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由同济大学承办的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盛大开幕,近三千名专家共话“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5


11月7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承办的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国内自动化领域的近三千名科技工作者参加线下大会。这也是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举办的一次最大规模学术盛会。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汝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担任大会荣誉主席,郑南宁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担任大会总主席。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还有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等。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副校长蒋昌俊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出席。

陈群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以“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为主题,对于推动学科建设、交叉融合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举措。自动化、智能化正是这一产业变革的强劲动力。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大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领域投入,构建更加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恳请各位院士专家为上海、为中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郑南宁在致辞中表示,从上世纪美国科学家创立“控制论”以来,控制及自动化学科的影响力就跨越了学科疆界,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人工智能、互联网孕育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产业变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自动化科学与工程不仅是技术变革的最强助推力,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目前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慧时代,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我们带来了万物互联的社会形态。本届大会以“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为主题,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时代发展脉搏,旨在为自动化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工程师、创业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对话平台。

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机、传感网、脑科学和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等新理论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发展,“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或将成为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技领域的重要引擎。2020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各高校及各科研院所积极贯彻和落实中央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一个实际行动。自动化学科一直是同济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校目前正积极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赋能,对包括自动化学科在内的传统学科进行内涵提升,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科学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变革。这次会议也为同济大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与各位院士专家的交流,汲取创新的思想源泉,提升学校相关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陈杰表示,自动化学科自创立以来,其影响力就跨越了学科疆界,作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工业的结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当前,自动化学科正在推动一场深刻的时代变革,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提供强力支撑。中国自动化大会充分彰显了自动化技术对人类未来社会进入智慧化时代所起的根本性作用,展示了我国自动化技术已取得的辉煌成就,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融合。


本届大会邀请到20余位院士,包括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赫尔佐格,百余位长江****,以及近百位校长院长出席。大会开幕前,陈群会见了与会的部分院士和专家。

大会报告环节,孙优贤院士,郑南宁院士,郭雷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同济大学原校长吴启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张兆田,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虹,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飞飞,先后作大会报告,主题分别为“广域协同的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常识推理与物体属性识别”“博弈控制系统”“关于自动化的回顾、思考及愿景”“科学基金改革与信息领域项目资助情况”“汽车控制的理论、技术与实践”“智能化和大数据与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融合”。



在大会会场,热点话题精彩纷呈,“无人系统”“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智能制造”“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信息物理系统”“控制理论与系统科学”“网络与大数据”“传感器与智能仪表”“区块链”“智慧城市”等13个专题论坛引发思想碰撞。此次在传统线下大会的基础上,还创新性地于线上组织了“智能导航与控制系统”“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研讨会”“自动化优秀青年****论坛”“安保与搜救机器人”“追梦: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新基建下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物理安全”“计算神经科学与智能计算应用”“全球疫情引发的自动化教育的挑战与对策”“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新冠疫情攻关中人工智能技术”等15个卫星会议,吸引了万余人次观众在线交流与讨论。本届大会共接收了1700余篇会议论文。


为切实保障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大会组委会提前发布《现场参会防疫须知》,倡导与会人员签署《健康承诺书》、注册“随申码”(上海防疫健康信息码),随会议物料分发口罩、湿纸巾,会议提示进场需正确佩戴口罩、检查“随申码”。会场安排严格遵循防疫要求,除主会场设950席位外,还安排了2个分会场,可容纳千余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和形势下,举办这次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更是具有了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加强自动化技术与现实背景的创新研究,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夯实基础、做好准备。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早在1912年,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就设立了机电科。在2000年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并校后,原“电气工程系”更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系”。2003年,在自动化专业及相关学科基础上,按一级学科设置,成立“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学科始终坚持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为中心,着力研究和解决国家、上海亟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与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迄今已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精英人才,产出了众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
人工智能是控制学科的关键研究方向。近年来,同济大学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的建设发展。2018年12月,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揭牌成立。科学中心集聚上海及全球力量,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前沿科学难题,努力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同济大学还在全国率先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继首批118名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在同济大学十余个学院联合培养之后,今年秋季学期又迎来170名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科学中心成立近两年来,一直面向世界人工智能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已承担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图/周游 等 视频/宋宇星)

相关话题/智能 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