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土木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0-27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
陈龙珠

导师姓名
陈龙珠
研究方向基础工程与土动力学;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土木系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8026

Email:lzchen@sjtu.edu.cn
个人简介

学习与工作简历: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工结构本科专业,1987年12月获该校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0年在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作,其中1990年受DFG资助赴德国TUBraunschweig合作研究,1995年晋升教授,次年批准为博导。2001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其间曾兼任建工学院院长助理和土木系系主任。2009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研究领域:地基处理与复合桩基、土动力学、建筑振动、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工程安全评估与监测、城市综合防灾救灾等。学术兼职: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会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兼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文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和《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编委,《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副主编;上海市住房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技委委员,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兼结构诊断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业绩:长期在土木工程领域第一线从事教育、科研和技术服务,已负责承担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余篇(其中最高单篇他引270余次),合编(译)著9本,参编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等省部级技术标准2本已施行,参编国标《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0868-2013)于2013年9月实施,目前参修国标《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规范》。主要获奖:“智能型桩基动测分析系统”(1996)、“土中波的传播及动力特性研究”(1996)、“乏燃料容器跌落抗撞击实验与研究”(1997)、“浙江省基桩低应变动测技术规程编制”(1999)、“软土地基复杂基础工程分析理论与工程应用”(2010)等项成果分别获浙江省、教育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七届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个人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70
代表性论著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地震版,1989)《岩土工程波动勘测技术》(水电版,1992)《实用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手册》(建工版,1995)《第二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主编,建工版,1997)《建筑振动工程手册》(建工版,2002)《混凝土结构防灾技术》(化工版,2006)《防灾工程学导论》(建工版,2006)《建造师执业手册—水利水电工程》(建工版,2006)
陈务军

导师姓名
陈务军
研究方向建筑索膜轻质空间结构;超轻宇航浮空薄膜结构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华山路1954号浩然高科技大厦2304室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021-62932191

Email:cwj@sjtu.edu.cn
个人简介

陈务军,1969.2,博士,研究员,重庆人,<空间结构>杂志编委,国际空间结构协会会员(IASS)。研究方向:空间可展开结构分析理论与展开动力分析理论研究,大跨空间钢结构分析理论研究与设计,索膜结构分析理论、结构特性研究、设计应用,飞艇结构设计分析理论、气囊膜结构设计分析理论研究与开发。申请负责中国博士后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留学基金一项,863三项和863重点一项,863创新基金一项,航天支撑技术基金二项,航天科技创新基金(重点)一项,上海航天基金一项,上海市空间机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两项,国家重大专项一项等,主要研究者承担“863”三项、自然基金三项,出版专著两部,参著两本.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约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2007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3),2011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1),2012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1).
代表性论著
http://www.ssrc.cn
杜守继

导师姓名
杜守继
研究方向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海洋岩土与海底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601666153

Email:dusj@sjtu.edu.cn
个人简介

杜守继博士,山西省孝义市人,1963年9月生,1997年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毕业,获工学博士,其间1995.10~1997.10日本九州大学环境岩土研究中心从事中日联合培养博士(国家公派)的研究。1997.10~1999.3日本九州大学环境岩土研究中心从事隧道及岩土渗流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委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成员(地下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及吴绍磷奖教学一等奖称号。专业研究方向为隧道及地下结构工程,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人员归国科研项目、世界银行贷款交通咨询项目等数项科学研究课题。
代表性论著
主要项目:[1]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耐高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项目主持人,2000.1~2002.12)[2]岩体不连续面的几何特性对剪切渗流耦合特性的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主持人,2001.1~2003.12)[3]石家庄城市交通长距离箱涵顶进研究(世界银行贷款咨询项目,项目主持人)[4]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飞行区地下穿越通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项目高级研究人员,2004.1~2005.12)[5]上海地铁二号线西延伸段盾构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横向项目,项目主持人,2005.10~2006.5)。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代表性论著有:[1].ShoujiDUandetal,SimulationofCompressingandflowProcessinaRockJointByUsingGIS,Int.J.ofRockMechanics&MiningScience,Vol.41(2004)p427,May2004.[2].ShoujiDUandetal,ANumericalSimulationandVisualizationofShearProcessofRockMassesbyUsing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Proc.ofThe38thU.S.RockMechanicsSymposium,DCRock2001,WashingtonD.C.,USA,July,2001.[3].EsakiT.,DuS.andetal,DevelopmentofAShear-FlowTestApparatusandDeterminationofCoupledPropertiesforASingleRockJoint,Int.J.RockMech.Min.Sci.,Vol.36,No.6,pp.641-650,1999.[4].杜守继,职洪涛等,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中国公路学报,Vol.16(2),pp70-74,2003.[5].杜守继,马明等,2003,花岗岩经历不同高温后纵波波速分析,岩石力学及工程学报,Vol.22(11),pp1803-1806.[6].杜守继,朱建栋等,穿越铁路线的地道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地下空间,2005.[7].杜守继等,经历高温后花岗岩与混凝土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Vol.26(4),pp.482-485.2004.
付功义

导师姓名
付功义
研究方向钢结构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巨大型柔性充气膜结构流固耦合问题研究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木兰大楼A525室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681725587

Email:gyfu@sjtu.edu.cn
个人简介

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获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先后在舟山商业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千叶大学任教。1999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现为教授。研究方向为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xxx总体设计技术、大体积柔性结构的流固耦合问题研究。
代表性论著
null
葛修润

导师姓名
葛修润
研究方向岩土力学;水利工程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华山路1954号浩然大厦2305室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021-62932001

Email:gexiurun@whrsm.ac.cn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1981~1982年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赴卡尔斯鲁厄大学岩土力学研究所合作研究。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先进工作者”,1988年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85年至2001年间获国家奖及省部级奖励17次。现任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科技进步奖水利学科评委,《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杂志编委会委员。
代表性论著
1.“长江三峡工程左厂1#-5#坝段深层抗滑稳定的有限元分析”。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贰等奖。2.具有厚覆盖岩层时采用崩落法进行地下采矿引起地表变形的评估和计算方法,2000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贰等奖3.清江隔河岩重力拱坝考虑复合地基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分析,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4.长江三峡工程临时船闸与生船机固墩间岩体力学性质研究,199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贰等奖5.国家攀登计划B40项“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中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基础研究,2000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贰等奖6.GEXiurun,RenJianxietal,Real-intimeCTtestoftherockmeso-damagepropagationLaw,2001,SCIENCEINCHINA,seriesE.,44(3):328~336(SCI)。7.葛修润,任建喜等,岩石疲劳损伤扩展规律CT细观分析初探.岩土工程学报,2001,23(2):191~195。8.葛修润,任建喜等,岩石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CT实时试验研究,中国科学E,2000,30(2):104~1119.葛修润,任建喜等,煤岩三轴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的CT动态试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5):497~502(EI)。
龚景海

导师姓名
龚景海
研究方向空间结构;钢结构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土木系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501989611

Email:gongjh@sjtu.edu.cn
个人简介

1972年3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膜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成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分会委员,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1998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7月-2000年6月在哈尔滨建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0年6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国家(863)项目“火灾及爆炸作用下现役海洋平台结构安全性能评估技术”项目组副组长。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04、2007年度),均为第一完成人。获第七届吴绍璘奖教金。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肋式膜结构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空间钢结构先进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863)项目:火灾及爆炸作用下现役海洋平台结构安全性能评估技术,项目组副组长。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主讲课程:本科生课程:大跨空间结构研究生课程:土木工程设计专题主要科研成果:2005年负责完成“管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STCAD”,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2003年负责完成“索膜结构设计系统SMCAD”,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1999年负责完成“基于并行设计思想的网格结构设计系统TWCAD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天津市科委鉴定。《空间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一作者,2002年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支管相贯线放线仪”。近几年分析、设计的大型空间结构、钢结构工程主要有:大连国际会议中心、1200吨吊篮钢结构、太原机场新航站楼、赤峰机场航站楼、宁夏固原体育馆、淮北体育场、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体育馆、浙江大学新校区风雨操场、大连开发区中银大厦、中国制陶博物馆、大连国际影视艺术中心、周总理专机展厅、大连国际网球中心、马家军室内田径训练馆等。
代表性论著
1.GongJinghai,YangXiuying,ZhangZizhao,ZhaoJincheng.ThetheoreticalanalysisandexperimentalstudyoftheAirInflatedMembranestructure,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2010,11(1):25-332.GongJinghai,YangXiuying,ZhangZizhao,ZhaoJincheng.FeasibilitystudyfortheapplicationofairinflatedmembranestructureinChinaNationalStadium,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ience),2010,15(3):267-2723.GongJinghai,LiangXinhua,Designmethodresearchintolatticedshelltube–reinforcedconcrete(RC)corewallstructures,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2007,63(7):949-9604.QiuG.Z.,GongJ.H.,ZhaoJ.C.,ParametricformulaeforaxialstiffnessofCHSX-jointssubjectedtobraceaxialtension,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2011,12(2):121-130.5.Zhang,Daxu;Gao,Shengbin;Gong,Jinghai,SeismicbehaviourofsteelbeamtocircularCFSTcolumnassemblieswithexternaldiaphragms,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2012,76(9):155-1666.GongJinghai,QiuG.Z.,LiZ.L.andSongS.B.Aschemeofalargespanair-supported&air-inflatedcombinedfabricstructure.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ShellandSpatialStructures(IASS)Symposium2010,Shanghai,China.7.魏云亮,龚景海,螺栓球节点CAD/CAM系统集成方案[J],钢结构,2012,27(158):P75-808.王立长,李东方,韩光翔,龚景海等,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结构分析[J],建筑结构,2012年2月9.姜波,龚景海,李东方等,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屋盖设计[J],建筑结构,2012年2月10.于文静,赵金城,龚景海,史健勇,T型相贯节点在爆炸冲击和火灾作用下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46(2):335-34011.于文静,赵金城,史健勇,龚景海,波纹板防爆墙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2):78-8112.魏云亮,龚景海,李宝龙,螺栓球加工工艺及误差分析,空间结构,2011年4期13.梅倩,龚景海,等,内加劲环间距对X型圆管相贯节点性能的影响,钢结构,2011,26(146):P11-1614.梅倩,龚景海,螺栓球加工精度对网格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施工技术,2011,40(339):30-3215.梅倩,龚景海,王立长等,内加劲环间距对空间圆管相贯节点性能的影响,空间结构,2011,17(1):56-6116.郭晓,龚景海,董启明,大型履带吊机路基箱计算模型探讨,建筑结构,2011,41(1):107-11017.郭晓,龚景海,大型履带吊机路基箱计算模型探讨,建筑结构,2011年1月,107-11018.董启明,龚景海,陈锋,郭晓,超高双筒钢烟囱体系研究,钢结构,2010年4月,17-2019.刘平,龚景海,一种基于C++的CIS格式读取方法,钢结构,24(119),2009年4月,69-7220.杨剑锋,龚景海,张子兆,管桁架复杂节点处支管计算机放样,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1),33-3521.丁义平,龚景海,郑庆浪,某干煤棚风载及体型系数数值研究,钢结构,24(118),2009年3月,45-4922.GongJing-hai,QiuGuo-zhi,ApplicationoftheCAD/CAMIntegrationTechnologyinTubularStructures,ProceedingsofThe9thSeoul-ShanghaiForum,Seoul,Korea,Jan.200823.雷永富,龚景海.圆管结构下料优化问题的研究与应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6),237-23924.陈斌,龚景海,充气膜结构找形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6),14-1725.龚景海,气承式充气膜结构的找形及荷载分析,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32(8),8-13
胡昊

导师姓名
胡昊
研究方向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国际航运系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62933368

Email:hhu@sjtu.edu.cn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学士/硕士,1993/1996,上海交大;博士,2001,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博士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UniversityofTechnology)。上海市十大三好学生标兵(1992),全国三好学生(1993),上海交大研究生十大科技精英(1994)。工作经历:有过数年的企业工作经验。曾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某房产公司副总经理、电子商务开发项目经理。2000.1-2001.1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助教(TeachingStaff),2001.5-2002.10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高级研究员(SeniorResearchFellow)工作。2002年10月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建工学院/船建学院任教,目前担任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际航运系系主任、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由学校委派,兼任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中国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和南洋房地产集团公司董事等职。曾担任船建学院副院长(科研和公共关系)。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航运与物流管理,运输系统规划。教学科研情况:负责上海市重点课程《工程经济学》、校级精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和核心通识课程《工程经济与管理》。作为主持人获得市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近5年来指导研究生团队,获得国际、国内70多个科技竞赛奖项。被评为首届“吾爱吾师”研究生十佳导师、学生工作突出贡献奖(2010年)、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突出贡献奖(2011年)等,获得多项荣誉。近6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5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6项,每年负责横向课题10多项。发表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100多篇,其中30多篇被SCI、EI收录,编著/译著5本。担任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国际研讨会组委会主席(2009年)、第一、二、三届计算物流国际会议共同主席(2010-2012年)、境外项目风险管理研讨会组委会主席(2011年)、可持续城区发展国际研讨会主席(2011年)等。获得上海市科协第九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2003年,排名1)、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系统优秀教学成果奖(2004年,排名1)、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排名1)、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排名2)、全国建筑经济优秀论文(中国建筑学会颁发,2008年)、上海市房地资源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房地产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2008年)、上海市市科协系统第二届优秀调查研究报告奖三等奖(200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等。社会服务:担任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教学指导委员会水路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理事,上海楼宇科技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学术兼职;JournalofRealEstateResearch副主编、CivilEngineeringInnovation编委、《物流技术》编委。
代表性论著
[1]Chan,W.T.andHu,H.(2001a)“Anapplicationofgeneticalgorithmstoprecastproductionscheduling.”ComputersandStructures,79(17),pp.1605-1616.(SCI476TK,EI01426692624)[2]Chan,W.T.andHu,H.(2002a)“Constraintprogrammingapproachtoprecastproductionscheduling.”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ASCE,128(6),pp.513-521.(SCI619WN,EI05098863989)[3]Chan,W.T.andHu,H.(2002b)“Productionschedulingforprecastplantsusingaflowshopsequencingmodel.”JournalofComputinginCivilEngineering,ASCE,16(3),pp.165-174.(SCI563ZJ,EI05169049346)[4]Huang,DZ,Hu,H.andLi,YZ.ApplicationofFuzzyLogictoSafetyAssessmentofChina’sMaritimePassages.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273:112-120.2012[SCI]通讯作者[5]Li,YZ.,Hu,H.andHuang,DZ.DynamicFuzzyLogicModelforRiskAssessmentofMarineCrudeOil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273:121-127.2012[SCI]通讯作者[6]Zheng,Jianing,Hu,HaoandDai,Lei.HowWouldEEDIInfluenceChineseShipbuildingIndustry?MaritimePolicy&Management.2013[SSCI][7]Wang,JunJia,Hu,HaoandSong,Yuanbing.Optimizationofquaycraneschedulingconstrainedbystabilityofvessels.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013[SCIandEI][8]Li,YZ.,Hu,H.andHuang,DZ.DevelopinganEffectiveFuzzyLogicModelforManagingRisksinMarineOilTransport.InternationalJournalofShipping&TransportLogistics.2013[SCIandEI][9]Huang,DZ,Hu,H.andLi,YZ.SpatialAnalysisofMaritimeAccidentsUsing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013[SCIandEI][10]Liu,Yutao,Hu,HaoandZhang,Di.ProbabilityAnalysisofDamagetoOffshorePipelinebyShipFactors.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013[SCIandEI][11]Zhu,Wei,Hu,Hao,XU,Rui-huaandHONGLing.Modifiedstochasticuser-equilibriumassignmentalgorithmforurbanrailtransitundernetworkoperation.JournalofCentralChinaUniversity.2013[SCIandEI]
黄建云

导师姓名
黄建云
研究方向集约型城市规划技术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闵行区景谷东路99弄38号102室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816115078

Email:huangjianyun2004@163.com
个人简介

黄建云,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建筑学系系主任,上海交大安地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毕业,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曾任广西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地级贵港市城市规划建设局局长,中大凯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目前或曾经担任的学术团体、社会工作有: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广东省绿色住区认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实施交通通畅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汇刊》编委,《规划师》理事会理事。上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协会理事。曾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房地产综合开发与经营策划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政工作,熟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各种技术规范与法规政策,具备较全面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经验和综合协调、管理能力。
代表性论著
null
黄真

导师姓名
黄真
研究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大船建学院土木系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6334

Email:zhenhuang@sjtu.edu.cn
个人简介

毕业院校: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天津大学 学位:德国工学博士,天津大学博士专业:结构工程主讲课程:一、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 二、结构概念设计,三、桥梁工程,四、建筑结构抗震 主要简历:黄真博士获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双博士学位。八年德国大学科研经验和设计工作经验。三年外资钢结构公司任总工程师经验。学术兼职:英国土木工程学会ICE上海分会理事,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中国培训中心副主任,ICE资深会员(FICE),ICE特许工程师(CEng),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会员,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公路协会理事,上海建交委科技委员会专家委员。
代表性论著
主要研究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统一计算模型研究(项目负责人),2012-2015;2.国家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主要完成人)本人工作内容:复杂结构受力性能分析;3.教育部留学人员科研基金:复杂钢结构抗震分析(项目负责人);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灾害与突发事件中结构易损性的研究,(主要完成人);5.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复杂空间网格钢结构强风激振及智能振动控制,(主要完成人)。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如ConcreteInternational(ACIJournal),StructuralEngineeringInternational(IABSEJournal),JournalofBridgeEngineering(ASCEJournal),土木工程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振动与冲击,计算力学学报,等等。
连之伟

导师姓名
连之伟
研究方向建筑节能;人体舒适与工作效率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木兰楼A405室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4263

Email:zwlian@sjtu.edu.cn
个人简介

连之伟,男,1963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2004、2007年以客座教授身份分别在韩国能源研究院(KIER)、美国马里兰大学(UMD-CEEE)、丹麦技术大学国际室内环境与能源中心(DTU-ICIEE)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现在上海交大建筑学系工作。兼上海市制冷学会理事,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供热空调”等期刊编委。本专业顶级刊物IndoorAir,HVAC&RResearch,InternationalJournalofRefrigeration及其他SCI刊源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Energy,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alSciences,Energy&Buildings,AppliedEnergy,Heat&MassTransfer,BuildingandEnvironment等杂志特邀审稿人。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东华大学等多所国内高等院校博士学位论文特邀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博士点基金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评审专家。曾任国际制冷学会空调专业委员会(IIR-E1)委员;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制冷学会理事等职。连之伟一直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原暖通空调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在空调房间下部送风机理、负荷、气流组织,热舒适,室内空气品质改善,建筑节能及热泵的应用等方面都做了较深入的工作。主持了含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项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其它各类课题的研究。获有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陕西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陕西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及其它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IndoorAir,HVAC&RResearch,InternationalJournalofRefrigeration,ASHRAETrans.,暖通空调,太阳能学报等)上公开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80余篇被SCI/EI收录,多篇获得各类“优秀论文”奖。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6项,实用新型2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含合著)。
代表性论著
1.连之伟,马仁民著。下送风空调原理与设计。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著出版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2.YaoY,LianZ,LiuW,JiangC,LiuY,LuH.Heartratevariationandelectroencephalograph-thepotentialphysiologicalfactorsforthermalcomfortstudy.INDOORAIR,19(2):93-101,APR2009.(DOI:10.1111/j.1600-0668.2008.00565.x)3.LiLan,ZhiweiLian,WeiweiLiu,YuanmouLiu.InvestigationofGenderDifferenceinThermalComfortforChinesePeople.European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2008,doi:10.1007/s00421-007-0609-2(Correspondingauthor,SCI)4.WeiweiLiu,ZhiweiLian,BoZhao.ANeuralNetworkEvaluationModelforIndividualThermalComfort.EnergyandBuildings,2007,39:115-1122(Correspondingauthor,SCI)5.X.J.Ye,Z.P.Zhou,Z.W.Lian,H.M.Liu,C.Z.Li,Y.M.Liu.FieldstudyonthermalenvironmentandadaptivemodelinShanghai.IndoorAir,2006,16(4):320-326(Correspondingauthor,IDSNumber:059TI)6.ZhiweiLian,YanZhangandSeong-RyongPark.Radiantheatgainfromindoorheatsources.HeatandMassTransfer,July2006,42(9):795–801.(Correspondingauthor,IDSNumber:047BR;EI:06239923126)7.Hou,Zhijian;Lian,Zhiwei;Yao,Ye;Yuan,Xinjian.Dataminingbasedsensorfaultdiagnosisandvalidationforbuildingairconditioningsystem.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2006,47(15-16):2479-2490(Correspondingauthor,IDSNumber:053AZ;EI:06209878411)8.ZhiweiLian,Seong-ryongPark,WeiHuang,Young-jinBaikandYeYao.Conceptionofcombinationofgas-engine-drivenheatpumpandwater-loopheatpumpsystem.InternationalJournalofRefrigeration,2005,28(6):810-819(Correspondingauthor,IDSNumber:956KI;EI:05339297098)9.LiuHongmin,LianZhiwei,YeXiaojiang,ShangguanWenfeng.KineticAnalysisofPhotocatalyticOxidationofGas-phaseFormaldehydeoverTitaniumDioxide.Chemosphere.2005,60(5):630-635.(Correspondingauthor,IDSNumber:952XD;EI:05259173074)10.ZhiweiLian,GuirongZhang,HongminLiu,XiaojiangYe.PresentationandevaluationofanewtypeofairsupplyinapassengercarriageinChina.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2004,24(5-6):703-715(Correspondingauthor,IDSNumber:800ZA;EI:04027811051)
罗先启

导师姓名
罗先启
研究方向边(滑)坡与地下洞室工程;堤坝与土石坝工程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木兰船建大楼A501室

邮政编码:20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7903

Email:luoxianqi@sjtu.edu.cn
个人简介

198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1991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系水工结构专业,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专业。2005年在香港大学作RA,2006年至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力学站从事边坡(滑坡)与地下洞室工程、堤坝与土石坝工程方面的研究。2008年9月至今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员。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以及重大工程攻关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3项排名第一),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参编2部。获得专利3项(排名第一)。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代表性论著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应变分析方法研究,罗先启,葛修润,水利电力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书刊号:978-7-5084-4644-8。潘家铮院士作序。2.滑坡模型试验理论与实践,罗先启,葛修润,水利电力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书刊号:978-7-5084-6062-8。孙钧院士作序。3.XianqiLuo,FawuWang,ZhenhuaZhang,AilanChe.Establishingamonitoringnetworkforanimpoundment-inducedlandslideinThreeGorgesReservoirArea,China,Landslides,JournaloftheInternationalConsortiumonLandslides,&#61651;Springer-Verlag2008,10.1007/s10346-008-0140-5,Volume6,Number1(March2009).Publishedonline:16September2008SCI检索4.X.Q.LUO,H.SUN,L.G.THAMandS.M.JUNAIDEEN,LANDSLIDEMODELTESTSYSTEMANDITSAPPLICATIONONTHESTUDYOFSHILIUSHUBAOLANDSLIDEINTHREEGORGESRESERVOIRAREA,SOILSANDFOUNDATIONS,2010,50(2):309~317.ONLINE,ISSN:1881-1418.PRINT,ISSN:0038-0806SCI检索5.罗先启,刘德富,吴剑等,雨水及库水作用下滑坡模型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4):2476-2483。6.罗先启,葛修润等,水布垭电站地下厂房软岩置换效果初步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3,25(4):463~467。7.罗先启,吴晓铭,童富果,李昌彩,基于挤压边墙技术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应力应变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3):2342~2349。8.罗先启,刘德富,西北口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成因分析,人民长江,1996,9:32-34。9.罗先启,葛修润,程圣国,张振华,唐凯,地质力学磁力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磁力特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Supp.2):3801~3807。10.罗先启,程圣国,牛恩宽,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畸变理论及应用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Supp.1):3082~3088。
彭仲仁

导师姓名
彭仲仁
研究方向交通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木兰船建大楼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6674

Email:zrpeng@sjtu.edu.cn
个人简介

彭仲仁,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致远讲习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007-2011),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ofFlorida)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终身教授,原系主任。1994年在PortlandStateUniversity获城市规划及城市交通研究博士学位,同年获该校经济学硕士。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学硕士,198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学士学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地空信息技术的稀疏路网交通监控与预警系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美国联邦交通部和佛罗里达交通厅等28项国内外大型科研项目。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与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环境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在国际主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SCI论文和一本论著。目前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ITS),无人机在交通中的应用,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重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参与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委员会奖励,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研究生院;最佳论文奖,GIS和遥感学术研讨会;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杰出研究者奖(全校所有学科仅有的4名获奖者之一)。社会兼职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理事会理事(2005-2011)、主席(2009-2011)美国科学院交通运输研究理事会交通地理信息科学委员会(2000–至今),和公共交通规划和管理委员会委员(2011-至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级顾问(2007-2009)美国智能交通系统杂志编委。(2010-至今)美国规划学会学刊编委(2004-2010)美国城市与区域信息系统协会会刊编委(2008-至今)
代表性论著
Bookchapters1.Zhong-RenPeng,SuwanSheng,QingchangLuandSarahPerch,2010,Chapter25,ClimateChangeandTransportation,inHandbook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VolumeII2e(editor:MyerKutz),pp.35.1–35.242.Zhong-RenPeng,FeiYangandSarahPerch,2010,Chapter9,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inHandbook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VolumeI2e(editor:MyerKutz)3.Zhong-RenPeng,TianZhao,ChuanrongZhang,2010,Chapter8,GeospatialSemanticWebServices:Acasefortransittripplanningsystems,inGeospatialWebServices(Editors:PeishengZhaoandLipingDi),pp.169-1884.Dueker,KennethJ.andZhong-RenPeng,2008,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forTransport(GIS-T),inHensherDavidA.andKennethJ.Button(eds)HandbookofTransportModeling,SecondEdition,Bingley,UK:EmeraldGroupPublishingLimited.5.Peng,Zhong-RenandYiZhu,2007,“UrbanTransportinChineseCities:TheImpactontheUrbanPoor,”pp.144-170,inTheInclusiveCity:InfrastructureandPublicServicesfortheUrbanPoorinAsia(Editors:Laquian,TewariandHanley),WashingtonDC:WoodrowWilsonCenterPressJournalPapers1.Zhong-RenPeng,DanielSunandQing-ChangLu,2012,China’sPublicTransportation:Problems,PoliciesandFutureProspectivetoSustainability,JournaloftheInstituteofTransportationEngineers,May20122.Qing-ChangLuandZhong-RenPeng,2012.EconomicAnalysisofSea-LevelRiseImpactsandAdaptationStrategiesin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Journalof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forthcoming.3.TiandongXu,Zhong-RenPeng,YuanHao,LijunSun,2012,“Modelingprobabilistictrafficbreakdownoncongestedfreewayflow,”Canadian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forthcoming4.LiyeZhangandZhong-RenPeng,DanielSun,2012.ANovelRule-BasedTrafficStateForecastingApproachforLargeScaleRoadNetworks.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Journalof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forthcoming.5.Qing-ChangLuandZhong-RenPeng,2011.VulnerabilityAnalysisofTransportationNetworkundertheScenariosofSeaLevelRise.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Journalof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No.2263,pp.174-181.6.D.J.Sun,Z.-R.Peng,X.Shan,W.ChenandX.Zeng(2011).“DevelopmentofWeb-basedtransittripplannerusingserviceorientedcomputingenvironment”.Journalof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No.2217,pp.87-94.7.YangBin,YaoyuLiandZhong-RenPeng,2010,“Multipletripinformationbasedspatialdomainoptimisationforpowermanagementof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s,”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tricandHybridVehicles,Vol.2,No.4,pp.259–281.8.Zhong-RenPengandEokKim,2008“AStandard-basedIntegrationFrameworkofDistributedTransitTripPlanningSystems.”Journalofthe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Vol.12,No.1,pp.13-199.Zhong-RenPeng,SarahHawks,andCatherineWest,2005,“Useofplanningsupportsoftwareintransitservices:Astate-of-practicesurvey.”Journalofthe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No.1297,pp.128-136.更多信息请访问个人主页:http://uav.sjtu.edu.cn/
沈水龙

导师姓名
沈水龙
研究方向地下水渗流力学;地下工程理论问题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021-34204301

Email:slshen@sjtu.edu.cn
个人简介

沈水龙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64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1986年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日本国立佐贺大学岩土工程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Ph.D.)学位;1989-1995年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院担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93-1995年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1世纪人才梯队成员;1998-2001年担任日本国立佐贺大学讲师,同时任日本亲和国际技术咨询工程有限公司顾问工程师;2001-2003年为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流动研究员;2003-2004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2004年8月被破格晋升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工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3-2006.7日本国立佐贺大学客座教授。2009.4-2009.5香港大学访问教授2012.1-2012.2美国佛杰尼亚理工客座教授(VirginiaTech,AdjunctFaculty)学术兼职:1)国际土工织物学报的编委(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textile&Geomembrane)SCI期刊。2)国际期刊《Journal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SEAGS》(东南亚岩土工程学会学报)编委;3)国内期刊《岩土工程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工测试学术委员会委员;5)国际低平研究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LowlandTechnology)学报副主编(1999-2001term);奖励:1)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2007年度);2)国际低平低防灾技术学会2007年最优论文奖;3)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4)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1995-1998年);5)上海市建设科技精英提名奖(1995年);6)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7)上海市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津贴(1993年)。沈水龙教授参编著作3本(其中一本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出版);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授权4项;中国专利11项。1999年来在国外共发表过论文近70篇,其中SCI:24篇,国外Ei:35篇,国内EI,11篇;一篇获2001年度日本土木学会论文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其导师三浦哲彦教授)。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7人。
代表性论著
一、专利(54项)1.沈水龙,蔡丰锡:双圆盾构隧道施工中侧向滚动的压重纠偏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29898,公开号:1740518,公告号:0000000,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沈水龙,许烨霜,白云:基于混合均匀度的深层水泥混合土质量的现场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30654,公开号:1766642,公告号:0000000,公开日:20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3.沈水龙,许烨霜,唐翠萍,蔡正银:根据年地面沉降量与抽水量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110425,公开号:1776458,公告号:0000000,公开日:20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4.沈水龙,庞晓明,蒋永勤,唐翠萍:顶管施工中以环状泥浆护套减小顶力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11426,公开号:1773151,公告号:0000000,公开日:20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二、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1)DataCatcher:数据采集器软件ver1.0,国家著作权登记授权号:2004SR00290。2)CASAN:道路桥头“跳车”缓解处理法设计计算软件ver1.0,国家著作权登记授权号:2004SR00171。3)COLBANA:深层混合地基处理复合地基的外部/内部稳定性计算程序COLBANAVer.1.00,国家著作权登记授权号:2004SR12895.4)GeoFlow3D:三维地下水渗流分析软件GeoFlow3DVer.1.00国家著作权登记授权号:2004SR12897.LISTOFPUBLICATIONS(1999-2006),SCI,EiindexedPublications1.He,Q.,Shen,S.L.(2010).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ndGeotechnics:ProgressinModelingandApplications,GeotechnicalSpecialPublicationNo.204,ASCE,Reston,Virginia.(Eiindexedbook),ISBN:9-780784-411056.2.沈水龙,孙文娟编:地下水渗流分析,In:刘国彬、王卫东主编:基坑工程手册第八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北京,232-271.ISBN:978-7-112-11552-5.3.葛金科,沈水龙,许烨霜编著:现代顶管施工技术与工程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北京。ISBN:978-7-112-11214-2.4.白云,沈水龙编:建(构)筑物移位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北京。ISBN:7-112-08278-1.5.Porbaha,A.,Shen,S.L.,Wartman,J.,andChai,J.C.(2006).GroundModificationandSeismicMitigation,GeotechnicalSpecialPublicationNo.152,ASCE,Reston,Virginia.(Eiindexedbook),ISBN:07844-0864-5.
王建华

导师姓名
王建华
研究方向软土深基坑理论与应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021-62932915

Email:wjh417@sjtu.edu.cn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1992年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1993-1995年在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被评为副教授。1995年博士后出站后来上海交大土木系任教,1998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教授。2001年12月到2002年12月受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振兴教育计划”资助,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UniversityofMichigan进修。现为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建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计算机辅助工程》、《岩土工程界》、《岩土工程师》等专业刊物编委。曾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教委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基金、上海高校科技发展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自1995年起开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指导毕业的博士5人、硕士20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24人。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桩土共同作用及桩基础设计理论研究,网格自动加密及自适应有限元(数值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上部结构-基础-土共同作用研究(饱和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密集建筑群中大型深基坑的数值模拟及施工控制技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垃圾填埋场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环境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曾获第四届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交大昂立杰出青年教师。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出版专著一本。
代表性论著
null
夏小和

导师姓名
夏小和
研究方向非连续岩体力学数值方法;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邮政编码:200025

联系电话:63853132

Email:xhxia@sjtu.edu.cn
个人简介

null
代表性论著
null
徐永福

导师姓名
徐永福
研究方向非饱和土、盐渍土、海洋土土力学;地基处理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4291

Email:yongfuxu@sjtu.edu.cn
个人简介

徐永福,男,1967年10月出生,江苏人,获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1990: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90-1993:南京大学,理学硕士;1994-1997:河海大学,工学博士;1998-2000: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博士后、副教授;2000-2003: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讲师、JSPS博士后;2001-2003: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2004至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论文:国内外期刊论文150余篇论文,专著6部,其中国际论文20余篇(SCI检索源刊),论文被SCI他人引用60余次。获奖:2010年和2011年上海市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三);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十三);2010年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0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十一);2004年吴绍麟奖;2001年度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度获上海市政工程局一等奖。专利:中国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主持课题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1024)、上海交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交通厅科技项目、垃圾填埋场堆高稳定性分析等。学术兼职: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数学物理模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土力学学会会员;日本地盘工学会正会员;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会员。研究领域涉及:分形介质土力学、非饱和土力学、海洋土力学、环境土工学、地下工程的施工力学、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和土工测试技术。
代表性论著
25.汪峰,项宝余,徐永福,张骏.既有铁路提速改造软基动力性能分析与应用.铁道出版社,2012.24.黄金荣,黄健,徐永福.新型路堤填筑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23.YongfuXu,JianHuang,YanjunDu,De’anSun.Earthreinforcementusingsoilbags.GeotextilesandGeomembranes,2008,3:279-289.22.YongfuXU,Fractalmodelforcompressionofswellingclays,MechanicsResearchCommunication,2006,2:206-216.21.YongfuXU,De’anSUN.Correlationofsurfacefractaldimensiontofrictionalangleatcriticalstate.Geotechnique,2005,9:691-696.20.YongfuXU.Explanationofscalingphenomenonbasedonfractalfragmentation,MechanicsResearchCommunications,2005,32(2):209-22019.YongfuXU.Fractalapproachtounsaturatedshearstrength,JournalofGeotechnical&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SCE,2004,No.3,pp.264-27418.YongfuXU,Calculationofunsaturatedhydraulicconductivityusingafractalmodelforthepore-sizedistribution,ComputerandGeotechnics,2004,31(7):549-55717.YongfuXU,JianpingXu.Fractalmodelforsizeeffectonicefailurestrength,ColdReg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2004,40(1-2):135-14416.YongfuXU.Surfaceirregularityofsolidsinmoleculardomain,Chaos,Solitons&Fractals,2004,21(2):435-444.15.YongfuXU,PingDONG.Fractalapproachtohydraulicpropertiesinporousmedia.Chaos,Solitons&Fractals,2004,19(2):327-337.14.YongfuXU,De’anSUNandYangpingYAO.Surfacefractaldimensionofbentoniteanditsapplicationtodeterminationofswellingproperties.Chaos,Solitons&Fractals,2004,19(2):347-356.13.YongfuXU.Bearingcapacityofunsaturatedexpansivesoils.GeotechnicalandGeologicalEngineering,2004,22:611-62512.YanjunDU,SHAYASHI,YongfuXU.Somefactorscontrollingtheadsorptionbehaviourofinorganicchemicalsontoclayeysoils,AppliedClayScience,2004,27(3-4):209-21311.De’anSUN,HajimeMATSUOKA,YongfuXU.Collapsebehaviourofcompactedclayinsuction-controlledtriaxialtests.GeotechnicalTestingJournal,ASTM,2004,27(4):362-370.10.YongfuXU,HajimeMATSUOKA,De’anSUN.Swellingcharacteristicsoffractal-texturedbentoniteanditsmixtures.AppliedClayScience,2003,22(4),197-2099.YongfuXU.Surfacefractaldimensionofswellingclayminerals.Fractals,2003,11(4):353-362.8.YongfuXU.Discussionof“ImpactofSoilTypeandCompactionConditionsonSoilWaterCharacteristics”.J.ofGeotech.&Geoenviron.Eng.,ASCE,2003,No.12.7.YongfuXU,De’anSun,JunSun,DemingFu,PingDong.SoildisturbanceofShanghaisiltyclayduringEPBtunnelling.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03,18(5):537-545.6.De’anSUN,HajimeMATSUOKA,HongbinCUI,YongfuXU.Three-dimensionalelasto-plasticmodelforunsaturatedcompactedsoilswithdifferentinitialdensities,Inter.J.for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inGeomech.,2003,12,1079-1098.5.YongfuXU,De’anSUN.Afractalmodelforsoilporesanditsapplicationtodeterminationofwaterpermeability,PhysicaA,2002,316(1-4),56-644.YongfuXU,De’anSUN.Applicationoffractalmicroporetodeterminationofunsaturatedsoilstrength,Fractals,2001,9(1):51-603.YongfuXU,SongyuLIU.Fractalcharacteristicofgrain-sizedistributionofexpansivesoil,Fractals,1999,7(4):359-3662.崔红斌,孫徳安,松岡元,徐永福.ベントナイトと砂との混合材の一次元的な浸水変形特性,土木学会論文集,2004。1.徐永福,刘松玉.《非饱和土的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1
杨健

导师姓名
杨健
研究方向绿色建筑材料和结构;新型数值方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系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917654726

Email:j.yang.1@sjtu.edu.cn
个人简介

1997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200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结构工程工学硕士;2005年获英国利兹大学结构工程博士。是英国结构工程师协会注册会员,英国混凝土协会注册会员,英国注册工程师。2000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任助理研究员;2003年至2005年在英国门窗幕墙技术中心(CWCT)任结构工程师;2005年起在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任讲师,2011年起担任结构学科负责人和土木工程硕士点负责人;2008年起任中国建材院客座教授;2012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组部“****”青年项目。现为多个国际协会(ACI,IIFC,IABSE,SocietyofGlassTechnology,UKSIPs)会员;混凝土协会英格兰中部分会委员会成员;结构工程师协会英格兰中部分会委员会委员;IABSE玻璃结构工作组成员;国际玻璃组织技术委员会ICG/TG06通讯成员;及10来个国际学术期刊常规审稿人。多年从事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结构加固修补,新型绿色结构材料及结构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低碳标准化建筑的开发和研究,再生结构材料,以及新型数值分析在结构工程中的运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独立主持了10多项纵向项目和10多项横向项目。研究成果连续两年或英国结构工程师协会英格兰中部分会年度大奖。在国外杂志发表近30篇SCI论文,20多篇国际会议论文,4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近20篇研究报告,一个幕墙设计软件。
代表性论著
1.Yang,J.Liu,Q.AnExperimentalStudyintotheFlexuralBehaviourofSigmaPurlinsAttachedwithRoofSheets.EngineeringStructures,45,481-495,2012.2.Yang,J.Liu,Q.SleeveConnectionsofCold-formedSteelSigmaPurlins.EngineeringStructures,43,2455-258,2012.3.RenC.,LiL.Y.andYangJ.Bendinganalysisofpartiallyrestrainedchannel-sectionpurlinssubjectedtoup-liftloadings.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72,2012,254-260.4.Liu,Q.Yang,J.ChanA.H.andLi.L-Y.Pseudo-plasticMomentResistanceofContinuousBeamswithCold-formedSigmaSectionsatInternalSupports:ANumericalStudy.ThinWalledStructures49(12),1592-1604,2011.5.Liu,Q.,Yang,J.andLiL-Y.Pseudo-plasticmomentresistanceofcontinuousbeamswithcold-formedSigmaSectionsatInternalSupports:Anexperimentalstudy.EngineeringStructures33(3),947-957,2011.6.Bao,Y.,Yang,J.Spaceandtimeeffectofstressoncrackingofglass.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Structuralmaterialsproperties,MicrostructureandProcessing512(1-2),45-52,2009.7.Yang,J.Bao,Y,Bao,M.andHan,E.Post-breakagestrengthofglassusedasastructuralmaterial.GlassPerformanceDays,ShanghaiChina,31March–1April2012.8.Bao,Y.Yang,J.Liu,X.Non-destructivetestforenergy-savingglassinbuilding.GlassPerformanceDays,ShanghaiChina,31March–1April2012.9.Bao,M.Yang,J.Contactdamagenearthesupportingpillarsinvacuumglazingunits.ChallengingGlass3–ConferenceonArchitecturalandStructuralApplicationsofGlass.TUDelft,June2012.10.Yang,J.Impactresistanceofstructuralglass.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uildingEnvelopeSystemsandTechnology2007,Bath,UK,March,2007,Bath,75-86.11.LiH,Chen,J.andYangJ.ExperimentalandnumericalinvestigationoflaminatedsteelsheetinV-bendingprocessconsideringnonlinearvisco-elasticityofpolymerlayer.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y.212(1),36-45,2012.12.Yang,J.Li,Z.andDu.Q.Anexperimentalstudyonmaterialandstructuralpropertiesofstructuralinsulatedpanels(SIPs).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147,127-131,2012.13.Rungthonkit,P.Yang,J.BehaviourofStructuralinsulatedPanels(SIPs)underbothshort-termandlong-termloadings.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on-conventionalMaterialsandTechnologiesMaterialsforSustainableConstruction,UniversityofBath,Uk,2009.14.Yang,J.,Ye,J.andBaoY.Stressanalysisofcross-plycompositelaminateswithtransversecracks.MechanicsofCompositeMaterials44(6),557-580,2008.15.Yang,J.andYe,J.Animprovedclosed-formsolutiontointerfacialstressesinplatedbeamsusingatwo-stageapproach.InternationalJournalofMechanicalSciences52(1),13-30,2010.16.Yang,J.Chen,J.F.Teng.,J.G.Interfacialstressanalysisofplatedbeamsundersymmetricmechanicalandthermalloading.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3(9),2973-2987,2009.17.Yang,J.,Ye,J.Niu,Z.SimplifiedsolutionsforthestresstransferinconcretebeamsbondedwithFRPplates.EngineeringStructures30(2),533-545,2008.18.Yang,J.,Ye,J.Niu,Z.InterfacialshearstressinFRP-platedRCbeamsundersymmetricloads,Cement&ConcreteComposites29(2),421-432,2007.19.Yang,J.,Teng,J.G.andChen,J.F.Interfacialstressesinsoffit-platedreinforcedconcretebeams.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StructuresandBuildings,157(1),77-89,2004.20.Yang,J.andYe,J.Q.Interfacialstressesinplatedbeamswithcracks.CompositeStructures57(1-4),125-134,2002.21.Yang,J.,Du,Q,Bao,Y.W.Concretewithrecycledconcreteaggregateandcrushedclaybricks.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5(4),1935-1945,2011.
尹振宇

导师姓名
尹振宇
研究方向地基处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地下工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木兰船建大楼B418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7003

Email:zhenyu.yin@gmail.com
个人简介

上海市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博士生导师,1975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主要研究方向(1)土的基本特性及模拟:土体本构关系、宏微观土力学、弹塑性本构、弹粘塑性本构(2)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结合新建本构的有限元二次开发、岩土工程动力及静力分析(3)土-结构相互作用:软土和砂土环境里的隧道、基坑、桩基工程(4)软土地基处理:注浆、复合地基、桩基教育经历2003.09–2006.10法国南特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2002.09–2003.07法国南特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1993.09–1997.07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专业,学士工作经历2010.05–至今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2008.12–2010.04法国,南特中央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7.02–2008.11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6.11–2007.01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1997.07–2002.07中国,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代表性论著
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22篇。代表性论文:[1]YinZ-Y,KarstunenM,ChangCS,KoskinenM,LojanderM.Modelingtime-dependentbehaviorofsoftsensitiveClay[J].Journalof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SCE,2011,inpress.(SCI,EI)[2]YinZ-Y,KarstunenM.Modellingstrain-rate-dependencyofnaturalsoftclayscombinedwithanisotropyanddestructuration[J].ActaMechanicaSolidaSinica,inpress.(SCI,EI)[3]YinZ-Y,WangJH.Aone-dimensionalstrain-ratebasedmodelforsoftstructuredclays[J].ScienceinChinaSeriesE,2011,inpress.(SCI,EI)[4]HuW,YinZ-Y,DanoC,HicherPY.Aconstitutivemodelforgranularmaterialsconsideringgrainbreakage[J].ScienceinChinaSeriesE,2011,inpress.(SCI,EI)[5]YinZ-Y,KarstunenM,WangJH,YuC.Influenceoffeaturesofnaturalsoftclayonthebehaviorofembankment[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1,inpress.(SCI,EI)[6]YinZ-Y,HattabM,HicherPY.Multiscalemodelingofasensitivemarineclay[J].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2010,DOI:10.1002/nag.977.(SCI,EI)[7]KarstunenM,YinZ-Y.Modellingtime-dependentbehaviourofMurrotestembankment[J].Géotechnique,2010,60(10):735-749.(SCI,EI)[8]YinZ-Y,ChangCS,KarstunenM,HicherPY.Ananisotropicelasticviscoplasticmodelforsoftsoils[J].InternationalJournalofSolidsandStructures,2010,47(5):665-677.(SCI,EI)[9]YinZ-Y,KarstunenM,HicherPY.Evaluationoftheinfluenceofelasto-viscoplasticscalingfunctionsonmodellingtime-dependentbehaviourofnaturalclays[J].SoilsandFoundations,2010,50(2):203-214.(SCI,EI)[10]ChangCS,YinZ-Y,HicherPY.Micromechanicalanalysisforinter-particleandassemblyinstabilityofsand[J].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ASCE,2010,DOI:http://dx.doi.org/10.1061/(ASCE)EM.1943-7889.0000204.(SCI,EI)[11]ChangCS,YinZ-Y.Micromechanicalmodellingforinherentanisotropyingranularmaterials[J].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ASCE,2010,136(7):830-839.(SCI,EI)[12]YinZ-Y,ChangCS,HicherPY.Micromechanicalmodellingforeffectofinherentanisotropyoncyclicbehaviourofsand[J].InternationalJournalofSolidsandStructures,2010,47(14-15):1933-1951.(SCI,EI)[13]ChangCS,YinZ-Y.Modelingstress-dilatancyforsandundercompressionandextensionloadingconditions[J].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ASCE,2010,136(6):777-786.(SCI,EI)[14]YinZ-Y,ChangCS,HicherPY,KarstunenM.MicromechanicalAnalysisofKinematicHardeninginNaturalCla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sticity,2009,25(8):1413-1435.(SCI,EI)[15]YinZ-Y,ChangCS.Microstructuralmodellingofstress-dependentbehaviourofclay[J].InternationalJournalofSolidsandStructures,2009,46(6):1373-1388.(SCI,EI)[16]YinZ-Y,ChangCS.Non-uniquenessofcriticalstatelineincompressionandextensioncondi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2009,33:1315-1338.(SCI,EI)[17]ChangCS,HicherPY,YinZ-Y,KongLR.Anelasto-plasticmodelforclaywithmicrostructuralconsideration[J].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ASCE,2009,135(9):917-931.(SCI,EI)[18]YinZ-Y,HicherPY.Identifyingparameterscontrollingsoildelayedbehaviourfromlaboratoryandinsitupressuremetertesting[J].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2008,32:1515-1535.(SCI,EI)[19]尹振宇.天然软黏土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进展及发展.岩土工程学报,2011,录用待刊.(EI)[20]尹振宇,张冬梅,HicherPY,黄宏伟.一个能够模拟软土时效特性的简单弹黏塑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稿),2008,30(6):880-888.(EI)[21]尹振宇,黄宏伟,UtiliS,HicherPY.模拟堤坝荷载作用下软土的速率效应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稿),2008,31(1):109-117.(EI)[22]UtiliS,尹振宇,蒋明镜.坝底水浮力对重力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英文稿),2008,27(8):1554-1568.(EI)
张健

导师姓名
张健
研究方向大跨结构的建筑形态;数码时代的建筑生态与形态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木兰船建大楼建筑学系A427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4923,13917362077

Email:zjian@sjtu.edu.cn
个人简介

张健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原哈建工),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校任助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4年被日本政府选拔为国费留学生赴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博士学位,博士后,日本中日设计近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部主任。2002年回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筹备并创建建筑学系。首任建筑学系主任,建筑设计及景观环境研究所所长。学术兼职: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WACA)理事兼数码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核心成员;上海市景观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兼生态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建筑与工程杂志》(JAABE)英文版编委,《华中建筑》常务编委;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日本建筑家协会会员等。
代表性论著
国内外杂志及国际会议论文70余篇,专著3本并编辑多本,主持国家建设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项科研项目,完成建筑规划及景观设计50余项,其中18项已竣工。代表作: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综合体育馆(竣工),丰田汽车东京展示厅(竣工),上海财富广场景观设计(竣工),两面针有限公司总部建筑设计(竣工)等。国际讲演20余次,参加国际会议近30次,策划主持[建筑大师交大行“名家讲坛”]等。主要获奖:新日本优秀发明奖--首位中国人,日本国家发明专利,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日本政府国费奖励金,指导学生获美国建筑院校联合会(ACS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奖(25个国家的364方案中位列第4名),釜山国际建筑设计指导教师惟一的一等奖,上海首届环保倡导人物,上海交大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
赵金城

导师姓名
赵金城
研究方向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7175

Email:jczhao@sjtu.edu.cn
个人简介

赵金城,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1984年同济大学建工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1995年分别获同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入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年出站留校,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副教授,2001年被评聘为教授。近几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曙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博士点基金等课题,承担上海科技馆、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等委托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篇。由于参加上海科技馆、上海F1国际赛车场的研究与建设,分别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都是第七完成人)以及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同时兼任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科技委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疲劳与稳定分会理事,“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及“建筑施工”编委、第九届上海市曙光学者等。
代表性论著
null
周岱

导师姓名
周岱
研究方向钢结构和大跨空间结构;结构风工程和流固耦合作用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发展与建设处转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6334

Email:zhoudai@sjtu.edu.cn
个人简介

周岱博士,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学者;船建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大跨度空间结构、钢结构的科研和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钢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结构风工程与流固耦合作用、结构振动控制。1984年、1989年分别获结构工程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97年获浙江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1999年在同济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在《ComputersandStructures》、《JournalofFluidsandStructures》、《ComputerMethodsinAppliedMechanicsandEngineering》、《Int.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andMechanics》、《MechanicsResearchCommunications》、《ComputersandFluids》、《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MethodsinFluids》、《EngineeringStructures》及《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力学学报》、《空间结构》和《振动与冲击》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80余篇,英文论文近40篇;另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参与首都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北京奥运会国际体育馆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计算。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40余人。近年以来,每年赴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2002年11月~12月,参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管理与改革赴美学习班、2007年1月~2月参与上海交通大学“现代大学管理赴美学习班”。周岱博士现为《振动与冲击》和《空间结构》、《强度与环境》等学术杂志编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索结构专委会委员,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学会(IASS)会员,上海绿色建筑促进会副主任、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曾任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发展与建设处处长,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专家咨询组成员等。
代表性论著
[1]ZhouD,LiuHY,JinB.Nonlinearanalysisofcable-stayedspatiallatticedstructures[J].Int.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andMechanics,2003,15(4),415-436.(SCI)[2]ZhouD,JinB.Boussinesq-Flammantproblemingradientelasticitywithsurfaceenergy[J].MechanicsResearchCommunications,2003,30(5),463-468.(SCI)[3]ZhouDai,CHENSi,LIHuafeng,ZHAOYaojun.TheAccuracyImprovementofthe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J].EngineeringApplicationsofComputationalFluidMechanics,2008,2(2):244-251.(SCI)[4]YanBao,DaiZhou,ChengHuang,etc..NumericalpredictionofaerodynamiccharacteristicsofprismaticcylinderbyfiniteelementmethodwithSpalart–Allmarasturbulencemodel[J],ComputersandStructures,2011,89:325-338.(SCI)[5]TaoHe,DaiZhou,YanBao.Combinedinterfaceboundaryconditionmethodfor&#64258;uid–rigidbodyinteraction[J].ComputerMethodsinAppliedMechanicsandEngineering,2012,223–224:81–102.(SCI)[6]YanBAO,DaiZHOU,Jia-huangTU.Flowinterferencebetweenastationarycylinderandanelasticallymountedcylinderarrangedinproximity.JournalofFluidsandStructures,2011,27:1425-1446.(SCI)[7]YanBao,DaiZhou,ChengHuang.NumericalsimulationofflowoverthreecircularcylindersinequilateralarrangementsatlowReynoldsnumberbyasecondorderCharacteristic-BasedSplitfiniteelementmethod,ComputersandFluids,2010,39(5):882-899.(SCI)[8]BAOYan,ZHOUDai,etc..ATwo-stepTaylor-CharacteristicBasedGalerkinmethodforincompressibleflowsanditsapplicationtoflowovertriangularcylinderwithdifferentincidenceangles,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MethodsinFluids.2010,62(11):1181-1208.(SCI)[9]ChengHUANG,DaiZHOU,YanBAO,etc..AnovelstabilizedfiniteelementtechniqueanditsapplicationforturbulentflowwithhighReynoldsnumber.WindandStructures,2011,14(5):465–480.(SCI)[10]YanBAO,QierWU,DaiZHOU.Numericalinvestigationofflowaroundaninlinesquarecylinderarraywithdifferentspacingratios[J].ComputersandFluids,2012,55:118-131.(SCI)[11]BAOYan,ZHOUDai,HUANGCheng.Semi-activedirectvelocitycontrolmethodofdynamicresponseofspatialreticulatedstructuresbasedonMRdampers[J].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AnInternationalJournal.2009,12(4):547-558.(SCI)[13]LiCX,ZhouD.Evaluationofmultipleactivelever-typetunedmassdampersforstructuresundergroundacceleration[J].EngineeringStructures,2004,26,303-317.(SCI)[14]LiChunxiang;ZhouDai.Constructionofpolynomialmatrixusingtheblockcoefficientmatrixrepresentationauto-regressivemovingaveragemodelforactivelycontrolledstructures[J].ActaMechanicaSinica,2004,2004,20(6),661-667.(SCI)[15]JinB,ZhouD,etc..Lateraldynamiccomplianceofpileembeddedinporoelastichalfspace,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ingeering,2001,21,519-525.(SCI)[16]ChengHUANG,DaiZHOU,YanBAO.Asemi-implicitthree-stepmethodbasedonSUPGfiniteelementformulationforflowinliddrivencavitieswithdifferentgeometries.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2011,12(1):33-45.(SCI)[17]ChengHUANG,YanBAO,DaiZHOU,JinquanXU.LargeEddySimulationforWindFieldAnalysisBasedonStabilizedFiniteElementMethod.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2011,12(4):278-290.(SCI)[18]空间钢结构系统CAD软件3D3S,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9)[19]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新型索膜结构的分析理论、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2011)[20]第七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大型综合性研究实验基地体制机制建构与管理(2010)[21]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的比较研究和模式创新(2009)[22]马骏,周岱等.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风分析的数值风洞方法[J].工程力学,2007,24(7),77-85.(EI)[23]周岱,沈祖炎.斜拉网壳结构的构件分析和非线性动力计算.土木工程学报,1999,32(6):40-46[24]周岱,董石麟等.杆件撤除对空间网格结构影响的实用计算法.建筑结构学报,1997,18(1):12-17
相关话题/导师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胡国宏导师姓名胡国宏研究方向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和肿瘤干细胞联系方式通讯地址:null邮政编码:null联系电话:nullEmail:ghhu@sibs.ac.cn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胡兰靛导师姓名胡兰靛研究方向疾病相关基因的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细胞生物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常兴导师姓名常兴研究方向淋巴细胞分化与耐受过程中的基因转录后调控机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null邮政编码:null联系电话:nullEmail:changxing@sibs.ac.cn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郎靖瑜导师姓名郎靖瑜研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遗传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孔祥银导师姓名孔祥银研究方向人类重大疾病发生的遗传学和表现遗传学基础,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225号邮编200025邮政编码:200025联系电话:021-63852639Email:xykong@sibs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麻醉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张马忠导师姓名张马忠研究方向心血管麻醉和麻醉药理学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邮政编码:200127联系电话:021-38625987Email:doctorzmz@tom.com个人简介张马忠,男,汉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临床检验诊断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傅启华导师姓名傅启华研究方向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邮政编码:200127联系电话:021-38625568Email:qihuafu@hotmail.com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儿科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陈同辛导师姓名陈同辛研究方向反复、重症感染免疫学机制研究;过敏性疾病诊治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邮政编码:200092联系电话:021-65010696Email:tongxinc@yahoo.com个人简介陈同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基础医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沈亦平导师姓名沈亦平研究方向人类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医学联系方式通讯地址:null邮政编码:null联系电话:nullEmail:Yiping.shen@childrens.harvard.edu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张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妇产科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程蔚蔚导师姓名程蔚蔚研究方向母胎医学、产前诊断、高危妊娠机制与监测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衡山路910号邮政编码:200030联系电话:13901669376Email:wwcheng29@163.com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崔东红导师姓名崔东红研究方向精神疾病遗传、病因机制、代谢障碍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600号,科教部邮政编码:200030联系电话:13816331349Email:donghong.cui@gmail.com个人简介1991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口腔临床医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邹德荣导师姓名邹德荣研究方向牙和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宜山路600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邮政编码:200233联系电话:13041658263Email:derongzou@gmail.com个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