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6日,晶体材料与器件学术研讨会暨蒋民华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理工大学吴以成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刘维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邹志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等晶体学界、企业界专家****,蒋民华先生家人代表、蒋先生的夫人汪复宁教授出席活动。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樊丽明指出,蒋民华先生是我国晶体材料领域的卓越开拓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他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用心执教、潜心育人、倾心科研,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教育。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蒋民华先生是老一辈科学家中的优秀代表,他怀着质朴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创造了非凡的工作业绩,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以实际行动模范践行了“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是值得全体山大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樊丽明强调,百廿山大正站在继往开来、赓续辉煌的历史新起点,我们要继承好、弘扬好蒋民华先生科技报国、忘我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追求卓越,只争朝夕,争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科技自立自强的奉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以成院士在发言中表达了对蒋民华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回顾了蒋民华先生作为我国人工晶体材料发展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为我国人工晶体事业走向世界作出的卓越贡献,对后辈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大力扶持。他表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蒋先生严谨的治学风格、严肃的科学态度、为中国晶体事业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以更优异的成绩告慰蒋民华先生。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许东教授回顾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历程,追忆了与蒋先生共处的33年的珍贵时光。他表示,今天缅怀蒋先生的光辉业绩,就是要向老一辈的科学家学习,发扬他们团结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注重科研应用和产业化的紧密结合。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于浩海教授表示,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服务国家需求中诞生和成长,承载了以蒋先生为代表的一代晶体人的艰苦奋斗和执着追求,记录着育晶育人、科技报国的精彩故事。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我们一定会弘扬蒋先生科研报国的精神,营造爱国、爱党、爱山大、爱国重的良好氛围,沿着蒋先生的足迹,敬业团结,育晶育人,矢志科技报国,不负先生所托。当下,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坚信在学校和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够抓住重组机遇,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成峰从企业的视角缅怀蒋先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自力更生的家国情怀。他说,华光公司的发展壮大是蒋先生呕心沥血支持起来的,我们将始终坚持蒋先生持续创新发展理念,秉承蒋先生遗愿,拼搏努力,为国争光。
《人工晶体学报》执行主编彭珍珍回顾了蒋先生对《人工晶体学报》创刊及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人工晶体学报》精心策划和编辑了纪念蒋民华先生的10周年专题,深切缅怀和纪念先生在功能晶体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和学习他为中国晶体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
在《晶体物理》再版发行仪式上,祝世宁院士回忆了他与《晶体物理》教材的相遇,感念蒋先生在学术生涯中给予的悉心教导与热诚关爱,缅怀蒋先生为中国晶体材料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他表示,早在1980年,蒋先生根据自己的授课讲义整理改编完成的《晶体物理》担当了相应的历史重任,为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晶体界和材料界的科技工作者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补充修订再版的《晶体物理》,不论是作为研究生教材,还是科研人员的参考书,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具体承担《晶体物理》修订工作的何京良在发言中简要讲述了修订的原则和过程,他表示《晶体物理》的再版发行,实现了蒋先生的生前愿望,以此纪念蒋先生逝世十周年,缅怀先生对功能晶体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大会播放了蒋民华先生纪念短片,重温与回顾了蒋先生育晶育人、科技报国、忘我拼搏、勇攀科学高峰的一生。
纪念大会后,魏炳波院士、杨德仁院士、刘向阳教授、施路平教授分别以《超声悬浮条件下金属材料快速凝固研究》《光伏硅晶体材料的进展》《以晶体生长原理重塑柔性世界的未来》和《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类脑计算》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刘维民院士、邹志刚院士分别担任学术主持。下午,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宝贵建议。
| |
| |
会议由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主持。蒋民华先生学生代表,晶体材料研究院(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材料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等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