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汪世龙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汪世龙  
·个人简介

男,1964年7月生,现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和蛋白质所所长助理,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学学会理事。1988年7月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同济大学工作。其间1999年9月至2000年5月在杨浦区科委挂职锻炼,兼科委副主任,2000年5月至2002年1月在美国Cornell University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已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摘录的20余篇。

·招贤纳士 诚挚欢迎有志者来本课题组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和“蛋白质与基因工程”博士学位或进行“生命相关材料”领域的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
1、多肽和中草药作为药物的活性研究。
2、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
3、瞬态动力学反应的研究。


·情况介绍
承担的科研项目(仅列五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治疗肿瘤的分子机理研究”
主持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多肽作为艾滋病药物的研制”。
主持留学回国人员基金:“HIV-1抑制剂的研究”。
以第二负责人参与963项目:“SARS病毒S蛋白功能研究”。
以第二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研究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机理”。
代表性的文章(仅列五篇)
(1)“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瞬态粒子分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Vol.24,No.11,2014-2018。
(2)“Interhelical Interaction in the gp41 Core Implication for the Activation of HIV-1 Membrane Fusion”,Biochemistry,2002,41(23),7384-92。
(3)“Mutations that destabilize the gp41 core Determinants for stabilizing the SIV/CPmac envelope glycoprotein complex”, Journal of Biol and Chem 2002,Apr.12 277(15):12891-900。
(4)“Antitumor mechanism of VP-16: A pulse radiolysis study”,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2002,Vol.45,No.4,P394-397。
(5)“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Interhelical Interaction in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gp41 Envelope Glycoprotein by Alanine-Scanning Mutagenesis”,Journal of Virology,2001,75(22),p11146-11156。


·联系方式 E-mail:wsl@mail.tongji.edu.cn Tel: 021-65982595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