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子刊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IF 17.6)在线刊发了中科院海洋所宋浩博士、张涛研究员和美国夏威夷大学Michael Hadfield教授共同撰写的观点性文章《Metamorphosis in warming oceans: a microbe-larva perspective》。文章首次提出了以变态过程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和易损性(vulnerability)视角重新审视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新观点。
该研究论文指出,绝大多数海洋无脊椎动物均需要经历变态过程,变态对环境的易感性和易损性最高;不同于陆地无脊椎动物(昆虫类)、脊椎动物(鱼类、蛙类)的变态,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变态往往依赖外源信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微生物的变态诱导信号;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微生物—幼虫变态”的平衡漂变,进而产生蝴蝶效应;忽视变态过程的脆弱性和“微生物—幼虫变态”的平衡漂变去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能导致错误性结论。
![](http://www.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201/W020220104372460413245.jpg)
海洋无脊椎动物变态过程与生态适应性(Song et al. 2021 CURR BIOL; Song et al. 2021 TRENDS ECOL EVOL; Lowe et al. 2021 TRENDS ECOL EVOL)
论文作者宋浩围绕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变态过程,聚焦进化地位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和多样性最繁盛的软体动物门(贝类),深度解析了变态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适应性进化特征,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Current Biology(IF 10.8)、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IF 17.6)、BMC Biology(IF 7.4)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系列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00。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水产学会范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海洋所优秀博后出站奖励、国家实验室优秀青年****报告等奖励。
文章链接:https://www.cell.com/trends/ecology-evolution/fulltext/S0169-5347(21)00217-2?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169534721002172%3Fshowall%3Dtrue.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