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崔兆杰

山东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3-09





【基本情况】

l 姓 名:崔兆杰

l 性 别:男

l 出生日期:1963年11月17日

l 参加工作时间:1985年7月

l 学 历:理学博士

l 所学专业:化学与分析化学

l 从事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l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l 单位: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l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邮编:250100)

l 电话:**

l 传真:**

l E-mail:cuizj@sdu.edu.cn

【主要任职】

l 中华供销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所长

l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副主任委员

l 中国再生资源协会:副会长

l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循环与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所:所长

l 山东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

l 山东省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l 山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l 山东省循环经济促进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l 山东省清洁生产指导中心:主任

【主要经历】

l 2003/10-现在 博士生导师

l 2001/9/1-现在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资源循环与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所 教 授。

l 1997/9/1-2001/8/30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资源循环与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所 副教授。

l 1996/7/1-1997/8/30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资源循环与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所 讲 师。

l 1993/9/1-1996/8/30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分析化学专业 博士生。

l 1990/9/1-1993/8/30山东教育学院 生 化 系 讲 师。

l 1987/9/1-1990/8/30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分析化学专业 硕士生。

l 1985/7/1-1987/8/30山东教育学院 生 化 系 助 教。

【研究方向】

l 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样品的采集、储存、前处理方法与技术方法研究;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来源解析及污染数值预报技术研究;新型环境分析与监测仪器的研制与开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行为研究等。

l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清洁生产方法学与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的研究与实践;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与实践;清洁能源、清洁产品与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制浆造纸、化工、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等。

l 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循环经济关键节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稳定性研究;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方法及系统优化研究等。

l 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指标和标准体系研究,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研究,环境信息系统的研究与示范,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等。

【获奖情况】

l 201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l 2012年,循环经济内涵及生态产业园区的设计规范、评价标准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第一。

l 2012年,山东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第六。

l 2011年,低碳山东十大学者(专家),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科学院等。

l 2011年,区域废水深度处理与高值高效资源化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第一。

l 2010年,构建海洋化工类生态工业园的关键技术及示范,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第一。

l 2009年,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模式的技术方法及示范推广,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第一。

l 2009年,氧化铝多管道溶出新技术及工艺再造研究,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第一。

l 2009年,新型氧化铝固液分离技术与双螺旋卸料平盘过滤设备与工艺研究,山东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第三。

l 2008年,区域循环经济园区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第一。

l 2008年,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体系改革与教材体系建设,获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第一。

l 2008年,山东省清洁生产信息系统研究与建立,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第一。

l 2008年,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技术经济政策体系,获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排第一。

l 2008年,低热值煤炭资源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第三。

l 2007年,济南市大气环境中的PAHs、PCBs污染来源解析及数值预报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第一。

l 2006年,山东省地方标准——淀粉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第二。

l 2005年,生态工业园与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第二。

l 2005年,山东省清洁生产政策法规研究,获山东省软科学奖一等奖,排第一。

l 2005年,生态工业园与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排第二。

l 2003年,TOC?2000型总有机碳分析仪研制,获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省部级),排第一。

l 2003年,柴油中微量含氮化合物萃取法深度脱氮的初步研究,获山东省环保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厅局级),排第一。

l 2002年,TOC?2000型总有机碳分析仪研制,获山东省环保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厅局级),排第一。

l 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科研成果】

近年来,主持完成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代表性成果包括: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环境中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PCBs)和阻转PCBs的来源解析、分布、迁移转化机理及归趋研究

(2)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推行模式与综合示范

(3)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应用于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高级氧化新技术研究

(4)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专项合同--山东省区域、行业环境瓶颈因素解析研究

(5)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区域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6)主持完成了“济南市大气环境中PAHs和PCBs污染来源解析及数值预报技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环境保护重点科技项目“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技术经济政策体系”, 通过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环保局重大项目“生态工业园与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9)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招标项目“区域循环经济园区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通过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局课题“全国白酒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研究”,通过评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0)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局课题“山东省淀粉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评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1)主持完成了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循环经济理论模式及实施方法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环境保护项目“山东省清洁生产信息系统研究与建立”, 通过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局课题“清洁生产政策法规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3)山东省省级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项目:电子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

(14)山东省环保产业技术研发项目:水处理机械膜及膜组件的研制和产业化应用研究

(15)山东省环境保护重点科技项目: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PAHs)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来源和归趋研究

(16)山东省环境保护科技计划项目:有机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17)山东省环境保护科技计划项目:循环经济的哲学范畴以及区域(综合类)生态产业园区的设计规范、评价标准研究(省环保重大课题)

(1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循环经济型产业园区项目准入、调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建立

(19)山东省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小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POPs深度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20)山东省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造纸废水POPs污染特征及控制与去除技术研究

(21)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合作项目: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研究提炼与制图
【目前承担课题】

(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黄河三角洲深层卤水高效开采关键技术;

(2)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徒骇河、马颊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之“基于河流水质保障的流域水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优化研究”

(3)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盐渍土壤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技术及示范

(4)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与方案研究

(5)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矿山开采工艺过程粉尘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

(6)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排土场、尾矿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专利】

发明专利1项:一种过滤机械膜组件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快速高效去除水中痕量六六六的电极,排第一

实用新型专利:聚合离心母液处理及回用系统,排第二

实用新型专利:含酚废水处理系统,排第二

实用新型专利:密闭电石炉的尾气回收装置,排第二

实用新型专利:赤泥综合处理设备,排第二

实用新型专利:电石渣代替石灰的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系统,排第二

实用新型专利:聚氯乙烯尾气吸附回收装置,排第二

实用新型专利:雾化高分散溶药曝气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钛白废酸高质高效利用装置

【专著】

[1] 2005.03,清洁生产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2] 2005.12,固体废物的循环经济——管理与规划的方法和实践,科学出版社

[3] 2007.01,水资源循环经济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4] 2008.03,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5] 2012.01, 生态工业园理论与实践教程,环境科学出版社

[6] 2013.03, 多环境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及环境行为,环境科学出版社

【发表论文】

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上百篇研究论文,被SCI和EI收录十几篇,代表性论文包括:

[1] Trace Determination of Tetrabromobisphenol A in Water Sample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led Ionic Liquid Dispersive Microextraction,J.P.Yuan*,J.H. Liu, S.S. WANG and Z.J. Cui*,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Vol. 24, No. 7 (2012), 3013-3015.IF:0.268

[2] Rapid analysi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soil by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using bamboo charcoal as dispersive sorbent,Jin-Peng Yuan1,2 Ru-Song Zhao2 Chuan-Ge Cheng2 Xiao-Li Wang2 Zhao-Jie Cui1*,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2, 35, 2499–2505.IF:2.591

[3]DFT comparison of the OH-initiated degradation mechanisms for five chlorophenoxy herbicides,Xiaohua Ren & Youmin Sun & Xiaowen Fu & Li Zhu &Zhaojie Cui*,Journal of molecular modelling, 2013,19:2249–2263,IF: 1.797
[4] The OH-induced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4-chloro-2-methylphenoxyacetic acid (MCPA) with two forms in the water: A DFT comparison, Xiaohua Ren, Youmin Sun, Zhenfeng Wu, Fanli Meng, Zhaojie Cui *, Chemosphere, 2012,88:39-48.

[5] Effects of electron donors on the microbial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 and on the environment, Zhaojie Cui, Fanli Meng, Jinlan Hong, Xiangzhi Li, Xiaohua Ren, J. Biosci. Bioeng., 2012,113:765-770.

[6]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phenol induced by ozone in wastes system, J. Mol. Model., 2012,18:3821–3830,Youmin Sun, Xiaohua Ren, Zhaojie Cui*, Guiqin Zhang.

[7]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coated white board: a case study in China,Zhaojie Cui a, Hou yannan a, Jinglan Hong a,b,*, Zainab Z. Ismail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1-7(SCI)

[8]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terprises access to an eco-industrial park, Li Zhu, Jianren Zhou, Zhaojie Cui, Lei Liu,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408 (2010) 4817–4825(SCI)

[9]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OH-initiated photo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dicofol[J]. Xiaohua Ren, Youmin Sun, Li Zhuand Zhaojie Cui,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Chemistry 963 (2011) 365-370. (SCI)

[10] Industrial metabolism of carbon in an alcohol fermentation factory.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Lei Liu,Zhaojie Cui*, Li Zhu,Volume 18, Issues 11,2040-2047,November 2009(SCI)

[11]Interspecies variability of Dioxin-like PCBs accumulation in five plants from the modernYellow Riverdelta,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Guolan Fan, Zhaojie Cui*, Jing Liu,Volume 163, Issues 2-3, 967-972,30 April 2009(SCI)

[12]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cordycepin and adenosine from Cordyceps kyushuensis and purification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Zhang G.Y., Jianya Ling, Zhaojie Cui,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8, 12 online. (SCI)

[13]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f PAHs from Contaminated Soil Treated by Composting Method. Zhang G.Y., Cui Z.J*, Ling J.Y.,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 31 (5). 695-701, 2008 (SCI)

[14]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f Essential Oil from 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 and Analysis by GC-MS, Zhang G.Y., Ling J.Y., Cui Z.J*.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 30 (2). 287-292, 2007 (SCI)

[15] Siz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article-associat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Jinan,China, Hongyu Xu, Shiyong Du, Zhaojie Cui, Hongyong Zhang, et 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11,13:2605-2611(SCI)

[16]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nantiomeric Signature of Chiral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in Soils of Jinan, Chin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17] Inter-plant water conservation by process optimization: Case study for a Chinese alumina industry [J]. Zhou Jianren, Zhu Li, Wang Qingsong, Cui Zhaojie.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1, 20(7A): 1827-1835.(SCI)

[18] Optimal design of water networks in process industries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 [C].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ICCAE 2010, February 26, 2010 - February 28, 2010. Zhou Jianren, Cui Zhaojie. Singapore, Singapore: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0:469-473. (EI)

[19] Synthesis of water allocation network in process industries [C].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Zhou Jianren, Cui Zhaojie, ESIAT 2009, July 4, 2009 - July 5, 2009. Wuhan,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662-665. (EI)

[20] Optimization of water network in process industries [J]. Zhou Jianren, Cui Zhaoj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2010, 3(1): 19-24.

[21] Framework Design for Eco-industrial Park’s Waste Management System,Li Zhu, Zhaojie Cui, Jianren Zhou,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56-157 (2011) pp 808-811(EI)

[22] Distribution and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on Atmospheric Particles inJinan,China. Zhaojie Cui, Hongyu Xu, Shiyong Du.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183-185(2011) pp 739-743(EI)

[23] Enantioselective Trace Analysi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Enantiomers in Soils by GC-ECD/MS. Hongyu Xu, Zhaojie Cui, Jing Liu.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183-185(2011) pp1928-1932(EI)

[24]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on of Electron Donors on the Reductive Transformation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HCH Bioremediation,Fanli Meng, Jinglan Hong*, Zhaojie Cui,1-4,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11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EI)

[25]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terprises access to an eco-industrial park, Li Zhu, Jianren Zhou, Zhaojie Cui, Lei Liu,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408 (2010) 4817–4825(EI)

[26]土壤中多氯联苯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研究,刘静,崔兆杰*,刘雷,谭风训,环境科学. 29(10).2899-2905,2008年10月(EI)

[27]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中多氯联苯来源解析研究,刘静,崔兆杰*,范国兰,许宏宇,环境科学.28(12).2771-2776,2007年12月(EI)

[28]原位衍生分散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快速测定水中的四溴双酚 A,分析试验室, 2011,115-117,第8期

[29]制浆造纸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学稳定性评价. 中国造纸,刘雷,高省,崔兆杰, Volume 28,Issues 10,2009,45-49,10 2009

[30]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经济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中国经贸导刊, 刘雷,崔兆杰,Issues 19,2009,56,10 2009,

[31] NH3- (NH4 ) 2 SO4 体系浸析 PCB污泥中铜的研究,姚雅伟, 崔兆杰, 王红燕, 山东大学学报,2010,40(2):95-98

[32] 多氯联苯在土壤中吸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崔兆杰,宋善军,刘静, 生态环境学报,2010, 19(2): 361-365

[33]高浓度废水可调式厌氧处理技术.张艳,崔兆杰,姜斌,刘雷,环境工程.2010(28):3-7

[34]用盐酸/正丁胺/硫酸铜法浸出废线路板中的铜[J].王红燕,崔兆杰,姚雅伟.环境科学,2010,31(12):3099-3103

[35]建立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研究[J]. 孙晓梅, 崔兆杰, 朱丽, 刘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1): 124-128.

[36]生态工业园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孙晓梅, 朱丽, 崔兆杰.改革与战略, 2010, 26(3): 109-113.

[37] ASE萃取-GPC净化-GC/ECD测定小麦中有机氯农残和多氯联苯.薛海全,崔兆杰,杜世勇.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46(1):11-15

[38]煤气化高浓度含酚废水萃取/反萃取脱酚技术研究[J]. 任小花,崔兆杰.山东大学学报,2010,40(1):93-97.

[39]植物中多氯联苯的来源、分布及代谢研究进展,范国兰,崔兆杰*,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4):417-422

[40]土壤及果树HCH和DDT残留及分布规律研究,周小燕,崔兆杰*,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5):62-65

[41]循环经济产业链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崔兆杰,腾立臻,张凯,改革与战略,200925(1)163-165

[42]运用生态位和关键种理论构建生态产业链网,崔兆杰,迟兴运,腾立臻,生态经济,2009(5)55-58

[43]氢氧化铝固液分离二次卸料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崔兆杰,李波,司维,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38(4)15-18

[44]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的双柱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8

[45]区域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识别及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沿海地区为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6

[46]多环芳烃在炼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



[47]沿海缺水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水资源保护,2008.3

[48] 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中多氯联苯分析方法的研究, 山东化工, 2008.4

[49]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中多氯联苯来源解析研究, 环境科学, 2007.12

[50] 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残留量, 分析试验室, 2007.9

[51] 复合催化剂对气相苯和甲苯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环境科学, 2007.6

[52] 铁-氧电池法预处理头孢类抗生素生产废水, 工业水处理, 2007.2

[53] 土壤中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分析及归趋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07.1

[54]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 化工环保, 2006.12

[55] 生态工业园与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科技成果, 2006.12

[5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12

[57] 日照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模式探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9

[58] 服务业循环经济规划的设计方法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8

[59] 生态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

[60] 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理论方法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

[61]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Hazardous Metals from Urban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2005

[62] 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2

[63] 苏合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药物分析杂志, 2005.7

[64] 济南市岩溶水动态变化的神经网络模拟及泉水喷涌趋势预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7

[65]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66]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ionic liquid of alk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s as lubricants for steel/steel contact, Wear,2004

[67]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物的分析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

[68] 废纸造纸行业的清洁生产措施与实践,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69] 衍生-超临界流体萃取金属离子的技术与进展, 分析化学, 2004

[70]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Metal Ions from a Solid Matrix with 8-Hydroxyquinoline and Carbon Dioxide,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2004

[71] 衍生-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固体基质中的铅(II), 分析仪器, 2004.01

相关话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