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自栋

山东理工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3-14



`姓 名

杨自栋

性 别



民 族



出 生

1970.12

政 治

民盟盟员
年 月

面 貌
职 称

教授

职 务

系主任
电 话
**
E-mail

yzd66@126.com

yzd@sdut.edu.cn
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1992年7月于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7月于上海理工大学获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山东农业机械学会会员,《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编委,IJABE期刊编委。
1997年7月,山东工程学院设备工程系,讲师

2003年1月,山东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

2011年1月,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

先后主讲了《机械仿真技术》、《动力机械》、《现代农业装备自动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农业物料学》等本科和硕士生专业课。同时还承担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学科、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其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日常管理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了《机械仿真技术》、《动力机械》、《现代农业装备自动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农业物料学》等本科和硕士生专业课。同时还承担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学科、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其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日常管理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与科研成果:
近五年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麦稻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2009AA043605-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2006BAD11A17)和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轮作区玉米智能免耕播种机具的研究与示范(2011BAD20B09-02)等课题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863项目子课题“植物生长学习感知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示范应用(2011AA**)”、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引进与研究”和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监测技术与评价模型研究”等课题。出版《现代农业装备自动化技术》高校教材一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15篇、ISTP收录5篇。
2003年推导出了牛顿流体偏心环空轴向流动的级数解析解及其流量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2006年根据国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需要,对黄淮海平原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工程技术支撑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高新表面技术发展农业装备再制造产业的政策建议;2009年在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的基础上,完成了农田不平度的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机组动态载荷的计算模型,发表的研究论文被评为2010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年会优秀论文。

在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过程中,针对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区生产特点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总体要求,主持研制了2BYM-12型折叠式驱动防堵智能免耕玉米精量播种机,相关成果2012年12月28日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一作者发表的主要期刊论文有:

[1]小麦玉米间作区收获机械化的解决途径,农机化研究,2000年第2期

[2] 城市化建设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决策借鉴,2001年第2期

[3] 偏心环空轴向流动的级数解及其流量计算,淄博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 偏心环空中非牛顿流体轴向层流的数值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5] 液-固两相食品混合物在垂直管流中单个颗粒速度分布的实验及理论研究,食品科学,2003年24卷10期

[6] Effective dielectric response of graded spherical composites,Physics Letters A,2004.6

[7]Effective dielectric response of composites with graded material Commun,Theor.Phys,2004.7

[8] 简易超声波测距仪的软硬件设计,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5年第12期

[9]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单缸发动机动态仿真,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年第1期

[10]黄淮海平原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工程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农机化研究,2006年第2期

[11] 基于高新表面技术的再制造产业发展初探,生态经济,2006年第10期

[12] 基于ZigBee的农田秸秆禁烧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农机化研究,2009年31卷第11期

[13] 基于农田不平度的拖拉机机组输入谱推导与振动仿真,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40卷12期

[14] The Research on Adaptive Control Modeling of a Liquid Fertilizer Spreader, Engineering,2010,Vol.2 No.1

[15] 基于VRML的交互式农田三维虚拟场景的设计与实现,农机化研究,2009年31卷2期

[16] Dynamic Modeling of Tree Growth in a Nursery Greenhouse Using MATLAB and Simulink,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21-122 (2010) pp 507-511

[17] 基于无线网络的精密播种机监测系统设计,农机化研究,2010年32卷10期

[18]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no-till planter used in maize-wheat rotation areas,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1年20卷2期

[19] Eco-efficiency monitoring system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based on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1年20卷1期

[20] 城乡和谐发展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黑龙江教育,2011年第7期

[21] Research of virtual test of the combine harvester and its key components,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vols184-185(2102)pp793-797

[22]基于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农机化专业人才“三创”能力培养探索,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第2期
获奖及荣誉情况:
“北方一年两熟区小麦免耕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悬浮液物理性质及其管中流动规律研究”获2005年度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面向循环型农业的高新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获2007年度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山东省优秀盟员、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社会兼职情况: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山东农业机械学会会员,

山东省农业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编委,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JABE)期刊编委。



相关话题/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