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瞿旭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03


瞿旭东 教授

电话:+86-021
邮箱:quxd19@sjtu.edu.cn
地址:闵行校区生科楼2-403
欢迎各学科背景的本科生、硕士生报考本实验室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常年欢迎具有生物催化,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微生物发酵、有机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背景的博士后加盟。
下载 CV




学术经历
2019.09-至今: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2012.01-2019.08: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
2011.01-2011.12: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导
2008.11-2010.12: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7.09-2008.1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博士后
2002.09-2007.07: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
1998.09-2002.07: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


2019.09-至今: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2012.01-2019.08: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
2011.01-2011.12: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导
2008.11-2010.12: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7.09-2008.1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博士后
2002.09-2007.07: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
1998.09-2002.07: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





研究方向
天然药物碳骨架的生物合成与编辑


天然产物碳骨架的生物合成与编辑






对惰性碳的选择性活化是化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亦是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瓶颈。天然产物成药高度依赖于结构优化,然而由于骨架碳原子反应惰性及整体结构的复杂性,对天然产物碳骨架的结构修饰极具挑战,因此复杂天然产物碳骨架的成药性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天然药物研发的“禁区”。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合成/半合成药物的生产,由于缺乏经济的、高立体选择性的骨架合成及直接的碳位点延伸方法,常需繁冗的反应步骤和高昂的生产成本实现药物的合成/半合成。因此,普适、高效的碳骨架修饰/合成方法,对天然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聚酮、甾体和氮杂环涵盖了近7万种天然产物和一千多种天然/半合成/合成药物,是重要的化合物类群。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这三大类天然产物骨架的生物合成与编辑方法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解析天然产物骨架生物合成的普适性规律,综合酶工程,生物催化,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对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升级或再设计,发展出针对上述各类骨架的普适、高效的生物合成与编辑策略,用于拓展结构多样性和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实现对三大类碳骨架资源及药物的深度开发和高效生产。


对惰性碳的选择性活化是化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亦是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瓶颈。天然产物成药高度依赖于结构优化,然而由于骨架碳原子反应惰性及整体结构的复杂性,对天然产物碳骨架的结构修饰极具挑战,因此复杂天然产物碳骨架的成药性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天然药物研发的“禁区”。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合成/半合成药物的生产,由于缺乏经济的、高立体选择性的骨架合成及直接的碳位点延伸方法,常需繁冗的反应步骤和高昂的生产成本实现药物的合成/半合成。因此,普适、高效的碳骨架修饰/合成方法,对天然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聚酮、甾体和氮杂环涵盖了近7万种天然产物和一千多种天然/半合成/合成药物,是重要的化合物类群。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这三大类天然产物骨架的生物合成与编辑方法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解析天然产物骨架生物合成的普适性规律,综合酶工程,生物催化,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对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升级或再设计,发展出针对上述各类骨架的普适、高效的生物合成与编辑策略,用于拓展结构多样性和提高药物的合成效率,实现对三大类碳骨架资源及药物的深度开发和高效生产。






研究方向

天然药物碳骨架的生物合成与编辑 对惰性碳的选择性活化是化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亦是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瓶颈。天然产物成药高度依赖于结构优化,然而由于骨架碳原子反应惰性及整体结构的复杂性,对天然产物碳骨架的结构修饰极具挑战,因此复杂天然产物碳骨架的成药性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天然药物研发的“禁区”。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合成/半合成药物的生产,由于缺乏经济的、高立体选择性的骨架合成及直接的碳位点延伸方法,常需繁冗的反应步骤和高昂的生产成本实现药物的合成/半合成。因此,普适、高效的碳骨架修饰/合成方法,对天然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聚酮、甾体和氮杂环涵盖了近7万种天然产物和一千多种天然/半合成/合成药物,是重要的化合物类群。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这三大类天然产物骨架的生物合成与编辑方法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解析天然产物骨架生物合成的普适性规律,综合酶工程,生物催化,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对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升级或再设计,发展出针对上述各类骨架的普适、高效的生物合成与编辑策略,用于拓展结构多样性和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实现对三大类碳骨架资源及药物的深度开发和高效生产。



天然产物碳骨架的生物合成与编辑 对惰性碳的选择性活化是化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亦是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瓶颈。天然产物成药高度依赖于结构优化,然而由于骨架碳原子反应惰性及整体结构的复杂性,对天然产物碳骨架的结构修饰极具挑战,因此复杂天然产物碳骨架的成药性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天然药物研发的“禁区”。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合成/半合成药物的生产,由于缺乏经济的、高立体选择性的骨架合成及直接的碳位点延伸方法,常需繁冗的反应步骤和高昂的生产成本实现药物的合成/半合成。因此,普适、高效的碳骨架修饰/合成方法,对天然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聚酮、甾体和氮杂环涵盖了近7万种天然产物和一千多种天然/半合成/合成药物,是重要的化合物类群。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这三大类天然产物骨架的生物合成与编辑方法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解析天然产物骨架生物合成的普适性规律,综合酶工程,生物催化,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对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升级或再设计,发展出针对上述各类骨架的普适、高效的生物合成与编辑策略,用于拓展结构多样性和提高药物的合成效率,实现对三大类碳骨架资源及药物的深度开发和高效生产。











代表论著
? Haidong Peng, Yaya Wang, Yanan Zhang, Zixing Deng, Zhenghua Tian, Xudong Qu*.
A dual role reductase from phytosterol catabolism enables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valuable
steroid precursor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0 DOI: 10.1002/anie.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Chenghai Sun, Zhenyao Luo (co-first author), Wenlu Zhang, Wenya Tian, Haidong Peng, Zhi Lin, Xiaoli Yan, Yanan Zhang, Zixin Deng, Bostjan Kobe*, Xinying Jia*, Xudong Qu*.
Molecular basis of regio- and stereo-specificity in biosynthesis of bacterial heterodimeric ketopiperazin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DOI: 10.1038/s41467-020-20022-5.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Lu Yang, Jinmei Zhu, Chenghai Sun, Zixin Deng, Xudong Qu*.
Biosynthesis of plant tetrahydroisoquinolines alkaloids through an imine reductase route.
Chemical Science 2020, 11, 364-371 (2019 Chemical Science HOT Article Collection).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Hongqun Tan, Xuejun Yang, Qi Dai, Zixin Deng, and Xudong Qu*. Unravelling the biosynthetic flexibility of UK-2A enables enzymatic synthesis of its structural variants.
ACS Synthetic Biology 2019, 8, 2659-2665.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Junlin Wang, Yanan Zhang (co-first author), Linjun Zhou, Linpeng Wei, Wenbing Yin, Zixin Deng, Xudong Qu*, Qianghui Zhou*.
A biocatalytic hydroxylation-enabled unified approach to C19-hydroxylated steroi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3378.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Wenya Tian, Chenghai Sun (co-first author), Mei Zheng, Mingjia Yu, Yanan Zhang, Haidong Peng, Dongqing Zhu, Jeffery Harmer, Zixin Deng, Shilu Chen, Mohedi Mobli, Xinying Jia*, Xudong Qu*.
Efficient biosynthesis of heterodimeric C3-aryl pyrroloindoline alkaloi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4428.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Yuan Li, Wan Zhang (co-first author), Hui Zhang, Wenya Tian, Lian Wu, Shuwen Wang, Jun Zhang, Chenghai Sun, Yuhui Sun, Zixin Deng, Xudong Qu*, Jiahai Zhou*.
Structural basis of a broadly selective acyltransferase from the polyketide synthase of splenoci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8, 57, 5823-5827.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Xianyi Mei, Xiaoli Yan (co-first author), Hui Zhang, Mingjia Yu, Guangqing Shen, Linjun Zhou, Zixin Deng, Chun Lei, Xudong Qu*.
Expanding the bioactive chemical space of anthrabenzoxocinones through engineering the highly promiscuous biosynthetic modification steps.
ACS Chemical Biology 2018, 13, 200-206.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Jinmei Zhu, Hongqun Tan, Lu Yang, Zheng Dai, Lu Zhu, Hongmin Ma, Zixin Deng, Zhenghua Tian, Xudong Qu*.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1-aryl-substituted tetrahydroisoquinolines employing imine reductase.
ACS Catalysis 2017, 7, 7003-7007.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Chengcheng Chang, Rong Huang (co-first author), Yan Yan, Hongmin Ma, Zheng Dai, Benying Zhang, Wen Liu, Zixin Deng, Xudong Qu*.
Uncovering the formation and selection of benzylmalonyl-CoA from the biosynthesis of splenocin and enterocin reveals a versatile way to introduce amino acids into Polyketide carbon scaffold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5, 137, 4183-4190.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获奖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
武汉大学珞珈********(2012)




教学情况

2012-2019,本科生化学生物学(武汉大学)
2012-2019,研究生生物药学进展(武汉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2023,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版本工业放线菌底盘(2018YFA090038,2019-2024,任务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药资源合成生物学研究(2018YFC**,2018-2021,课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2021,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2019,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4-2016,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2016,主持)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12-0423,2013-2015,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0-2012,主持)

承担项目


学生培养


林 芝 助理研究员
孙成海 博士后 2019级
彭海东 博士后(武汉大学) 2018级
杨 璐 博士生 2020级
田文雅 博士生 2019级
谭洪群 博士生(武汉大学) 2019级
郑梦梦 博士生(武汉大学) 2019级
闫晓丽 博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张 俊 博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胡致伟 硕士生 2019级
张文璐 硕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姜 凯 硕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陈心茹 硕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在读学生



在读学生



林 芝 助理研究员
孙成海 博士后 2019级
彭海东 博士后(武汉大学) 2018级
杨 璐 博士生 2020级
田文雅 博士生 2019级
谭洪群 博士生(武汉大学) 2019级
郑梦梦 博士生(武汉大学) 2019级
闫晓丽 博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张 俊 博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胡致伟 硕士生 2019级
张文璐 硕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姜 凯 硕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陈心茹 硕士生(武汉大学) 2018级


















相关话题/上海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