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电子专业2011年考研复习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 /2012-12-16

 前述:

  我09年从上交毕业,在上海工作了一年后很想骑行西藏,就在10年的夏天(8月)辞职了,这时候还没有任何考研的打算。辞职后的一周里我结识了很多同行的朋友,也做了精心的规划,但后来因为家庭的方面的原因没有成行。后来我便在家乡找了第二份工作,又工作了两个月,觉的这个班实在上的没劲,根本没事可做,于是国庆放假后从卓越网上买了李永乐的书开始看,刚开始是想考个在职的研究生。

  10月:

  十月份网上报名了,了解专业和考试科目等情况(大学期间没考虑过考研)然后利用上班期间看数学,直接看参考书(没有教材),刚开始看只记得加减乘除了,那个头痛啊。上班8小时之外晚上还有应酬,所以晚上复习时间很没有保证,当时还以为像高考一样英语要考听力,所以晚上就听点VOA,还有浏览了一遍政治(完全没有概念)。

  10月份的末尾,领导看不下去了,让我在工作和考研之间选择,于是我离开了工作了两个月的新公司,开始了回家复习的历程。

  10月份的战果:在十月份的末尾,我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看到概率论部分,看过部分的章后习题全部动手做了一遍,政治浏览了一遍红宝书,里面黑压压的字啊,看过脑袋还是白纸一片。英语:VOA。专业课:书都没有。第一次以个人身份出了人情。(同事宝宝满月)

  11月:

  早上7半点起床(在那寒冷的冬夜里逐渐顺延至8点)八点开始复习(同上顺延至8点半)上午复习到12点,这大约四个小时的时间分成两段,一段看政治,一段看英语,基本都是政治压倒英语,占用了其中大段的时间。政治这时候看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二(彩色的才是王道啊),英语直接做真题,其中作文不写。(实在挤不出来)每一年的真题做了背其中不认识不熟悉的单词,背诵一些比较好的句子。

  下午2点吃完午饭睡完午觉开始看专业课 控制理论基础 跨专业零基础,痛苦。看到6点左右。

  晚上7点开始看数学到10点,晚上头脑清醒。数学第一遍看完后再回头看第一章,发现又是一堆陌生人在眼前了,我那逝去的记忆在寒风中飘零,数学第二遍复习开始自己做笔记,记一些知识点技巧之类的东西。

  其中每个小时都得休息十分钟左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防止得痔疮。

  11月份有个现场报名于是又屁颠屁颠得跑上海来了,来回两天,见到读研的老同学,各种感慨。那时侯有人说考试快到了,我在默念:我才刚上路。

  11月份的战果:政治有印象的看了一遍,对我们这个世界,时间、宇宙、社会、阶级、交易、价值、国家、民族以及最崇高最光辉的党的历史发展目前状况和未来方向有了基本的理解。英语:真题做了三分之二左右。专业课:看了两遍,若有所悟,似懂非懂。数学:第一遍完结,第二遍开始(跟记忆战斗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情)。

  12月:

  秋高气爽的十月,北风渐起的十一月这样过去了,寒冷的12月开始了。

  每天手上戴着手套,屁股下压着暖包,跟寒冷,记忆和孤独战斗。

  12月份和13月份的时间分配跟上面一样,政治上买了本任汝芬的记忆小册子背诵,主要记的是框架结构,答题的时候框架有了内容就像浮云一样可以往里面填了。英语还在继续未竟的事业。数学上第二遍基本看完,真题也开始做了。专业课再次开始,做笔记,做网上找到的习题集,感觉好像盲人摸象。

  13月:

  之所以叫13月份,是因为没给自己过新年,生活和之前一脉相承,一模一样,一贯到底。

  13月份离考试是多么近啊,这个时间里,数学,专业课和政治都找了几份真题看做了一遍。真题和知识点的复习记忆同步进行,以抓住框架为主。英语时间被压缩得太惨这时候真题也终于做完了。于是便找了本英文小说看了一下,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群众学英语的积极性。

  考前几天给自己稍微放松了一点,时间没那么严格了,但还是每天每科都有看

相关话题/机械 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