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科学”号科考团队入选《科技盛典》候选团队_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10



  近日,《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拉开帷幕,我所“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团队作为中国科学院推荐候选团队参加评选。推选活动链接:“中央电视台2014《科技盛典》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点赞墙”  

  “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主办,围绕科技宣传主题,全力打造的年度国家级年度科技盛典,被誉为中国科技界的奥斯卡。

  “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以“科学界的盛事、科学家的盛会”为策划思路,盘点年度科技大事,展示我国科技事业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典型,弘扬科学成就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向世人展示着新时期科技创新铸造的美丽中国梦。
我国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 

  经过两年多的海试和运行,我国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已经航行了近六万海里,在航天数达到了五百余天,在科考船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西太平洋热液调查、南海中南部地球物理调查等国家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航次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两次报道和评述“科学”号及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的提升。

  主要事迹:

  1、当年下水当年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科学考察能力。“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团队创造性地将海试和科考任务结合起来,打破了新建科考船从下水到完成设计科考能力需要2到3年的惯例,首次实现当年下水、当年交付使用、当年就开始承担国家重大科学考察任务,创造了中国海洋科考的一个奇迹。

  2、创新科学考察船运行和管理机制。国内首次组建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负责全船50多台套大型探测和实验设备的运行维护,大大的提高了海上数据和样品的获取能力,有效减轻了科学家的海上工作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科学考察效率,被誉为“海上移动实验室”。

  3、探索新的船舶保养模式。由于“科学”号承担的科考任务繁重,为节约船时, “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团队探索新的保养模式,利用出海间隙同时完成船舶日常维护保养,圆满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

  4、发扬“科学”精神,献身我国海洋科考事业。“科学”号科考团队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80后和90后,在每年航时250天以上的繁重科考任务下,他们几乎全年无休息日,除了在海上执行科考任务就是紧张的岸上备航工作,为我国的海洋科考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同时也创造了世界海洋科考绝无仅有的“科学”精神。

  重要成果:

  1、2014年4月至5月,“科学”号正式首航即奔赴西太平洋执行了中科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任务。使用国内最先进的4500米级“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在国内首次对冲绳海槽热液区的热液喷口周围海洋物理、化学环境进行了现场原位观测和取样分析,实现了我国首次自主观测到活动的海底“黑烟囱”,获取了一大批珍贵的数据和样品。CCTV对航次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和追踪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2、2013年5月至8月,“科学”号在国内首次对南海中南部开展地球物理调查,深入研究南海盆地演化、构造类型与构造格局。“科学”号克服重重困难和多方阻挠,已经完成南海南部约7800公里反射地震数据和高精度重磁资料采集工作,为研究南海成因及盆地构造、南海形成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3、2014年8月至10月,使用“科学”号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地在西热带太平洋海域开展了大型潜标的集中布放。经过近70天的海上奋战,共布放大型潜标18套,布放卫星定位表层漂流浮标160个,对西边界流和赤道流系流量和流速及其结构的长时序连续观测,有望在国际上首次揭示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对暖池变异的影响;热带西太平洋深层环流深层混合的特征、变异及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深层水体混合及其对环流变异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
相关话题/科学 科技 海洋 海洋科学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