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择有多重要,看一看房市和股市就知道。一个决定做下之后,对未来职场和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通篇描述了一个考生如何改变自己目标的股市。
硝烟弥漫的考研日子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向了昨天,一切都已经过去,生活又再一次的恢复了平静。回首自己奋斗的点点岁月,感慨万千。重拾记忆的碎片,希望可以对大家考研有所帮助!
当时的我也和大家现在的感觉和状态差不多,心里想着要考研,但是说真的此时的我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研究生。基本上是那种随大流的感觉,别人都去考研究生了我不去也不行啊,所以也和大家一样选择去到处查资料,关注考研的事情,还从一个学长那里借来了复习资料。4月21日前我也没有真正去自习室上过自习,考研也只是嘴上说说的事情而已。这时的我正忙于做论坛,因为本人比较喜欢足球(米兰的忠实fans),就做了一个足球论坛,当时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论坛上去了,没有把考研的事情放在第一的位置。4月21日晚上,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到处看看关于考研的事情。
刚开始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根本没有想过去报考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因为觉得考上同济的一定是那些实力超强的人,我开始准备报考的是北京交通大学。在论坛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以说是改变我命运的帖子(有点夸张了,但我认为绝对不过分),一个07年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的研究生写的帖子“我的北交土建考研成绩供大家参考”,帖子很简单但是对于我的震撼是巨大的,想看看帖子内容的可以去看看。看到学长是公费录取,而且分数也不是非常的高,我这是才意识到考研不是嘴上随便说说的,更不能盲目的去考研,人生要有奋斗的目标才可以。之前也听说过好多考研的人在最后都放弃了,我也曾担心害怕自己会中途放弃,当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想了很久很久,最后给自己定了三个一定:一定要考研究生,一定要考上研究生,一定要考上公费研究生。正是从此刻,我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第二天我就在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冲刺2007!,账号的含义就是冲刺2007,收获2008!
从4月22日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为了考研我放弃了好多好多:我心爱的足球俱乐部论坛从此再也没有去管理过,后来自然也就荒废了。团支部书记的工作也没有去做过,本来是向辅导员辞职的但是没有批准,后来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班长来做,心里也非常感谢他。以前每周都要看的足球比赛都没有去看(还是有三场重要比赛忍不住去看了,是07年米兰参加的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欧洲超级杯决赛以及世界俱乐部杯决赛)。在我手机4月21日的备忘录上依然写着当初的记忆:漫漫考研路,米兰伴我行!周围的同学都对我的转变感到差异,我自己回想起来都感到那是不可思议的转变。也就是从那时我已经没有了周末的概念,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开始了自己早八晚十的考研生活。我很高兴当时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11点准时睡觉以便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直到现在我感觉自己的生物钟还和考研的时候差不多。
我本科在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我家就在徐州,但是五一黄金周我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留在学校上自习,五一七天的磨练对我考研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七天的时间里,除了有一天上午我一个同学来学校找我玩,我陪同学出去玩了一个上午,其余时间我都在自习室上自习,可以说已经完全和假期无缘了。五一的自习室是何等的冷清大家也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把,偌大的一个教室也就是三五个人在上自习,基本上也都是打游击战的那种,学不一会就回去了,我很庆幸我自己当初坚持下来了,我为自己当时的毅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可能就是别人所说的考研考的不是智力而是毅力吧。
考研复习日子过的也很快,转眼之间就到了2007年6月8日,这一天也注定将成为我永远铭记的日子。此时的我已经复习了将近两个月了,周围的同学也陆续开始去上自习了,此时的我却发现不少同学都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到清华、同济、浙大、哈工大等土木水平很强的学校,而此时的我却根本没有勇气和胆量去想报考这些大学的事情。但是我此时的内心世界却非常的混乱,我也不断的问自己:看看周围的人没有几个复习的有我努力,为什么他们都是朝着土木名校而去,而我这么努力难道只是为了考上北京交通大学?难道我就比别人笨这么多吗?如果我付出这么多只是考上北京交通大学我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和自己的付出?正是这些疑问使我开始考虑重新选择自己的报考学校。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去网上搜集了一些土木名校的考研信息,最后锁定了三个备选学校:同济、浙大、哈工大。在这三个学校中我最想去的是哈工大,那是我高考时就想去的学校,可惜自己没有考上。后来我通过同学打听了解到了这三个学校的录取情况(不一定完全准确):1、哈工大保送生的比例比较高,也比较偏袒本校考生。2、浙大复试还是比较公平,但是招生名额不是很多,除去保送的剩下的名额也不是很多,报考难度也不小。3、同济复试还是比较公平,招生人数也比较多,保送比例也不高。报考难度响度要低一点。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同济初试专业课是《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两门都要考的,我材料力学学的还是不错的,再者刚开始准备报考北京交通大学的时候一直都在看材料力学,材料力学对我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结构力学学的超级的差,对结构力学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大家也知道,同济的专业课也是比较难的,此时的我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究竟该何去何从?我再一次走在了考研的十字路口上。
我上面说过,我有一个学长比我早一年考到了同济大学结构工程,我就和他打电话说了一下我的烦恼和困惑。或许是和他的交流影响了我的决定。挂断电话回到教室后,我在教室里发呆了好久,我在考虑我自己的决定,想象着自己考研的命运应该会是怎样的,也不知道发呆了多久之后我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报考同济大学岩土工程!我在手机的备忘录上输入了一行字:选择同济,无悔今生!说真的,但是我根本没有把握考上同济大学,自己也对自己没有太大的把握,不管如何都是要自己去抉择的,既然现在已经选择了新的道路就要勇敢的去面对。于是我用手机给我的几个好朋友发了一条段信息:我不考北京交通大学了,改报同济大学了!
?点击屏幕下方
文章很赞??分享给身边的考研er们
有话要讲??说出独特的看法与见解
留着有用??收藏到自己专属的百宝库
更多考研资讯,尽在考研帮!感谢你的关注!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目标有多重要?我的同济土木选择心路
同济大学 考研网/2015-10-29
相关话题/同济大学
2014年同济大学企业管理考研初试+复试经验
其实我想考同济,是一上本科的时候就开始了。高考时,成绩很好,因为当时想读建筑工程类的,励志当理工男,可是报考志愿时,一不小心没录取,后来被录到某二本院校读了工商管理。当时以为工商管理就是去菜市场撕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同济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疑惑经典解答
摘要:新一轮的考研开始了,本文就是针对于有意向报考同济大学车辆工程的考研小白们整理出的一篇答疑文章,希望有所帮助。 1、车辆专业择校问题 很多人在确定考研时的首要问题就是考哪里,选择哪个学校比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同济大学金融复试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去年考进金融的,心血来潮发个介绍复试的帖,本命年积点人品好发财. 关于导师 大伙必定想报个牛些的导师,那也是我们当年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导师牛逼是导师的事儿,进来后全靠自己,完全见不到导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2014年同济大学环艺考研经验
这篇关于考研的的文章,都是我个人所想,不见得适合每一个考同济环艺的学生,因为每个人是不同的,都有差异。但都是肺腑之言,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心得体会。 考研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本人选择考同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风雨兼程-同济大学结构工程423分考研回顾
摘要:同济的结构工程无疑是热门中的热门,报考难度也毋庸置疑,用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来形容都不为过。本文记录了一个过来人考研情况以及复习方法的总结,值得一看。 与论坛研友交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临门一脚-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复试心得
摘要:四月份考研的考生们还处于寻找节奏的阶段,对于整个考研过程的了解无疑会提高对于复习的信心,本文将会为大家介绍同济结构工程的复试过程及心得。 与论坛研友交流获取更多考研信息,请关注:考研论坛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从选择到复习:同济大学企业管理学姐谈
摘要: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而同济大学身为知名院校,其火热程度更是不用多提,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考生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初试准备: 我是在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的,当时只是想考企业管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同济大学企业管理初试备战篇
摘要:总有一些人很早的时候就把考研当做了自己的目标,本文的考生就是这么一个人,希望他的考研初试经验可以对大家起到帮助。 我是从很早就决定考的,而真正开始学习是从4月份开始的,大概也就是一年前的这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从院校到个人:同济大学会计学考研经验谈
摘要:同济大学坐落在上海,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学校实力使得报考的人数居高不下,提前了解所报考的院校以及学习他人的学习经验,无疑会使考研之路更加顺畅。 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一战教训 二战经验-同济大学金融系学姐考研历程
摘要:失败是成功之母,重在如何从失败中审视到自己的不足。一战失利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二战中获胜的垫脚石,长分点! 一战教训 我毕业于上海的一个二本院校,但当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在我所在的省是比一本线高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 考研网 20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