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坚实的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流体机械与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外语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流体机械与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叶轮机械流体动力学2、现代流动测试技术3、射流技术4、多相流动及输运5、流动噪声及控制 6、泵与风机设计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从事科研工作和撰写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两大类。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30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的6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允许跨二级学科选修,学分不超过10学分。非学位课中允许跨一级学科选修,学分不超过4学分。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学术讲座及学术研讨,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讲座,并且在《学术讲座及学术研讨记录本》上做好相应的记录。结合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于第4学期由学院或学科组织完成15分钟公开PPT讲座,并完成相应论文类作业提交。 五、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2、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应附文献综述)、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3、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一般包括: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选题依据、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评述、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包括本人的创新点或新见解)、有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等。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方法、政策建议、指导实践等1-2个方面提出一定的新见解。5、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在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6、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学位论文外,在答辩前必须达到学校关于外语水平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专利)的要求。
六、其它说明附表、课程设置明细
选课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季节 | 必修 |
学位课 | 32000007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0 | 春秋 | 是 |
学位课 | 15000398 | 第一外语(硕士)一 | 36 | 1.50 | 秋季 | 是 |
学位课 | 15000399 | 第一外语(硕士)二 | 36 | 1.50 | 春季 | 是 |
学位课 | 11000079 | 叶轮机械原理 | 36 | 2.00 | 秋季 | 否 |
学位课 | 11000117 | 高等流体力学 | 54 | 3.00 | 秋季 | 否 |
学位课 | 11000132 | 流体机械两相流动理论基础 | 36 | 2.00 | 秋季 | 否 |
学位课 | 11000602 | CFD数值模拟与应用 | 54 | 3.00 | 春季 | 否 |
学位课 | 14000109 | 弹性力学 | 36 | 2.00 | 秋季 | 否 |
学位课 | 11000053 | 节能减排技术 | 54 | 3.00 | 秋季 | 否 |
学位课 | 3200000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0 | 春秋 | 是 |
非学位课 | 92000002 | 学术讲座及学术研讨 | 4 | 1.00 | 春季 | 是 |
非学位课 | 92000001 | 研究生教学实习(生产实践) | 18 | 1.00 | 秋季 | 否 |
非学位课 | 11000004 | 专业英语(动机、流机、流体力学) | 30 | 1.50 | 春季 | 否 |
非学位课 | 11000031 | 实验流体力学 | 36 | 2.00 | 春季 | 否 |
非学位课 | 11000057 | 可再生能源技术 | 36 | 2.00 | 秋季 | 否 |
非学位课 | 11000074 | 叶轮机械气动力学 | 36 | 2.00 | 春季 | 否 |
非学位课 | 11000075 | 微尺度流动基础与应用 | 36 | 2.00 | 春季 | 否 |
非学位课 | 11000174 | 气动噪声概论 | 36 | 2.00 | 春季 | 否 |
非学位课 | 11000182 | 有限元法与计算机辅助工程 | 36 | 2.00 | 春季 | 否 |
非学位课 | 11000202 | 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 | 36 | 2.00 | 秋季 | 否 |
非学位课 | 22000103 | 小波分析及应用 | 36 | 2.00 | 秋季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