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tongji.edu.cn/__local/2/FD/66/3E5938A29384E0596B2BE21F991_E33882F3_1AC64.png?e=.png)
本次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教授级高工担任,鉴定技术委员有来自国内著名专家合肥工业大学余其俊教授,济南大学程新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徐长节教授,湖南大学史才军教授,清华大学阎培渝教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王玲教授级高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谢永江研究员,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张增寿教授级高工共同担任本次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科技成果鉴定会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工作部罗宁代表主持。同济大学校长助理童小华教授出席鉴定会并代表同济大学致欢迎词。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潘东晖部长、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中平教授、项目研究团队骨干也出席了本次鉴定会。
自2002年来,项目研究团队面向土木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绿色制造—材料开发—高性能制备—性能提升—工程应用全技术链的技术思路,建立了绿色机制砂工业废渣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形成了以满足服役性能、适应复杂环境、面向不同应用需求、固废高效利用的绿色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全套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 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21件,制定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9项,英文标准1项,国家工法1项,出版著作2部。成果在世界第一高桥毕都北盘江大桥(565m)、世界第一高墩平塘大桥(332m)、世界第四高桥世界最大跨径山区悬索桥金安金沙江特大桥、世界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鸭池河特大桥等60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中应用,并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项目成果推动了机制砂高效制备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混凝土技术与标准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该项目也是同济大学先进土工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与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开展长期产学研合作的结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