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绪论:3学时1、 景观生态学综述,2、 景观生态学内涵,3、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教学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概况、学科特点、简单历史及发展动态;理解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前沿领域与其他生态学分支之间的关系;掌握“景观”的基本概念及景观生态学有哪些核心内容。重点、难点:景观概念的演变与景观生态学内涵变化的关系,不同景观生态学流派分歧的原因。第一章 景观结构与功能 6学时1、 斑块,2、廊道,3、 基底 4、总体结构教学要求:了解斑块-廊道-基底模式产生的背景。理解斑块-廊道-基底模式对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意义;理解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原因;掌握斑块、廊道、基底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生态功能间的关系。重点、难点: 景观总体结构与斑块、廊道、基底结构功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理论9学时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 2、尺度与尺度推绎 3、破碎化与景观遗传学, 4、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5、复合种群动态理论 6、等级斑块动态范式教学要求:了解有关火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研究背景;尺度问题的提出及其在生态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景观遗传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渗透理论应用于景观连接度而产生的关键阈值效应。理解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受到时空尺度的制约;尺度域方法解决尺度推绎的思路;景观破碎化造成基因多样性丧失的机理;复合种群中,局地种群动态与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级斑块动态范式的学术思想。 掌握本节六个主要理论或领域涉及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体系,特别是漂移斑块稳定状态概念、尺度域方法、经典复合种群模型等。重点、难点: 尺度推绎的逻辑体系及思维方式,等级斑块动态范式与传统生态学范式的区别。第三章 景观生态学重要方法6学时1、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2、景观指标方法 3、空间统计学方法 4、景观模型教学要求:了解用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遥感数据源及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了解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景观模型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理解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景观生态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景观指标构造的基本思路;半方差分析的含义。景观模型构造的基本过程和模型的基本类型;掌握一些关键景观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其可能具有的生态学意义;半方差图的关键参数的意义;空间显性景观模型与非空间模型的不同特点。重点、难点: 景观指标的含义及其生态学意义。第四章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课(27)1、规划方法和案例介绍,2、设计内容分析,3、概念性规划设计,4、概念性规划设计修改,5、方案性规划设计,6、方案性规划设计修改,7、初步规划设计,8、初步规划设计修改教学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分类协作,各个小组依次做设计陈述(presentation),各小组最终提供规划设计文本一套,作为最终成绩的评定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