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海洋所水母研究最新进展_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10

10月30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题为《Coastal havoc boosts jellies》的文章,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科研团队水母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中国近海大型水母频繁暴发,对近海渔业资源、沿岸基础设施(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滨海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威胁。在国家973项目“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的支持下,孙松研究员科研团队在关键海域进行长期连续海上调查和社会调研,并在实验室开展水母活体培养研究,取得了重要科研进展。

  海上调查发现,我国近海暴发的大型水母主要包括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以及沙海蛰。水母生活史包括水母体和水螅体两个阶段,水母体可以自由游动并进行有性繁殖,而水螅体大规模地生存在海底,可以存活数年并通过横裂生殖释放水母。科研人员研究认为,海水底层温度对水母暴发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底层温度在10-15℃时,海月水母、沙海蛰的水螅体可释放水母体。极端的温度刺激和人类活动影响会促使水母暴发,比如过度捕捞、富营养化、过度养殖等生境破坏将导致捕食者和竞争者的减少,适合水螅体生长生境的增加。此外,黑潮可以改变中国近海的温度和饵料环境,进而影响水螅体,这也是影响水母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水母已经存活了5亿年,经历了数次气候环境巨变,包括5次大灭绝事件,当海洋生态系统衰退时它们可能会暴发,中国近海水母暴发可能是生态系统衰退的指示。


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ews/coastal-havoc-boosts-jellies-1.16236
相关话题/科研 环境 海洋 水母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