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植被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仁卿1,2,3,4,张煜涵1,3,4,孙淑霞1,3,4,郑培明1,2,3,41.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青岛 266237;2.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100;3.山东青岛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山东 青岛 266237;4.山东省植被生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237
发布日期:
2021-09-28作者简介:
王仁卿(1955—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保育及生态恢复与重建. E-mail:rqwang@sdu.edu.cnReview and prospect of vegetation research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ANG Ren-qing1,2,3,4, ZHANG Yu-han1,3,4, SUN Shu-xia1,3,4, ZHENG Pei-ming1,2,3,4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266237, Shandong, China;
2. Institute of Yellow River National Strategic Research,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Shandong, China;
3. National Fores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Qingdao 266237, Shandong, China;
4. Research Center on Vegetatio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Engineering, Qingdao 266237, Shandong, China
Published:
2021-09-28摘要/Abstract
摘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确定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是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植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研究,探讨其形成、维持和演化机制,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意义。山东大学生态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黄河三角洲植被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涉及植被分类、植被组成与结构特征、植被动态与退化、植被保护和利用、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为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黄河三角洲植被在国家公园建设及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未来山东大学生态学科将继续开展和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形成、变化和维持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为黄河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lxbwk.njournal.sdu.edu.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