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机械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012-12-16

上海交通大学1913年设立了机械科,在百年交大的成长过程中,机械工程学科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了钱学森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实业家和管理专家,为国家繁荣和科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之一,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汽车设计与制造”上海市重点学科,是“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汽车制造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核电技术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燃气轮机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于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振动、冲击、噪声学科于1988年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7年纳入“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机械电子”和“车辆工程” 学科分别于1984年和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1998年获得首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自设微电子装备与制造博士点,1989年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工程学科是上海交通大学“211”一、二期和“985”一、二期的重点和重大建设学科平台。

  (1)主要研究方向

  车身制造控制,汽车电子,重大装备与制造工艺,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制造业信息化,数控机床与特种加工技术,振动、冲击、噪声与控制,电子装备制造技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微加工系统,智能维护与故障诊断和CAD/CAE/CAM技术等,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工程和MEMS技术等学科新生长点和交叉学科,特别是加强与材料学科、信息学科和生命学科的交叉与结合。

  (2)师资队伍

  通过“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由院士、长江计划特聘教授、教授领头组成的学术水平高、知识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

  本学科目前有教师及研究人员114名,其中教授(研究员)48名、博士生导师4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5人。教师及研究人员中获博士学位比例达92%,拥有国外学历和进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达80%多,形成了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3)人才培养

  本学科积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注重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产学结合,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近三年毕业博士生165名,工学硕士生416名,工程硕士生128名。目前在读博士生335名,工学硕士生453名,工程硕士生446名。培养的研究生大多数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成为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领导干部。

  (4)科学研究

  2003年以来,本学科在基础研究,承接国家重大、重点和国防项目,在国家科技进步奖、高水平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海外杰出青年基金3项、面上项目64项,主持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0项、国际合作项目34项、国防项目40多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30多项,大大提升了科研工作的实力和学术竞争力,2003年以来到校的科研经费21551万元。2006年新增主持国家973项目一项。

  2003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在“轿车覆盖件精益成形技术及其应用”、“个性化假体CAD/CAM技术与计算机辅助临床工程系统”、“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上海的工程应用”、“基于超级计算机的结构动力学并行算法设计、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和“舰船隐身和抗冲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出版专著19本,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10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400多篇、SCI收录310篇、EI收录680篇;申请发明专利399项,获得授权137项。

  (5)国际合作

  国际化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关键。本学科把形成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和考核聘用体系、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基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能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与评估体系和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作为学科的发展战略。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共建机械工程学科,实现学分互认,联合授予学位,联合开展高水平科研,联合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双方在车身制造、高速切削、可重组制造系统、微机械、工业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合作。机械工程学科还与美国普渡大学、乔治亚理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开展了实质性的科研合作。2003年以来,机械工程学科共有150余人次赴海外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主办、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10多次,近20名教授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和担任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6)基地建设

  以闵行转移为契机,自筹经费4500万,建设先进制造技术科研与实验基地,面积达到12000平米;10万以上仪器资产总值达2560万。“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更名为“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拓展了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新增两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

相关话题/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