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发布七项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5




9月27日,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城运中心”)在市城运大厅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和联合成果发布会。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赵奇,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常务副校长伍江、副校长顾祥林、校长助理童小华等出席签约仪式,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主持。在陈寅、赵奇、方守恩、陈杰的共同见证下,伍江、徐惠丽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市城运中心承担全市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城市运行状态监测分析和预警预判、应急事件联动处置等职责,目前正全力组织推进“一网统管”建设。此次同济大学与市城运中心签约合作,旨在结合双方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深入合作与协同创新,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运行管理赋能助力,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济大学将发挥在人工智能技术、城市运行管理上的学科优势,依托市城运中心统筹调度资源和数据汇聚能力,组织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的科研力量,为上海的城市建设与治理贡献“同济智慧”。
徐惠丽介绍,同济大学发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人才资源优势,在市城运中心筹备阶段,就与市城运中心开启了广泛而全面的合作。陈杰校长还担任市城运中心人工智能专家组组长,全力支持市城运中心的建设。
签约仪式后,举行了联合成果发布会。顾祥林汇报了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与市城运中心的联合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双方在城市管理关键技术、城市运行重大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技术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及应用案例,并介绍了同济大学在无人医院和本硕博智能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情况,表示学校未来将持续为上海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更多技术和人才支持。

此次双方联合发布了七项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涉及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域精细感知技术、高实时一屏集控数字孪生管理系统、城市运行重大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体系框架等,为防疫、应急、设施运维等城市运行领域再添助力。今年4月以来,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城运中心在政产学研用等领域全面合作,集合专业管理和科研人才优势,聚焦城市运行重点领域,配置资源促进技术、服务、数据等要素的有效衔接,在促进城市运行管理的全面感知、自主协同、自动识别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如此次发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智能防控技术,在多目标、高精度多机器人协同下,实现了可视化系统、自然语音交互、多模识别技术、高精定位导航和自主控制的技术融合,发明了疫情生理特征多维融合快速感知技术,研发了异构自主协同疫情检测机器人,构建了重大疫情防控大数据示踪与传播预警模型,并提出了方舱医院集成建造与城市应急处置方法,这些技术的实战实践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防疫能力和水平。上海市应急局副局长杨晓东和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说:“我们将和研究人员一道探讨推动这些新发明、新技术的落地实践,用更多人工智能手段来提升城市的应急和防疫水平。”
同济大学在会上还发布了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智能保障与病害诊断的模型等成果,得到了各基层单位的高度关注。该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对管网的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并通过深度学习对管网病害分类,对病害定量以及对病因进行诊断,并实现智能预警,对于极端天气温度影响城市管网的正常使用,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嘉定区城运中心主任李坚在会上当即进行了对接:“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研判的结果输出到区城运中心,将帮助管理部门提前预判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让城运的综合统筹功能发挥得更好。”
发布会之前,市政府还举行了上海市城运大厅的启用仪式。(图/周游等 视频/宋宇星)



相关话题/城市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