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法学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0-27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
董保华

导师姓名
董保华
研究方向劳动法、社会法、社会保障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龙瑞路77弄9号楼1801室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8916108886

Email:dongbh@126.com
个人简介

null
代表性论著
null
范进学

导师姓名
范进学
研究方向比较法学;法学理论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闵行东川路800号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5021769576

Email:fjinxue@yahoo.com.cn
个人简介

范进学,男,1963年7月生,法学博士,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法理教研室主任,法学院宪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和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比较宪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和宪法学。发表学术论文及随笔120篇,出版个人学术作品包括:《法的观念与现代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版、2003版)、《权利政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版)、《宪法解释的理论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版)、《认真对待宪法解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版)、《法治文明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版)、〈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10版)、〈美国司法审查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另,〈法律、道德与自由〉〈上海交通大出版社2011年待出,已交稿〉。获得国家、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6项,省高校文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项目各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人文社科基金1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上海交大文科创新项目、教学科研项目各一项、上海交大通识教育课程建设1项。
代表性论著
1、法的观念与现代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2年再版;2、权利政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宪法解释的理论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4、认真对待宪法解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法治文明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6、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论上海出版集团2010年版;8、美国司法审查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9.法律与道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傅崐成

导师姓名
傅崐成
研究方向国际海洋法;国际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闵行东川路800号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7792

Email:kuenchen.fu@gmail.com
个人简介

學歷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Va.)法學院法學碩士(海洋法律與政策專業學位)(LL.M.--withSpecializationinOceansLawandPolicy)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Va.)法學院法學博士(SJD)荷蘭海牙國際法學院研究現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凯原特聘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海洋法學評論》(ChinaOceansLawReview)(ISSN:1813-7350)主編(希臘)《AegeanReviewoftheLawoftheSeaandMaritimeLaw》(愛琴海海洋法海商法評論)編輯委員會委員(臺灣)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OFDC)董事兼法律委員會召集人(20年)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CMAC)、中國國際經貿仲裁委員會(CIETAC)仲裁員臺灣、俄羅斯遠東區、廈門、武漢、泉州、上海等地區仲裁員曾任臺灣大學法學院、法研所;東吳大學法律系、法研所等校教授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英語教授國際法)國際法學會(ILA-總部設於倫敦)派赴紐約《聯合國1995跨界魚類種群養護公約》立法會議觀察員臺灣參加南海潛在衝突管理國際會議台灣代表團團長(12次)(臺灣)行政院顧問、(臺灣)立法院顧問(臺灣)中國時報駐紐約特派員、主任、主筆(臺灣)第二屆國大代表、第三屆立法委員
代表性论著
專著:1.2.4.EquitableOceanBoundaryDelimitation(inEnglish),Nat'lTaiwanUniv.LawBookSeries58,Taipei:123InformationCo.,1989.5.EquitableOceanBoundaryDelimitation(inChinese),Taipei:San-minBooksCo.,1992.傅崑成著,《國際海洋法---衡平畫界論》,臺北:三民書局(1992).6.InternationalOceansLawandFisheryDisputes(inChinese),Taipei:123InformationCo.,1990,1994(Revised2nded.).傅崑成著,《國際海洋法與漁權之爭》,臺北:123資訊公司(1992,1994增訂二版).7.USMassCommunicationLaw,(TranslatedintoChinese),Taipei:123InformationCo.,1991.傅崑成等編譯,《美國大眾傳播法》,臺北:123資訊公司(1991).8.ADetailedAnalysisofUSConstitution,(TranslatedintoChinese),Taipei:123InformationCo.,1991.傅崑成等編譯,《美國憲法逐條釋義》,臺北:123資訊公司(1991).9.InternationalLawandChina--ACollectionofEssays(inChineseandEnglish),Taipei:123InformationCo.,1992.傅崑成著,《國際法與中國--論文集刊》臺北:123資訊公司(1992).12.CoastalZoneManagementintheAsia-PacificRegion:IssuesandApproaches(inEnglish),Chapter13Taiwan,K.HottaandI.M.Duttoned.,JapanInternationalMarineScienceandTechnologyFederation,1995.13.AStudyontheLegalStatusoftheSouth(China)Sea(inChinese),Taipei:123InformationCo.,1995.傅崑成著,《南(中國)海法律地位的研究》,臺北:123資訊公司(1995).15.Vessel-sourcePollutionandCoastalStateJurisdiction(inEnglish),co-authorwithErikFranxetal,ChapterofTaiwan,KluwerLawInternational,2001.16.UNConventionontheLawoftheSea--withacompleteindexofChineseandEnglish(inChineseandEnglish),Taipei:123InformationCo.,2001(Revised2nded.).傅崑成編校,《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暨全部附件-索引》,增訂二版,臺北:123資訊公司(2001).17.TheRuleofLaw–FaithAcrosstheTaiwanStrait(inChinese),Taipei:StraitAcademicPublication,2003.傅崐成,《依法治國――跨越海峽的信念》,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18.OceanManagementandLaw(inChineseandEnglish),Taipei:WinsoonBooksPublisher,2003.傅崐成,《海洋管理的法律問題》,臺北:文笙書局(2003)。19.EssaysonInternationalLawoftheSea(inChineseandEnglish),XiamenUniversityPublishingCompany,2004.傅崐成,《海洋法專題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21.傅崐成,《從廈門與臺北看中國兩岸――依法治國之二》,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22.Kuen-chenFu,asco-editorwithMyronNordquistandJohnN.Moore,RecentDevelopmentsintheLawoftheSeaandChina,MartinusNijhoff,2006.24.Kuen-chenFu,asco-author,inSarahDromgooleed.,TheProtectionoftheUnderwaterCulturalHeritage:NationalPerspectivesinLightoftheUNESCOConvention2001,ISBN9004152733,BrillPublishingCompany,2006.25.傅崐成,《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法保护》,ISBN:7-5036-6552-1/D.6269,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26.傅崐成,《中國與南中國海問題》,ISBN:978-986-7276-04-9,臺北:問津堂書局(2007)。27.傅崐成,《中國與東北亞海疆糾紛》,ISBN:978-986-7276-08-7,臺北:問津堂書局(2007)。29.傅崐成,《美國合同法精義》,ISBN:978-7-5615-3001-6,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30.傅崐成,《海洋的能源通道安全与中国》,ISBN:978-986-7276-14-8,臺北:問津堂書局(2007)。31.傅崐成,《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海洋法論文卅年精選集》,一套四冊,ISBN:978-7-5615-3353-6,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論文(包括部分主要會議論文):1.Kuen-chenFu,DelimitationoftheOverlappingEEZsBetweenTaiwanandthePhilippines,
韩长印

导师姓名
韩长印
研究方向法学;民商法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918668236

Email:hchangyin@sjtu.edu.cn
个人简介

一、教育背景1981年毕业于河南省鲁山县高级中学(现鲁山县第一高中);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河南大学政治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9月-2001年7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9月—199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8月—2006年3月,纽约大学法学院HauserGlobalLawSchoolProgram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3月--2012年2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研究员;2010年8月--2011年8月,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2013年4月--2013年5月,东芬兰大学国际合作项目访问学者。二、学术荣誉及奖励曾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等称号;科研成果曾获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其他省部级二等奖等,第一届中国保险法年会(海南)优秀论文一等奖;教学成果曾获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学方式改革曾两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并获上海交大校级优秀教师特等奖,法学院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廖凯原基金会“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称号。三、工作经历1985年7月-2003年2月,在河南大学法学院工作。其间,1992年被评为讲师,1994年被河南省高评委破格评审为副教授,1999年被河南省高评委评为教授。曾任河南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学位点牵头人,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2003年2月调入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主要从事民商法学教学研究工作。现为民商法研究所所长,民商法专业硕士点牵头人,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学术和职业兼职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及高级研究员,上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闵行区检察院、徐汇区检察院检察业务顾问,“企业破产法实务论坛”(已举办三届)、“沪上保险法实务论坛”发起人和主办方负责人。曾任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学研究会理事。
代表性论著
著作:1.《公司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2.《美国破产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破产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商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2011年第2版。5.《保险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6.《美国保险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论文1.《浅论破产法上的否认权制度》,《法学研究》1993年第3期。2.《破产法上的财团费用和财团债务制度》,《法学研究》1995年增第1期。3.《论公司业务执行权的主体归属》,《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4.《破产优先权的公共政策基础》,《中国法学》2002年第3期。5.《关于企业破产立法目标的争论及其评价》,《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6.《民事诉讼程序之于破产案件的适用》,《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7.《共同法律行为理论的初步构建——以公司设立为分析对象》,《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8.《债权受偿顺位省思—基于破产法的考量》,《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9.《我国交强险的立法定位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12年第5期。
胡加祥

导师姓名
胡加祥
研究方向国际法;国际经济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4947

Email:jxhu@sjtu.edu.cn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杭州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浙江大学法学硕士,英国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ofEdinburgh)法学博士(PhD)。工作经历:1986年7月至1991年10月:助教(杭州大学);1991年10月至1998年8月:讲师(杭州大学);1998年8月至2003年8月:副教授(浙江大学);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8月至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代表性论著
一、中文(1)关于授权立法问题的探讨,《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2)杨尔特一案法律问题之检讨,《法学》,1999年第6期(3)从“专家组”一词误译说起;《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4)世贸组织专家聘任机制之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5)中美钢铁案的理性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人权的国际保护,《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当代国际法,《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8)国际贸易法与世界贸易法,JournalofTaiwanWTOStudies,2006年第5期(9)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的几点法理思考,第一作者,《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0)WTO体制下的贸易救济措施比较研究,第一作者,JournalofTaiwanWTOStudies,2007年第7期(11)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规则实证分析研究,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2)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补偿问题研究,第一作者,《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3)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与国家安全利益的保护---以GATT第二十一条为研究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国际法》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14)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实证分析研究,《法学》,2008年第11期(15)我国外资并购安全监测机制之研究,第一作者,《台湾月旦法学》,2008年16期(16)WTO仲裁第三方研究,第一作者,JournalofTaiwanWTOStudies,2008年第9期(17)WTO公力救济权重构研究,《法学》,2009年第7期(18)我国政府采购法中的“国货”标准研究,《法商研究》,2010年第一期(19)非市场经济主体与反补贴制度关系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0)WTO框架下的中國大陸出口退稅政策研究,JournalofTaiwanWTOStudies,2010年第17期(21)当代中国法学教学范式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22)多元视角的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以国际法为主线,《交大法学》,2010年第一辑(23)从多边贸易视角看“汽车轮胎案”的裁决,《河北法学》,2011年第1期(24)技术中立原则与中国的服务贸易承诺,《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25)“苹果”之争与WTO规则再认识,《法治研究》,2011年第4期二、英文(1)TheAmbiguousNameandthePossibleRedefiningofadevelopingCountryintheWTO,《跨国法论丛》,2003年第1卷(2)TheRoleofInternationalLawintheDevelopmentofWTOLaw,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2004年第1期(3)CloserIntegration,butControversialRules,PaceInternationalLawReview,Vol.XVIII,No.II,2006(4)MarketAccessorMarketRestrictions,Gotinge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WinterIssue,2009
季卫东

导师姓名
季卫东
研究方向法理学;法社会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4461

Email:jwdlaw@sjtu.edu.cn
个人简介

null
代表性论著
null
李学尧

导师姓名
李学尧
研究方向法理学;法社会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6848

Email:xueyao2005@126.com
个人简介

李学尧,男,1977年4月出生,浙江瑞安人,法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代表作有《法律职业主义》、《在台独分子和法律人之间:对台湾政界的法社会学研究》、《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及其超越》和《法的实质化与确定性:规制视野下的劳动权研究》、《超越韦伯命题:历史地理观中的中华法系》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是多项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主要撰稿人、组织写作者,另外还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及其它课题十余项。独著、合著学术专著和教材8本。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媒介全文转载、观点摘录。曾两次获得上海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博士论文《超越法律职业主义》一文2009年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200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晨星B类人才计划资助。2008年曾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荣誉称号。
代表性论著
【主要学术论文】  1.《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2.《法律职业主义》,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6期。  3.《这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吗?——“后职业时期”美国律师职业研究的理论综述》,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5期。  4.《在法科生和民进党之间——对台湾政界的一种法社会学考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冯健鹏),载《法学》2005年第5期;该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同名文章全文稿载高全喜主编:《大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论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条件》(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孙笑侠),《法学》2004年第4期,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主要学术观点分别被《新华文摘》、《山西日报》、《伊犁日报》等媒体转载、摘录。  6.《改革与出路:评DeborahL.Rhode的<为了正义:重整法律职业>》(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余军),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7.《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职业蓝图的落空》,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8.《论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张志铭),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1期。  9.《论司法的原初与衍生功能》(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蒋红珍),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  10.《法治与艺术:论职业法律家显贵的理由》,载《法学》2001年第1期。  11.《当代中国的法律职业主义》,2006年3月发表于台北第六届东亚法哲学大会。  12.《律师职业定位的原理体系及其批判》,2007年10月发表于神户大学主办2007国际律师论坛(杭州)。  13.《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一种职业规制的视角》(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郑成良),2006年8月发表于司法部主办的某学术会议(北京)。14.《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  【主要著作】  1.独著,《法律职业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参著,《法治:法律人之治》(孙笑侠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参著,《行政违法研究》(胡建淼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参著,《法理学》(陈金钊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副主编,《法理学》(郑成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参著,《法理学导论》(孙笑侠主编),高教出版社、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
林国基

导师姓名
林国基
研究方向法理学;政治哲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120993900

Email:Guoji2000@hotmail.com
个人简介

null
代表性论著
专著:《神义论语境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译著:1)海因里希迈尔(德国)著,《古今政治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华夏出版社,2004年10月;2)卡尔施密特(德国)著,《陆地与海洋:古今之“法”变》,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8月主编:《帝国春秋》,“海国图志”辑刊(第一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参与创办并主持:“海国图志”丛书和辑刊,至今已出将近20本主要论文:1)“比希莫特与利维坦:美国建国的生死问题”,《法意》辑刊(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2)“地理之于美国民主的利与弊”,《经典与解释》辑刊第11期,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3)“霍布斯与约伯书”,《法制日报》,2007年12月25日理论版;4)“无中生有的创世论与社会契约论”,《道风》,刘小枫主编,香港,2000年秋季号;5)“法律的经验、先验与超验之维”,《社会科学研究》,四川成都,1999年第四期;6)“论托克维尔的平等和宗教观”,《社会科学战线》,吉林长春,1999年第四期。
彭诚信

导师姓名
彭诚信
研究方向民法原理;物权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816862196

Email:cxpeng@sohu.com
个人简介

彭诚信,1973生于山东,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完成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于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至2010年在吉林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至2010年任宁波大学“甬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凯原青年学者。曾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做研究学者、日本北海道大学任教,台湾中央研究院做访问教授。发表学术论著六十余篇(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论文成果奖”、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项。主要研究兴趣在民法原理、物权法等领域。
代表性论著
1.《主体性与私权制度研究——以财产、契约的历史考察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独著2.《民法总论》(第二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作者3.《继承法》(修订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主编4.《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5.《严格责任在英美侵权法中的源起及实践应用》《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3期第一作者6.《占有的重新定性及其实践应用》《法律科学》2009年第2期独著7.《私权的层次划分与体系建构》《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1期独著8.《取得时效的实践价值与立法设计》《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9.《义务观念的现代理解》《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独著10.《伝統中国における「観念的権利」の欠如—私権形成の基礎をめぐる文化的ルーツの視角からの比較考察》《北大(北海道大学)法学论集》第55卷第2号,2004年7月独著11.《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与占有制度》《法商研究》2002年第6期独著12.《相邻权与地役权的物权立法选择》《私法研究》2002年第1卷独著13.《民事责任现代归责原则的确立》《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2期独著14.SecurityProvisionsintheNewContractLawAsiaPacificFormVol.8,No.1June,2000独著15.《公示公信力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独著16.《商法学研究综述》《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一作者17.《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上、下)《法律科学》2000年第1、2期独著18.《我国土地公有制度对相邻权的影响》《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独著19.《建筑物区分所有相邻权研究》《现代法学》1999年第6期独著20.《“情事变更原则”的探讨》《法学》1993年第3期独著
秦天宝

导师姓名
秦天宝
研究方向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学、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学;海洋与水法、生物科技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东川路800号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114341806

Email:tianbaoq@hotmail.com
个人简介

null
代表性论著
null
沈伟

导师姓名
沈伟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公司和金融治理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122037971

Email:shenwill@yahoo.com
个人简介

沈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和评议人;东方学者特聘教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哲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法学硕士(SpecialPrinceofWalesCambridgeCheveningScholarship),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学院法学硕士及法学学士;美国纽约州律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在从教之前,沈博士在几家主要的英国和美国律师事务所的上海,悉尼,芝加哥及香港办公室从事律师业务近十年,主要协助跨国公司从事外商直接投资,兼并,私募股本投资,项目融资和商事仲裁。沈博士已经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参著十六本书(十四本为英文)。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投资法,国际商事仲裁,金融管制和公司治理。ProfessorDr.SHENWei,SpecialOrientalScholarProfessorofLaw,PhDSupervisorandExaminer,PhD(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LLM(UniversityofCambridge),LLM(UniversityofMichigan),LLM&LLB(East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Attorney-at-Law,NewYork,FHKIArb.Priortoteachingatthelawschool,ProfessorShenpracticedinmajorUSandUKfirmsinSydney,Shanghai,ChicagoandHongKongforadecadeprimarilyassistingmultinationalclientsintheirChina-relatedtransactionssuchasforeigndirectinvestment,privateequity,mergersandacquisitions,projectfinanceandcommercialarbitration.ProfessorShenhasalreadycontributedto16books(14inEnglishand2inChinese)andauthoredover70articlesinEnglishandChineselawjournals.ProfessorShen'scurrentresearchinterestsincludeinternationalinvestmentlaw,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financialregulationsandcorporategovernance.ProfessorShencanbereachedviaemailshenwill@yahoo.com.
代表性论著
Dr.Shen'smostrecentpublicationincludes:BookReview:CorporateGovernance:Principles,Policies,andPracticesbyBobTricker,(2010)InternationalJournalofCorporateGovernance,Vol.2No.1,pp.87-94IsSAFESafeNow?–ForeignExchangeRegulatoryControloverChineseOutboundandInboundInvestmentsandaPoliticalEconomyInterpretationofPolicies,(2010)JournalofWorldInvestmentandTrade,Vol.11No.2,pp.227-258WhenPrivateEquityMeetsChina:ClashesBetweenLocked-inTransactionalModelsandChineseRegulatoryRegime,(2010)CompanyandSecuritiesLawJournal,Vol.28No.4,pp.283-289UncertaintiesinImplementingaMultiple-classShareStructureunderthePRCCorporateLawandPossibleMitigationStrategies,(2010)CompanyLawyer,Vol.31No.9,pp.280-290China’sDilemma:HowCanaWeakCompanyLawRegimeSupportaStrongMarketforInternationalPrivateEquityInvestments?–AReal“Piggybacking”Case,(2010)BusinessLawInternational,Vol.11,No.3,pp.195-224IsThisaGreatLeapForward?–AComparativeReviewoftheInvestor-StateArbitrationClauseintheASEAN-ChinaInvestmentTreaty:FromBITJurisprudentialandPracticalPerspectives,(2010)JournalofInternationalArbitration,Vol.27,No.4,pp.379-419LeaningTowardsaMoreLiberalStance?–AnEvaluationofSubstantiveProtectionProvisionsundertheNewASEAN-ChinaInvestmentAgreementinLightofChineseBITJurisprudence,(2010)ArbitrationInternational,Vol.26No.4,pp.549-595BeyondtheScopeof“Investor”and“Investment”:WhocanMakeanArbitrationClaimunderaChineseBIT?-SomeImplicationsfromaRecentICSIDCase,(2010)AsianInternationalArbitrationJournal,Vol.6,No.2,pp.164-185
寿步

导师姓名
寿步
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科学技术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13901912032

Email:shoubu@sjtu.edu.cn
个人简介

寿步,男,1962年12月出生,教授。研究方向:1.知识产权法;2.科学技术法。电子邮箱:shoubu@sjtu.edu.cn教育背景:西南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本科毕业,工学学士(1978年9月-1982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1982年9月-1985年6月)学术荣誉: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突出成就奖(2010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成果奖优秀奖(2007年)上海市第二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3年)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00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199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1998年)工作经历:1985年起在高校任教。先后从事计算机科学、知识产权法、科学技术法的教学与研究。1988年考取中国律师资格。现为兼职律师。1993年任法学副教授。1999年任法学教授。学术兼职:西安交通大学(校聘)兼职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校聘)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开设课程: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法,计算机法,科学技术法
代表性论著
个人专著4部:(1)中国软件版权诉讼实务,香港中文大学,1997;(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软件网络和知识产权,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软件网络诉讼代理实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合著4部:(1)中国知识产权法,香港三联书店,1998;(2)计算机知识产权法,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3)软件相关发明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4)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主编著作14部:(1)软件网络案件代理与评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2)知识产权名案新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3)我呼吁--入世后中国首次立法论战,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4)信息网络法律评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5)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法律出版社,2003;(6)信息时代知识产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软件网络名案新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软件网络法律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9)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0)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2008,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1)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2009,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广州亚运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3)网络游戏法律理论与实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4)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第六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孙潮

导师姓名
孙潮
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沪闵路6258号

邮政编码:201100

联系电话:24033411

Email:sunchao@shmh.gov.cn
个人简介

1973.12—1977.02上海市奉贤星火农场“五七”连队职工,民兵连长,副指导员;1977.02—1980.08奉贤星火农场17连党支部书记;1980.08—1984.07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学理论专业学习;1984.07—1987.07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宪法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7.07—1995.06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立法研究室副主任(其间:1989.08—1991.01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顿大学法学院进修;1993.10—1993.12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法学院讲学);1995.06—1997.03华东政法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其间:1996.03—1996.06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讲学);1997.03—1998.03华东政法学院科研处处长(其间:1997.11—1998.04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讲学);1998.03—2001.02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委委员;2001.02—2003.02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其间:2001.09—2001.11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讲学);2003.02—2003.04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局级干部;2003.04—2003.07徐汇区委副书记,代区长;2003.07—2006.06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2006.06至今中共闵行区委书记。
代表性论著
1.论我国立法程序的完善《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2.立法技术学(专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国家监督论(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万勇

导师姓名
万勇
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国际知识产权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交大法学院楼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5938

Email:wanyong@ruc.edu.cn
个人简介

万勇,男,汉族,1981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2012)、副教授(2009),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7)、法学硕士(200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2001)。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研究所访问学者(2006年5月-2007年8月)、客座研究员(2010年5月-10月、2011年6月-8月、2013年6月-9月);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副教授(2012年2月-5月),讲授“国际与比较版权法”课程。出版译著四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被SSCI收录五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资助项目、伯克利-凯原知识产权同步课程与翻译出版项目等项目。获上海年度(2009)“社科新人”、第二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晨光学者”等奖励。
代表性论著
(一)译著1.《WIPO因特网条约评注》,约格.莱因伯特、西尔克.冯.莱温斯基著,万勇、相靖译,郭寿康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版权法与因特网》(上、下册),米哈依.菲彻尔著,郭寿康、万勇、相靖译,郭寿康、万勇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3.《知识产权教学:原则与方法》,郭寿康、万勇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4.《伯克利科技与法律评论:美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年度评论(2012)》,万勇、刘永沛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二)SSCI期刊论文1.YongWan:China’sRegulationsontheRightofCommunicationthroughtheInformationNetwork,Journal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Vol.54,Nos.2-3,2007.2.YongWan:AModestProposaltoAmendtheChineseCopyrightLaw-IntroducingAConceptofRightofCommunicationtothePublic,Journal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Vol.55,No.4,2008.3.YongWan:LegalProtectionofPerformers'Rights,Journal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Vol.56,Nos.2-3,2009.4.YongWan:MoralRightsofAuthorsinChina,Journal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Vol.58,No.2,2011.5.YongWan:SafeHarborsfromCopyrightInfringementLiabilityinChina,JournaloftheCopyrightSocietyoftheUSA,Vol.60,No.2,2013.
王福华

导师姓名
王福华
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818748800

Email:wangfuhua@sjtu.edu.cn
个人简介

王福华教授、博士,男,1966年出生于内蒙古,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曾任法官,1996年以来从事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现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证据法。
代表性论著
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律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打开群体诉讼之门》、《直接言词原则与民事案件审理样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权利保护》、《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检讨》、《费用推动程序》、《如何向集团赔偿》等论文;出版专著《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变迁社会中的群体诉讼》,及译著《全球调解趋势》等。
王先林

导师姓名
王先林
研究方向经济法学;竞争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5993/34205948

Email:wangxianlin@sjtu.edu.cn
个人简介

王先林,男,1965年生,安徽霍山人。1987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别获安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2007-2008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从事访问研究一年。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选聘为安徽省“皖江学者计划”首批讲席教授。曾任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兼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商务部WTO贸易与竞争政策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反垄断法审查修改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和专题核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出版独著、合著十多部,在《中国法学》(中、英文版)、《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学评论》、《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等转载、转摘。代表作有《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8年修订版)、《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竞争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有十多项成果在省部级和全国性评奖中获奖,包括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2006)、二等奖(2001)、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2007)、“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三等奖1项(2008),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2009)、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2002年获第三届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批准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授予“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12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研究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国务院法制办委托研究项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题研究项目、国家工商总局委托研究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和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曾参加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举办的有关培训与交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多次参与国家和地方重要立法以及涉外法律事务的咨询论证工作,并给有关领导机关作法制讲座。
代表性论著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8年修订版。《竞争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经济法教程》(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试论诚实信用原则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兼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封闭性之克服》,《政法论坛》1996年第1期。《合同自由与国家干预》,《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论市场管理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试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学杂志》2000年第1期。《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法论纲》,《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及其英文版“TheCompendiumontheFormulationofChina'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Law”(ChinaLegalScience2001。《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法制日报》2000年12月17日。《从微软垄断案看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法学家》2001年第3期。《反垄断法基本实体制度论纲》,《经济法论丛》第3卷。《产业政策法初论》,《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及其英文版TheIndustrialPolicyLawinChina,ChinaLegalScience2004。《在“入世”背景下制定我国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问题》,《法学评论》2003年第5期。《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法学》2004年第3期。《论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商研究》2004年第5期。《在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分析》,《知识产权》2005年第6期。《论反垄断法中的控制企业结合制度》,《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政策和竞争法的国际协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的若干意见》,《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反垄断法视野的反倾销》,《法学家》2007年第2期。《论中国反垄断法的平等适用》,《法治研究》2007年第5期。《中国反垄断法应如何对待知识产权问题》,《科技与法律》2007年第3期。《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反垄断执法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知识产权》2007年第6期。《反垄断法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基本政策主张》,《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第1期。《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反垄断法>第55条的理解与适用》,《法学家》2008年第1期。《论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全文被译成英文刊登在Volume3Number4ofFrontiersofLawinChina上)《<反垄断法>的出台与我国竞争法体系的协调完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个体权利、竞争工具到国家战略——关于知识产权的三维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竞争法视野的知识产权问题论纲》,《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论我国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实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反垄断法实施中对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法学》2010年第9期。《论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范围的扩展——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的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6期。《知的財産権分野における中国独占禁止法の執行》,《公正取引》2011年第9期。《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基本机制及其效果——兼论以垄断行业作为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突破口》,《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我国反垄断法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再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王曦

导师姓名
王曦
研究方向中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国际环境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4995

Email:wangxi@sjtu.edu.cn
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和中国环境法。武汉大学法学博士(200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硕士(1987年),武汉大学法学硕士(1984年),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文学学士(1981年)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环境资源法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环境资源法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民建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法委员会委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理事,德国环境法国际理事会理事,英国《跨国环境法》顾问编辑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亚太环境法杂志》国际编委,澳大利亚《麦考瑞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杂志》国际编委,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国际环境法年鉴》共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国际环境法辞条撰稿人。曾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0-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2003-2007年),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副所长(1985-2002年)。
代表性论著
主要学术观点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问题和转变发展方式,都急需在法律上建立规范和制约政府有关环境的行政行为的制度。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在于进行这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一、论文王曦:论我国《环保法》的修改与政府环境保护公共职能的统一性——在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国环境立法座谈会”上的发言(2005年2月21日),载于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2008年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王曦:论新时期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王曦:论新时期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战略突破口,《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王曦:论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现代法学》,2009年第2期。王曦、罗文君、张鹏、杨亚辉:论创立中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一期王曦、罗文君:论环境管理失效的制度原因载于高鸿钧、王明远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13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王曦:“环保事业基础法”:让特殊的《环保法》特殊起来!,《绿叶》,2011年第1期。二、专著《美国环境法概论》,王曦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美国环境保护法》,王曦著,台湾汉兴书局有限公司,1995年EnvironmentalLawinDevelopingCountries:SelectedIssues(《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问题选论》),NazurlIslam,IsabelMartinez,IkechiMgbeoji,WangXi著,【瑞】IUCN-TheWorldConservationUnion,2001三、教材《国际环境法》(司法部“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王曦编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国际环境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王曦编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本书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于2006年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优秀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三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和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材特奖。四、“以书代刊”出版物《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第1卷)》,王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本书旨在向国内法学界引进国际环境法学和比较环境法学的前沿动态和重要研究成果,被国内多所大学的环境法学科列为必读书目。《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第2卷)》,王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第3卷)》,王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五、年鉴Yearbookof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2008),Volume19,(《国际环境法年鉴》)第19卷,OleKristianFauchald,DavidHunter,WangXi主编,【英】OxfordUniversityPress(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本书创立于1992年。从2007年起王曦教授担任共同主编。六、百科全书InternationalEncyclopaediaofLaws(VolumeofP.R.China)(《国际法律全书(环境法——中国卷)》),WangXi,【荷】KluwerLawInternationalBV(科努尔法律国际出版公司),2006。七、会议文集ThelawofEnergy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法》)AdrianJ.Bradbrook,RosemaryLyster,RicharedOttinger,WangXi主编,【英】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2003年11月世界最大的环境保护团体———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会议,创立了一个类似于海牙国际法学院那样的环境法高级学术机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并召开了首届学术年会。王曦教授担任成立典礼的中方协调人和年会的中方主席。来自全世界45个国家代表90多所大学的近150名环境资源法著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该机构的成立是世界环境法学发展的一件重要历史性事件。会议的报告登载在《联合国通讯》上,并转发给联合国成员国。本书是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八、译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教程》,王曦主编/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环境执法原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编,王曦、王夙理、李广兵、柯坚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难逃幽灵城——震惊世界的化学污染悲剧》,洛伊斯&#8226;玛丽&#8226;吉布斯【美】口述,默里&#8226;莱维恩【美】整理,余辉燕、王曦、姜益民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九、资料汇编《国际环境法资料选编》,王曦主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徐冬根

导师姓名
徐冬根
研究方向国际金融法;国际私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621847190

Email:translaw@126.com
个人简介

徐冬根,1961年12月出生,1992年获瑞士法学博士,1995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曙光学者,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民盟上海市委法制委员、《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编委。专著和参著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研究》、《浮动担保法律问题比较研究》、《国际私法趋势论》、《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WTO规则解析》、《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美国证券法律与实务》、《国际信贷法律保障》、《中国国际私法完善研究》、《Ledroitinternationalprivédelaresponsabilitédélictuelle:EvolutionrécenteinternationaleetledroitChinois》等多部,在法国《JournalDuDroitInternational》和《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998年登上海牙国际法学院讲坛,10万字的法文论文收录于海牙国际法讲演集第270卷。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专著《浮动担保法律问题比较研究》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专著《国际私法趋势论》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专著《美国证券法律与实务》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著作奖,参著《国际经济法新论》获得国家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参著《国际私法》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和司法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多篇论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奖等奖励。专长跨国融资、外商投资、企业购并、海外上市、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法律与实务,具有20年以上的律师从业经验。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教师奖”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代表性论著
在国内外出版专著和合著20本,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代表著作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研究》、《浮动担保比较研究》、《国际金融法》、《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美国证券法律与实务研究》、《国际信贷的法律保障》、《国际经济法论》、《WTO规则解析》、《国际私法趋势论》、《中国国际私法完善研究》等著作,在瑞士出版法文著作Ledroitinternationalprivédelaresponsabilitédélictuelle:Evolutionrécentetlaloichinoise,在荷兰《海牙国际法演讲集》第270卷发表10多万字的法文论文LedroitinternationalprivéenChine:Uneperspectivecomparative,在法国JournalduDroitInternational发表法文论文ChoniquedejurisprendceenChine等。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司法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法学》和《中国国际法法学精粹》等全文转载。
徐向华

导师姓名
徐向华
研究方向立法学;法社会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510办公室800DongchuanRoad,Shanghai,P.R.C.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6156

Email:xxhsjtul@gmail.com
个人简介

1984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以及2009年3月至5月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原任华东政法学院立法研究所所长、教授。自2006年5月起任本校法学院教授,2010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07年—2010年期间任法学院副院长,现任法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卫生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法治研究会理事;受聘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立项项目评审专家、司法部课题立项项目评审专家、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评审专家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课题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任或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和咨询专家、上海市政治文明建设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专家评估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制宣传讲师团高级讲师、上海市司法局行政法制专家组组长、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办公室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专家咨询组”成员、上海市体育局法律专家、上海市旅游委员会法律专家和苏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咨询员等。主要从事立法学、立法技术学、比较立法学和行政立法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尤其倾心于中国现代立法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技术化。数次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和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992年6月和1998年3月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法学院讲授《中国律师制度》和《中国地方立法》。著有《中国立法关系论》专著,主编《特大城市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法律研究》、《地方性法规法律责任的设定》、《新时期中国立法反思》、《观念与行为——宪政意识与普法宣传教育研究》、《立法学原理》和《立法学教程》等著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上发表《行政处罚中罚款数额的设定方式研究》、《我国法律体系形成中法律的配套立法》、《倍率式罚款的特定基数与乘数倍率之实证研究》、《论我国立法程序的完善》、《论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力关系》、《关于法律附则制作技术的几个问题》和《我国地方立法及其研究十年评述》等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十一五”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项。曾13次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学术成果奖一、二和三等奖。自1994年年底至2010年年底,参与中央和地方立法191部,提交立法专题研究报告40余份,约50万字。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党员和华东政法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学术及研究特色与倾向是:第一,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第三,重视以“数据”、“事实”为依据的实证方法;第四,追求学术研究背后的人文精神;第五,强调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与学术成果的操作性。身为教师,不仅要有学问的昭示、思想的启迪,更应有人格的感召,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批评性思维能力的启迪和相应人格的塑造,强调并坚持“有学问的人和能认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成前者,哲学塑成后者”的教学原则,视“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为人生的追求。
代表性论著
著作和教材1.《特大城市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法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11月版(主编)2.《城市与社会管理立法调查》,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版(主编)3.《我国立法制度实践观察》,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版(主编)4.《立法学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主编,执笔约8万字)5.《地方性法规法律责任的设定-上海市地方性法规的解析》,法律出版社2007年2月版(主编,执笔约20万字)(获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6.《新时期中国立法反思》,学林出版社2004年11月版(主编,执笔约2万字)7.《观念与行为-宪政意识与普法宣传教育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6月版(主编,执笔约10万字)(获上海市第五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8.《中国立法关系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独著)9.《立法学原理》,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2月版(副主编,执笔约10万字)10.《国家监督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版(合著,执笔约10万字)(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论文1.《我国法律体系形成中法律的配套立法》,《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总第84期/2010年第12期全文摘要)2.《法律责任条文设定模式实证研究》,《法学》2009年第1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3.《地方立法统一审议制度的法定功能》,《法学》2007年第11期4.《倍率式罚款的特定基数与乘数倍率之实证研究》,《中国法学》2007年第10期(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5.《执法视角下的法律责任设定——上海地方性法规法律责任执法情况实证研究》,《法学》2006年第12期6.《行政处罚中罚款数额的设定方式——以上海市地方性法规为例》,《法学研究》2006年第6期(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7.《论立法多数决制——一个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法学》2005年第12期8.《论我国立法程序的完善》,《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9.《论立法委托表决》,《法学》2002年第11期10.《我国<立法法>的成功和不足》,《法学》2000年第6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9期全文转载)11.《论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力关系》,《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7年第12期全文转载)12.《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立法》,《法学》1994年第4期13.《一个致力于消除州际法律冲突的民间实体》,《中国法学》1993年第6期14.《关于法律附则制作技术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1993年第3期(获司法部“八五”期间优秀论文奖)15.《制衡天平的倾斜:联邦“优先”立法的急骤膨胀》,《法学》1992年第10期16.《也谈“超前立法”》,《法学》1991年第5期17.《我国地方立法及其研究十年评述》,《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宪法和宪法观》,《法学》1987年第12期19.《对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议政能力的思考》,《法学》1987年第4期20.《论消除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行政痕迹》,《法学》1986年第10期(获司法部“七五”期间优秀论文奖)
许多奇

导师姓名
许多奇
研究方向金融法;财税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681786115

Email:xuduoqi.law@gmail.com
个人简介

许多奇,1974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届上海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曙光学者。2003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后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2008-2009年度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HauserGlobal项目访问学者。现任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金融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交大法学》责任编辑。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方向财税金融法。
代表性论著
 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法学》(英文版)、《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法学评论》、《法学家》、《经济法论丛》、《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CSSCI来源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相当数量的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法学精粹》、《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TaxNotesInternational”,“FrontiersofChineseLaw”,《月旦财经法学》(台)等境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独撰出版专著一部,译著一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纽约大学国际合作等课题8项。
薛桂芳

导师姓名
薛桂芳
研究方向海洋法;国际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953202843

Email:juliaxue@ouc.edu.cn
个人简介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海洋政策中心博士。原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政学院国际法学科带头人,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海洋法。专注于国际法学视野下海洋法学相关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包括海洋法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国家实践、海洋环境法、生物资源保护法、海事安全、海洋管理及海洋权益等问题的研究等。   近年来,主要承担了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国际留学生海洋法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生培养、涉海管理部门的人员培训等工作。独立承担了联合国环境署、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20多项重要课题的研究,还主持国家环保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委托的海洋立法项目20多项。多次应邀出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出版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4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其中SSCI层次论文3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40余篇。
代表性论著
一、专著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国家实践》,海洋出版社,2011年,独著2.《中国海洋基本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第4作者3.《海洋法理论与实践》,海洋出版社,2009年,第1作者4.《国际法》,科学出版社(高校法学核心教材)2009,副主编5.《国际渔业法律政策与中国的实践》,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独著6.ChinaandInternationalFisheriesLawandPolicy,MaritnusNijhoffPublishers,2005年,独著二、论文1.《我应制定维护海洋权益全方位战略》,《经济参考报》,2012年9月26日第6版,独著2.《专属经济区内的科研与测量活动:问题与展望》,载于《亚太地区战略形势与和谐海洋建设》,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160-178,独著3.DeepDanger:IntensifiedCompetitionintheSouthChinaSeaandImplicationsforChina,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12:235-264,独著4.《韩国军舰在黄海的行动以及我国的对策》,《北海维权信息》,2012(16):2-9,独著5.《“海警事件”谁惹的祸?》,《世界博览》,2012(1):22-23,独著6.《欧洲水下滑翔机发展应用现状及其法律规制——对中国借鉴意义之思考》,《中国海商法研究》,2012(1):109-114,第2作者7.《大陆架划界对南极条约体系的打挑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9-15,第2作者9.DeepDanger:IntensifiedCompetitionintheSouthChinaSeaandImplicationsforChina,OceanandCoastalLawJournal,2012年第17期307-321页,独著6.《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行政管理改革》,2012第7期20-25页,独著7.HowMuchCanaRockGet?——AReflectionfromtheOkinotorishimaRocks,ChinaOceansLawReview,2011年第1期3-23页,独著8.《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引发的法律制度碰撞》,《极地研究》,2011(4):319-327,第2作者9.IntegratedCoastalZoneManagementResearchinAustraliaandChinaLabourandManagementinDevelopment,2011(11):1-17,410.《制定<海洋基本法>初探》,《东岳论丛》,2010(8):163-16711.ChinaandtheLawoftheSea:ASino-U.S.MaritimeCooperationPerspective,inChina,theUnitedStatesand21stCenturySeaPower:DefiningaMaritimeSecurityPartnershipAnnaplisMaryland,USA,2010年175-196页,独著12.《澳大利亚外大陆架划界初探》,《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23-26页,第1作者13.《浅议中日东海共同开发》,《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4-7页,第1作者14.“MarineScientificResearchandHydrographicSurveyintheEEZ:toCloseUptheLegalLoophole”inFreedomofSeas,PassageRightsandthe1982LawoftheSeaConvention,ed.ByM.H.Nordquist,T.T.B.Koh,&J.NMoore,MartinusNijhoffPublishers2009年209-226页,独著15.“ChinaandUnitedNationsConventionontheLawoftheSea:AnUpdate”inInternationalLawandMilitaryOperations,ed.ByM.D.CarstenInternationalLawStudies(U.SNavalWarCollege)2009年第84期97-110页,独著16.SurveysandResearchActivitiesintheEEZ:IssuesandProspectsinMilitaryActivitiesintheEEZ,AU.S.-ChinaDialogueonSecurityandInternationalLawintheMaritimeCommonsEd.byPeterDutton,U.S.NavalWarCollege,Newport2010:89-105,第1作者17.《实现我国海洋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海洋管理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2期,176-180,第2作者1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三大海洋法机构及其最新发展》,载于《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海洋出版社,2009年22-37页,第1作者19.《关于南海断续线的综合探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1-5,第4作者20.《浅谈海洋温差能及其可持续利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15-19,第2作者
杨力

导师姓名
杨力
研究方向法社会学;司法制度、企业法务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6157

Email:yangl@sjtu.edu.cn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五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交大SMC-B“晨星学者”,凯原法学院“最受欢迎教师”。2005年进入凯原法学院,200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7-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访学,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出站,2010-201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杜克大学访学。多次受邀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学术讲坛或国际研讨会演讲、点评或发言,以及担任多家核心杂志或出版社的评审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司法制度和法律教育。已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学》、《法律科学》、《政治与法律》、《法商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半数以上为CSSCI期刊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10次,观点摘要2次。承担过部省级和上海市教委重点、曙光计划等纵向课题6项,参与教育部、国家社科重大或重点项目2项。获得过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奖、上海交大晨星奖励计划一等奖等。
代表性论著
代表论文有:“新农民阶层与乡村司法理论的反证”(《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司法特殊正义及其运作机制研究”(《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TheResearchofDirectionCaseandBenignMechanisminChina”,(《中国法学》(英文版)2008年第1期)、“中国案例指导运作研究”(《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最高法院的政治决策过程”(《政法论坛》2010年第1期)、“民事疑案裁判的利益衡量原则问题”(《法学》2011年第1期)、“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的法律分析”(《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中国阶层分化与司法多边主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司法多边主义如何可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论税权理念及其底线规则”(《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论承租人先买权的十个问题”(《判解研究》2007年第5期)、“基于利益衡量的裁判规则形成”(《法商研究》2012年第1期)。代表著作有:《司法多边主义》(法律出版社,2010)、《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交大出版社,2012),《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秩序》(山东人民出版社“法理文库”,2006)、《司法推理与法官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合著)、《中国乡土司法修正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合著)、《比较法制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合著)、《诉讼理论与诉讼实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合著)。
叶必丰

导师姓名
叶必丰
研究方向行政法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34205993

Email:sjtuye@yahoo.com.cn
个人简介

叶必丰教授、博士,男,1963年出生于浙江,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长期从事于行政法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参与多部重要法律的草拟和论证,主讲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5年获上海市精品课程、2009年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现研究方向为中国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区域法制协调和区域政府合作。
代表性论著
1、行政行为的分类:概念重构抑或正本清源,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2、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行政协议,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2期;3、行政和解和调解:基于公众参与和诚实信用,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5期;4、具体行政行为框架下的政府信息公开,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5、行政行为的效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行政法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007年版。
张绍谦

导师姓名
张绍谦
研究方向刑法学;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564939567

Email:pzsq1956@163.com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1979.9-1983.7华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获法学学士学位1983.7-1986.7华东政法学院刑法学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9-1996.7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2001.1-2001.8美国马里兰大学接受培训学术荣誉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工作经历1986.7-1993.8郑州大学法律系讲师、副教授1996.8-2003.3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院长2003.4-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任教学术兼职全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全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特邀研究员国家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代表性论著
null
郑成良

导师姓名
郑成良
研究方向法理学;司法制度与理论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13524600396

Email:clzheng@sjtu.edu.cn
个人简介

郑成良,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1984年在吉林大学法律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于美国伊力诺大学进修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2002年获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1998年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1998-2001年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分管经济审判、行政审判和法官教育培训。2001年调任国家法官学院常务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兼任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2003年任国家法官学院院长;2004年9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2005年1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郑成良教授曾经兼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1994年至2001年任吉林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委员,1998年至2002年任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1996年至1999年任教育部第一届法学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7年至2004年任第一届全国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现在兼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教育部法学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郑成良教授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教学方面,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两项、宝钢优秀教师奖一项、吉林大学校级教学奖多项。曾被吉林大学法学院学生评为"最佳教师",排名第一;在法学研究方面,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合著、合译教科书、著作、译著10部,获教育部、司法部社科优秀成果奖一项、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项、吉林大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代表性论著
null
朱芒

导师姓名
朱芒
研究方向行政法学;都市法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邮政编码: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4970

Email:zhumang@vip.sina.com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1985-7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本科,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10日本国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公法专业(行政法方向)进修;1995-3同大学同专业博士前期课程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98-12同大学同专业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工作经历:1985-1991,华东政法学院,助教;1998-2000,华东政法学院,讲师;2000-2004,华东政法学院,副教授,教授;2004-,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学术兼职:中国行政法研究会,会员,2003-;理事;2012-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信息法研究会,会员,2002-;理事上海市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10-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2013-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2013-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2-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与咨询专家,2003-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咨询委员,2002-上海法院审判业务咨询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聘),2005-
代表性论著
null
相关话题/导师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胡国宏导师姓名胡国宏研究方向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和肿瘤干细胞联系方式通讯地址:null邮政编码:null联系电话:nullEmail:ghhu@sibs.ac.cn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胡兰靛导师姓名胡兰靛研究方向疾病相关基因的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细胞生物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常兴导师姓名常兴研究方向淋巴细胞分化与耐受过程中的基因转录后调控机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null邮政编码:null联系电话:nullEmail:changxing@sibs.ac.cn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郎靖瑜导师姓名郎靖瑜研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遗传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孔祥银导师姓名孔祥银研究方向人类重大疾病发生的遗传学和表现遗传学基础,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225号邮编200025邮政编码:200025联系电话:021-63852639Email:xykong@sibs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麻醉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张马忠导师姓名张马忠研究方向心血管麻醉和麻醉药理学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邮政编码:200127联系电话:021-38625987Email:doctorzmz@tom.com个人简介张马忠,男,汉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临床检验诊断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傅启华导师姓名傅启华研究方向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邮政编码:200127联系电话:021-38625568Email:qihuafu@hotmail.com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儿科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陈同辛导师姓名陈同辛研究方向反复、重症感染免疫学机制研究;过敏性疾病诊治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邮政编码:200092联系电话:021-65010696Email:tongxinc@yahoo.com个人简介陈同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基础医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沈亦平导师姓名沈亦平研究方向人类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医学联系方式通讯地址:null邮政编码:null联系电话:nullEmail:Yiping.shen@childrens.harvard.edu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张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妇产科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程蔚蔚导师姓名程蔚蔚研究方向母胎医学、产前诊断、高危妊娠机制与监测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衡山路910号邮政编码:200030联系电话:13901669376Email:wwcheng29@163.com个人简介null代表性论著null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崔东红导师姓名崔东红研究方向精神疾病遗传、病因机制、代谢障碍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600号,科教部邮政编码:200030联系电话:13816331349Email:donghong.cui@gmail.com个人简介1991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导师介绍-口腔临床医学
    招生简介致考生书招生院系与专业导师介绍参考书籍联系方式信息公告邹德荣导师姓名邹德荣研究方向牙和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上海市宜山路600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邮政编码:200233联系电话:13041658263Email:derongzou@gmail.com个 ...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