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漫谈围绕涉外法治人才特色化培养的命题,由各位嘉宾依次分享个人心得与见解。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肖永平教授对涉外人才国际化视野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出现阶段多职业岗位对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涉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契机。外交学院许军珂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杜涛教授、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初北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杜焕芳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彭岳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韩秀丽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董跃教授依次进行发言,从三个层面与在场师生分享涉外法治特色人才培养的内容:一是宏观层面以国家战略安全所需为出发点,指出当前国家发展对具备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刚性需求;二是中观层面以培养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内容为导向,对复合型涉外人才的逻辑思辨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提出要求;三是微观层面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能力的发挥提出指导性建议,期许学生进行理性化的职业规划与选择,力求成为德才兼备的法律人。山东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黄世席教授强调了涉外人才跨学科交叉培养、外国语学习应用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山大现有涉外人才培养模式向学生们提出了兴趣导向、把握机遇、理性选择的启发性建议。
在互动环节,肖永平教授解答现场学生的提问并以三个生动的案例进一步阐述涉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张海燕教授作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