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敏里教授以关于“实践”的探讨为起点,围绕“人类行动的存在论基础”,通过对“实践”作为“自为”的自由活动的限定,扩展“实践”的意义,同时,丰富阐发历史中“前反思、自然理性、启示宗教及启蒙理性”时期对行动的规定,将人类行动奠定在其最基本的生存处境中,并基于这一处境说明了人类行动的根本特点。聂敏里教授还将这一探讨深入到各种“互动”关系中,在社会和自然的意义上,具体探讨了各种人类行动的基础及其根源。聂敏里教授的探讨带有基础性和根源性,并因其基础性和根源性而具专门性,而且认为这种存在论探讨是人们进行其他一切有关人类行动的具体研究的基础。
在互动环节中,聂敏里教授又对“生存处境”“前反思”作了进一步区分,提出人们基于“反思态度”在进行划分,这本身也受到了各种“历史材料”和历史研究的支撑,而且,并没有断然分裂的自然状态或者前反思和反思状态,不可割裂性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对“互动”行动的承认;同时,聂敏里教授就同学关于“启蒙理性”导向“人类中心主义”的困惑,作出了进一步解释,澄清了行动在此处的一种“适应性”和“非个体性”,从而规避“人类中心主义”,并在一定意义上对“技术”采取了乐观主义态度,他通过“网络写手”“基因工程”等例子,为大家作了解释。
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2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道德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学术译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