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12月24日,由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乳腺疾病防治转化医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齐鲁乳腺疾病转化医学高峰论坛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山东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余之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策实担任共同主席。


余之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开展的主要工作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他表示,联合委员会将主要以多学科诊疗形式开展工作,利用多学科优势,组建工作委员会,在学术、科研、诊疗规范制定、基层帮扶、继续教育、科普宣传、青年人才培养、助力产业发展等领域全面推动山东省乳腺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陈策实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本次会议共设四大环节,包括乳腺癌基础研究进展、乳腺癌转化研究进展、论文写作与基金申请、青年****论坛。第一环节乳腺癌基础研究进展由湖南师范大学医院杨小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石坚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高鹏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张健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建彬教授共同主持。军事医学科学院叶棋浓教授介绍了肿瘤糖代谢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内容;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柳素玲教授讲解了上皮样乳腺肿瘤干细胞与免疫微环境的互作对肿瘤进展的影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朱孝峰教授分享了团队在自噬异常促进乳腺癌恶性进展及靶向治疗的内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宏权教授带来DNMT1-PAS1-PH20轴调控三阴性乳腺癌的转移相关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振业教授阐述肿瘤细胞分类周期中的代谢调控;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郭彩霞教授通过相关分子机制研究,鉴定了lncRNA PACMP是一个潜在肿瘤治疗的靶点。
第二环节乳腺癌转化研究进展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夏厚军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林青教授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苑辉卿教授共同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益华教授介绍了靶向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性的药物发现与机制研究,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张国君教授主要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外科等方面介绍了光学分子影像技术介导的乳腺癌精准外科手术导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波教授介绍了棕榈酰化蛋白PORCN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
大会第三环节分享论文写作与基金申请相关经验,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吴孔明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娟娟教授、烟台毓璜顶医院曹小丽教授以及山东省立医院夏明教授共同担任主持。陈策实教授从论文准备、论文写作详解、SCI杂志投稿、修改和发表等方面为提供了意见和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罗曼莉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向廷秀教授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露洋教授分别结合自身经验,从选题方向、课题设计、标书撰写、修改完善等方面分享了基金申请的相关内容。
大会第四环节为青年****论坛,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杨其峰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郑撼球教授以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周成军教授共同主持。组委会邀请到国内在乳腺基础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青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嘉东教授、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汪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花芳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李菲菲教授。他们分别从DNA损伤修复途径、肿瘤细胞基因组稳定性、RNA结合蛋白RBMS1、靶向EGFR的潜在药物的临床获益以及转录因RunX2在乳腺癌干性和化疗耐药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本次会议是山东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首次举办以基础转化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议,为国内优秀的乳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的专家提供了交流讨论的平台,促进临床科研问题与基础研究方法的更好融合。本次会议得到了广泛关注,线上线下有2000多人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