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毛志勇/孙方霖团队合作开发治疗肝细胞癌的新型联合疗法,成果发表于PNAS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5

10月5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毛志勇教授团队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孙方霖教授团队联合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ational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ARP1 and DNA-PK inhibitors”的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利用小鼠报告模型在体内比较了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的DSB修复能力,发现肝细胞癌中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 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修复效率均显著上调,而PARP1 和 DNA-PKcs是介导该变化的关键基因。进一步的研究提示,同时靶向抑制 PARP1 和 DNA-PKcs 酶活显著抑制了小鼠原位肝细胞癌和人肝细胞癌的PDX模型的增殖,提示其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全球每年有近60万人因肝癌死亡,在所有癌症的死亡人数中排名第二。而由于乙肝流行等因素,中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肝癌高发地区,肝癌发病率约为欧美国家的4倍。在所有不同类型肝癌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最为常见。由于缺少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手段,肝细胞癌的致死率依然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仅为10%。因此,深入阐述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基于此寻找新的更高效安全的分子靶点以治疗肝细胞癌迫在眉睫。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s)是对机体危害最大的DNA损伤类型,这种损伤由独立且互相竞争的同源重组 (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来修复,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DNA修复能力下降引发的基因组不稳定现象是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发生的重要诱因;而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却需要激活自身DNA修复通路用于修复高复制压力和氧化压力导致的大量DNA损伤。但是,由于相关动物模型的缺乏,科学家们尚无法判断体内环境下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DSB修复能力的变化情况,因此也很难评估是否可通过靶向DNA损伤修复以治疗肝细胞癌及其它类型肿瘤。
研究团队将基于绿色荧光蛋白 GFP 建立的检测HR的报告载体整合到小鼠基因组Rosa26位点(图1),建立了体内检测HR效率的报告小鼠模型,同时结合Gorbunova教授课题组赠予的NHEJ报告小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将外源 I-SceI质粒导入小鼠肝脏,从而诱导报告载体发生定点的DSB。若细胞成功通过 HR 或者NHEJ 修复该损伤,细胞会发出绿色荧光,因此可以定量分析组织中HR 或 NHEJ 修复的频率。在 DEN/CCl4/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癌模型中检测发现,相比于癌旁组织,HR 和 NHEJ 在癌组织中分别提升了1.6和2.5倍。

图1 HR检测报告载体
为探究 HR 和 NHEJ 在癌组织中提升的原因,研究团队检测了小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SB修复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关键修复因子PARP1 和 DNA-PKcs 的表达显著提升。而团队成员利用大量临床标本进一步验证发现,上述两种蛋白在人类肝细胞癌中依然呈现明显的表达上调,暗示其在DSB修复的激活和肝细胞癌发展维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进一步研究显示,利用PARP1 抑制剂olaparib 和 DNA-PKcs 抑制剂NU7441同时处理肝细胞癌细胞可以极大地抑制其 HR 和 NHEJ 修复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联合应用olaparib 和NU7441,或同时敲降 PARP1和DNA-PKcs都可协同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证明二者可作为治疗肝细胞癌的潜在靶标。后续的机制研究发现,olaparib 可通过抑制 PARP1酶活,从而阻碍 ALC1 在损伤位点的募集,继而延缓损伤位点周围核小体的清除,最终抑制 RPA2 和 RAD51 在损伤位点的招募。最后,研究团队基于小鼠原位肝细胞癌和人肝细胞癌PDX模型,进一步证实了olaparib 和 NU7441 联用通过靶向DSB修复以治疗肝细胞癌的巨大潜力(图2)。

图2 Olaparib和NU7441联合疗法高效抑制肝细胞癌
研究团队建立了体内检测肝细胞DSB修复效率的新方法。本项研究中建立的小鼠模型有助于肿瘤、衰老以及其它研究领域深入探索体内环境下DSB变化及其调控机制。该工作还发现了导致HCC中DSB能力提升的关键基因 PARP1 和 DNA-PKcs,并阐明了肝细胞癌中PARP1 调控HR 的机制。本项研究中olaparib 和 NU7441联合疗法的成功临床前应用提示,靶向DSB修复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该研究也拓宽了 PARP1 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为肝细胞癌的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王晨、博士研究生唐欢胤、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助理研究员耿安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医生戴炳华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毛志勇教授、孙方霖教授和蒋颖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10/02/2002917117



相关话题/组织 肿瘤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德国发展报告(2020)》发布
    9月19日,由我校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德国发展报告(2020):转型中的德国》(德国蓝皮书)发布会暨“‘后疫情时代’的德国、欧洲及中德、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中国驻德国前大使、我校名誉教授、我校德国研究中心特别顾问史明德,我校副校长蒋昌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物理学院程茜团队发明“多模态光声分子成像和肿瘤诊断系统”,早期肿瘤诊断无创精准
    涂上凉凉的糊糊,圆圆的、滑滑的“扫把”就开始在你的肚子上、脖子上游走。那一边,屏幕上就出现了阴天里、黄昏中原野的景象:灰白、雾霭,成团如黑漆的,迷茫如远山的森林。专业医生根据这幅画面就会告诉你,哪里可能有病变。然后,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你,就要去做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确认是否真的有了病变。“有了多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5
  • 复旦大学召开组织工作会议
    5月12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组织工作会议。会议以“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力、战斗力和政治引领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主题。校党委书记焦扬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宁生主持会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项成果攻坚“最难治”乳腺癌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连续获得三项研究突破:绘制最大规模的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突变图谱,探索国人乳腺癌精准治疗靶点并在临床上成功应用;在有“最难治”乳腺癌之称的三阴性乳腺癌研究领域,继续完善“复旦分型”研究体系,首次提出基于代谢特征的治疗策略;鉴定中国患者特异的胚系基因变异,证实国人三阴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
  • 中国原创研究破解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困局” 术前肿瘤病灶完全缓解率从8%提升至34%
    病灶较大无法马上进行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在术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化疗+放疗”新辅助治疗的基础上,是否有一种更优化的治疗“组合拳”,进一步提升这群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生存获益?针对这一困扰业界多年的治疗“困局”,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历时2年,联合全国17家医院完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
  • 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团队推出卵巢癌PARP抑制剂治疗的“中国方案”
    日前,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吴小华团队在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上,分享了一项关于复发性卵巢癌PARP抑制剂治疗的“中国方案”。方案证实,接受PARP抑制剂药物尼拉帕利维持治疗的复发卵巢癌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68%,且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8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发布一年“成绩单”
    近日,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下文简称“浦东院区”)迎来“一周岁生日”。这一年,浦东院区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健康发展战略,着力推行疑难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及新技术落地见效,以临床研究为战略支点,积极开展肿瘤诊治新技术,在这篇新的沃土形成巨大溢出效应,赋能医院创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
  •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证实ctDNA甲基化筛查技术可实现血液中的肿瘤“信号”的“早发现”
    北京时间7月21日晚,《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发表了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科研团队的成果《血液无创检测可以比常规诊断提前四年发现癌症》(“Non-invasiveearlydetectionofcancerfouryearsbeforeconv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
  • 精准PET/CT弥补传统影像检查“盲区” “复旦肿瘤”专家突破高危前列腺癌诊治瓶颈
    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叶定伟教授和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合作的多学科综合诊疗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11日晚上在美国癌症协会官方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在线发表。此项研究证实,精准PET/CT能够有效发现传统影像检查未能发现的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
  • 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肿瘤医院何祥火团队系列研究成果聚焦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
    人类基因组蕴藏着数目巨大的非编码RNA基因。基因组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基因组只有不到2%转录为蛋白质,而超过98%转录为非编码RNA(ncRNA)。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没有或者微弱编码蛋白能力的非编码RNA。近年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