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Kim-SiangKhaw(许金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02


Kim-Siang Khaw (许金祥) 特别研究员


研究机构: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研究领域: 强度前沿粒子物理实验,精确测量缪子物理,束流与探测器模拟,机器学习
办公地点: 李政道研究所317 (包玉刚图书馆东翼)
电子邮箱: kimsiang84@sjtu.edu.cn
研究方向: 1.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缪子g-2实验,2.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EDM实验,3. 上海暗光子探测实验
个人主页: http://web.tdli.sjtu.edu.cn/kimsiang84/


简历: 本人为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缪子g-2 国际合作组领导层和分析协调员与负责人之一,也是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缪子EDM合作组的骨干成员,与国内外的高校和研究所有着长年的密切合作关系。现在计划通过国内外合作推动精确物理实验,并且培训一批优秀实验物理人才。过去十年主要从事高质量缪子源的研发和高精度缪子物理实验的研究,在“高效率慢缪子束线”、“低温缪子素源”及“缪子反常磁矩”等国际前沿缪子源项目当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在世界前沿的各项实验与国家实验室工作,本人在精确缪子物理方向上获得了广泛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在物理学界SCIE 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以重要贡献者身份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共2 篇)和《欧洲物理期刊》等权威期刊。
本团队诚招有兴趣参与强度前沿粒子物理实验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可参与的实验分布世界各地,有基于上海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的暗光子探测实验Dark SHINE、位于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缪子g-2实验、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的缪子EDM实验、以及基于中国高强度缪子束流的下一代精确测量缪子物理实验。本团队队员有机会派驻国内外一流研究所参与国际合作科研活动。联系方式:kimsiang84@sjtu.edu.cn。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学科2021年级招生夏令营PPT:https://jbox.sjtu.edu.cn/l/UHkDxR
教育背景:
2011-2015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束流与粒子物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Klaus Kirch教授)
2009-2011 日本东京大学硕士学位 (粒子物理专业,硕士论文导师:小林 富雄教授,浅井 祥仁教授,田中 纯一教授)
2005-2009 日本京都大学学士学位(固体光学专业,本科论文导师:田中 耕一郎教授)
工作经历:
2019-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 李政道****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长聘教轨副教授
2015-2019 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导师:David Hertzog教授)
2011-2015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助理

主要学术兼职:
2019-至今 缪子g-2合作组g-2相位和探测器接收度分析项目联合负责人
2018-至今 《Universe》审稿人
2017-2019 缪子g-2合作组反常进动频率项目联合负责人
2017-2018 缪子g-2合作组试运行特别小组联合负责人
2016-至今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审稿人
2016-2018 缪子g-2合作组Nearline分析负责人
2016-2017 缪子g-2合作组量能器事例重建项目负责人
2016-至今 多次主办实验模拟与数据分析workshops
荣誉奖励:
2019 李政道研究所****
2018 戈登和贝蒂摩尔基金会和美国物理学会第一届基础物理创新奖
2018 费米实验室第51届用户年会 URA差旅基金
2018 入围华盛顿大学博士后导师奖
2016-2019 大学研究协会(URA)访问****奖
2010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计算学院,CSC 2010 参与奖
2010 东京大学青年研究员海外访问计划
2004-2011 日本政府本科和硕士奖学金


主要著作: Performance of the Muon g-2 calorimeter and readout systems measured with test beam data, by K.S. Khaw et al., NIM A 945, 162558 (2019)
muCool: A next step towards efficient muon beam compression, by I. Belosevic et al., Eur. Phys. J. C79, 430 (2019)
Muon g-2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he muon anomalous precession frequency, by K. S. Khaw, J. Phys. Conf. Ser. 1085 032039 (2018)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SiPM-based readout of PbF2 crystals for high-rate, precision timing applications, by J. Kaspar et al., JINST 12 P01009 (2017)
Spatial confinement of muonium atoms, by K. S. Khaw et al., Phys. Rev. A 94, 022716 (2016)
Geant4 simulation of the PSI LEM beam line: energy loss and muonium formation in thin foils and the impact of unmoderated muons on the mSR spectrometer, by K. S. Khaw et al., JINST 10 P100025 (2015)
Muon cooling: Longitudinal compression, by Y. Bao et al., Phys. Rev. Lett. 112, 224801 (2014)
Muonium emission into vacuum from mesoporous thin films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by A. Antognini et al., Phys. Rev. Lett. 108, 143401 (2012)



相关话题/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