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⑧|向城市黑臭水体“亮剑”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5

夏日的福州市仓山区跃进河畔,水清河畅,两岸树木绿意葱茏,步道上市民、游人不少。让很多外地游客想不到的是,几年前,这里竟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河,常年黑臭,气味难闻,蚊蝇鼠蚁随处可见,周边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
昔日臭水沟,变身城市“绿腰带”。这其中凝结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及其团队的科技贡献。在前不久举行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祖信院士领衔的“管网高覆盖率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应用于国内60多个重污染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福州‘治水’工程是示范应用之一。”徐祖信院士告诉记者。

福州市仓山区主要河道水环境改善前后对比
我国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与欧美国家相近,但仍有部分城市河流存在终年黑臭、反复黑臭、雨天黑臭问题,原因何在?
“污染在河里,但污染源在岸上。”徐祖信院士说,“主要是管网问题。排水管网破损、雨水管与污水管混接错接、污水溢流,以至于在如此高的管网覆盖率背景下,截污工程效益不高,污水直排河道造成严重污染。”
“要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让老百姓在绿水青山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管网问题必须解决。”十余年来,徐祖信院士坚持把论文写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践中,带领团队持续深耕城市水环境治理,自主创新研发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管网问题造成雨天黑臭

徐祖信院士介绍,解决管网问题面临三大难点:管网问题检测、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和溢流污染治理。“比如检测,城市排水管网,有地下水渗漏、有施工质量造成的管网破损、有城市发展初期遗留下来的雨水管与污水管混接错接,对于这些问题,传统的检测手段是机器人+摄像头,需要提前报备封路、清理管道中的淤积物、检测时要堵住管道两端等等,不仅工序繁琐耗时长,而且成本很高,每公里高达25万元。”
经过科研攻关,徐祖信团队首次建立了不同来源水质特征表达方法,通过数学模型解析,实现快速识别问题管段、污染物来源和水量来源。“我们的技术,不用封路和清理管道,可以在带水环境下全天候检测,检测成本同比可减少50%,还可以分析不同来源的水量数据。”
4E06E
排水管网问题数字化识别技术应用
为何要对初期雨水进行控制?原来,主要是为了控制降雨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降雨初期,雨水管道中的‘雨水’所含污染物浓度较高。首先,雨水冲刷路面带来大量污染物;其次,平时沉积在雨水管道底部的污染物受雨水冲刷泛起;此外,部分混接错接在雨水管中的污水也会带来污染物。雨天‘零存整取’,混合后排入河道,造成冲击性污染,难于控制。”
为此,团队研发了管网沉积水力自动冲刷装置,创新强化初期雨水旋流分离技术,解决了管网沉积污染控制难题。“人工维护管网,可能一年1~2次。水力自动冲刷装置,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都能兼顾,哪里容易淤积就设置在哪里,晴天随时能冲走沉积的污染物。”

强化旋流分离技术示范应用
“排水管道溢流,也是河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徐祖信院士介绍,目前城市有两套不同的排水体系,一套是污水管与雨水管分开,另一套只有一根管道,谓之合流。“比如合流排水系统,通常会在水体沿岸增设截留干管,并在末端建污水处理厂。晴天、初雨和小雨,所有污水送到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雨量增加,水流量超过截留干管输送能力,就会出现溢流,污水经溢流井直接进入水体。雨天溢流水质跟国外比,细颗粒物组分更高。”针对这个难点,团队研发了污水溢流控制浓度和调蓄体积定量分析设计方法,创新高浓度纳米曝气净化技术,解决了溢流污染控制难题。
据悉,项目取得授权专利27项,主编和参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11部,解决了近百个城市排水片区、超过1万公里排水管网的污染排放问题,削减排水管网直接入河有机污染物8.86万吨/年。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水污染治理“卡脖子”难题的突破,受惠的并不仅仅是国人。“这是我国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阶段性独特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水污染的共性问题。”徐祖信院士说。
2019年3月,联合国人居署与同济大学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发布《加强河流污染治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报告,徐祖信院士是该报告的第一责任作者。联合国副秘书长迈穆娜·穆赫德·谢里夫对徐祖信院士团队在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改善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赞扬,“中国治理污染河道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范例,希望该报告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决策者了解中国河流污染治理经验,高度重视可持续污水管理以及重污染河流的恢复。”(魏丹)




相关话题/城市 院士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我校承办的首期“未来城市与智能媒体交互论坛”线上论坛举行
    日前,由同济大学、深圳体验设计协会、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主办,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未来城市与智能媒体交互论坛”线上论坛第一期顺利举行。来自日本高知工科大学、同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科创达的四位专家就人工智能、5G互联网技术、人机协同交互条件下人机交互发展等问题展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同济、清华在BMJ子刊发论文,介绍方舱医院及城市应急管理经验
    日前,国际顶级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BMJ)子刊《全球健康》(GlobalHealth)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刘中民教授、王韬教授为通信作者,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方东平教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大型公共场所作为灾难中的医疗急救场所:COVID-19的经验教训与武汉方仓避难医院的使用》(Lar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推动中外建筑思想文化交流的使者——追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罗小未教授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小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6月8日6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深切缅怀永远优雅的罗先生!”“我想重温《外国建筑史》!”……听闻噩耗,同济大学师生纷纷在微信朋友圈表达缅怀,寄托哀思。首开《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等课程,主持编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著名建筑学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小未先生逝世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六届、七届民盟中央委员,第九届、十届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第十一届、十二届民盟上海市委名誉副主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罗小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6月8日6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罗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③|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和空间品质
    5月19日,上海市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我校常务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伍江教授领衔的“超大城市高密度既有城区有机更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具有理论开创性和多方面的技术先进性,实现了城市更新规划建设与工程实践重要技术突破,为新时代的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伍江: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势在必行
    伍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一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提升城市建筑文化水平我国城市风貌普遍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城市空间品质与建设规模严重不相称,优秀建筑作品的数量与巨大的建设量严重不相称,亟需加强对城市空间品质和建筑风貌的管控。这份《通知》传达了三点重要信息。第一,加强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解放日报】快递穿行与一座城市的韧性
    如今,外卖、快递骑手(以下简称“快递员”)大概是越来越多市民“最熟悉的陌生人”。尤其是疫情期间,当一个个被翘首盼望的包裹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人们在家静心等待,即可坐享现代物流的便利,无数城市穿行者的忙碌身影,汇成一道让人安心、传递暖意的风景线。基于对上述现象的关注,一群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汪品先院士将于下学期再度开讲公共选修课《科学与文化》
    记者从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获悉,经过4年的积累和酝酿,由汪品先院士主讲的公共选修课《科学与文化》将于2020至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课。这一大受师生追捧的热门课程将再次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共安排8讲,共计16学时,双周三晚18时30分在四平路校区开讲。据介绍,此次课程的8讲均由汪品先院士担任主讲,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袁亚湘院士访问同济并开展学术交流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袁亚湘院士到访同济。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党委副书记徐建平与袁亚湘院士会晤。陈杰对袁院士到访同济表示欢迎,感谢他多年来对同济大学及同济数学学科的支持。陈杰强调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厚重理科”在同济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袁亚湘感谢同济的热情邀请,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吕西林院士获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奖
    11月22日,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fib)2020年国际学术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幕式上,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主席TorOleOlsen先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吕西林颁发“fib终身荣誉会员”奖,以表彰他在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