature Coal Liquids and Their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Pittsburgh Coal Conference & Workshop, | Wang, M., E. P. Esztergar, and R. Walty, | ||
September 1997 | “Upgrading Low-Rank Coals by TEK- KOL’s Liquids from Coal Technology” |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Pittsburgh Coal Conference & Workshop | Wang, M., R.J. Gibbens, K.L. Weber, and B.A. Knottnerus | ||
June 1995 | “Continuous Kinetics for Thermal Degradation of Poly(Styrene-Allyl Alcohol) in Solution” | AIChE Journal | Wang, M., J.M.Smith, and B.J.McCoy | ||
February 1994 | “Kinetic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Thermolysis of Coal” | Trend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 McCoy, B.J., M.Wang, and C.Zhang | ||
January 1994 | “Continuous-Mixture Kinetics of Thermolytic Extraction of Coal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 AIChE Journal | Wang, M., J. M. Smith, and B. J. McCoy | ||
August 1994 | “Dynamics of the Extract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in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of Coal: continuous-Mixture Kinetics” | Energy & Fuels | Wang, M., C.Zhang, J.M.Smith, and B.J.McCoy | ||
July 1993 | “Kinetics of Coal Thermolysis with a Mixed Solvent of Tert-Butanol and Tetralin” | Energy & Fuels | Wang, M., J.M.Smith, and B.J.McCoy | ||
May 1994 | “Continuous-Mixture Fragmentation Kinetics: Particle Size Reduction and Molecular Cracking” |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 McCoy, B.J. and M.Wang | ||
April 1993 | “Dynamics of the Extract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in Supercritical Thermolysis”, | Preprints ACS, Division of Fuel Chemistry | Zhang, C., M.Wang, and B.J. McCoy | ||
February 1991 | “Extraction of Bituminous coal with Supercritical butanol”, |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percritical Fluids | Zhang, C., M. Wang, and B.J.McCoy | ||
February 1993, | Chemical Kinetics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i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Coal | DOE Final Report | B. J. McCoy, J. M. Smith, M. Wang, C. J. Zhang | ||
(2)专利 | |||||
专利保护期 | 专利名称 | 授权国家 | 专利所有者 | ||
July 14, 2011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reasing Hydrogen Yield/Production in a Refinery Reformer” | U.S. Patent Application No.: **117 | Oluwasijibomi Okeowo, Ming Wang, Alan Gorski | ||
December25,199 8 | “A Novel Method for Isolating L-Lysine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 China Patent No. ZL**.2, | Xingyan Wu, Ming Wang, Gan Wei, Qin Zhou, Yongtai Wang, and Xichu Zhu | ||
(3
1.领导和参加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美国Encoal 褐煤提质技术的研发和放大, 在美国Wyoming 州成功地完成了 1000 吨/天的工业化示范。该技术对推动中国有效地利用褐煤资源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2.领导了低温煤焦油的分离和转化技术的研发和工业产品开发,开发出的工艺流程和产品已通过中试。
3.领导了 Chevron 加氢反应器中的气液分布技术的研发和工业化。该技术已在 Chevron 炼油厂广泛应用,降低了加氢反应器的运转费用, 每年创造超过 1 亿美元的价值。
4.领导了利用碳基分离膜从炼厂废气中回收氢气技术的研发。该技术已在 Chevron 在盐湖城
(Salt Lake City)的炼油厂进行工业示范。
5.作为工程技术方面的负责人(Engineering Manager), 参与了设计,建造,和操作 5 个日产50 kg—200kg 用于燃料电池汽车氢气加气站(Hydrogen Fueling Stations);
6. 领导了汽-液吸收过程强化(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技术的研发。该技术已在 Chevron 的
Richmond炼油厂进行工业放大和示范.
7.领导了 Chevron 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的科技策略和商业计划;
8.参与了 Chevron 生物油技术研发发展策略的制定。
(4)其他(包括获得的重要奖项、在国际学术组织兼职、在国际学术会议做重要报告等情况)
1.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的高级会员1994 年至今;
2.2004年至 2008 年美国图尔萨( Tulsa) 大学延迟焦化技术联盟顾问委员会成员;
3.2007年至 2009 年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反应工程技术联盟顾问委员会成员;
4.2010 年由于成功地完成了 Chevron燃料电池汽车氢气加气站示范项目,获得 Chevron 公司总裁奖(President’s Award);
5.2006年由于成功地完成了 Chevron 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储存关键技术项目,获得 Chevron
公司总裁奖(President’s Award);
6.2011年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外国专家证;
7.2014 年入选国家“863”项目煤炭清洁利用领域专家组成员;
8.2014年人选连云港市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9.2015 年人选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
10.2016年人选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
11.2016 年人选连云港市“优秀外国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