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马在田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院士风采--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马在田


--------------------------------------------------------------------------------


  率领战果累累的“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学科组,马在田院士将目光锁定在学科发展与服务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结合上。


  资源是人类发展中永恒的主题,亦是当今国际事务中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马在田目前最想做成的两件大事是:开发出比拼国际先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地震勘探关键技术软件;围绕天然气水合物等海底资源,以其地球物理探测方面的深厚积淀,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前沿性的地质和物性研究,探测几千至几十万年沉睡海底的财富。

  在前不久中石化系统举行的石油勘探地震成像技术软件“擂台赛”中,该课题组与南京物研所联合开发的地震勘探成像软件在众多参赛的中外软件中脱颖而出,被评委评定为最优,名列首位。

  上海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院士保持一份欣喜中的冷静,居安思危的理智,他觉得目前上海高科技产业的科技内涵中,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外资进入带来的。而上海本身可以叫板国际先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尚不尽人意。马院士希望上海的中资企业、上海的企业家要有勇于创新,敢为创新进行大投入的远见卓识和胆魄,完全可以在5—10年内使自己的科技产品达到前沿水平。

  对现行职称认定条件,马院士希望有关部门不仅要重视科技人员的论文、拿到的国家项目数等,还应重视科技人员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国际同行的认可,将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等。

  院士简介: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家。辽宁法库人。 1957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在反射地震学方法方面提出过许多独创性的原理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地震勘探事业具有重要作用。50~60年代提出以“突出地震反射标准层方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地震方法,为华北盆地迅速找到油田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作为中国最大的地球物理计算中心的方法程序研究室负责人,领导和参与了创建中国大型计算机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的工作。80年代着重地震偏移成像和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在偏移成像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并受到国外地球物理界的重视。本项研究获得过国家科学进步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90年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震波传播与波场成像”的课题研究,在深度偏移方法和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新理论与新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科技成果曾先后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进步一等奖。1993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市科技功臣”,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