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杨建民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2-17


导师介绍

导师姓名
杨建民
导师性别男
职务职称教授.
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所属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研究方向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深海平台及其定位系统研究
联系电话021-62933079
电子邮箱jmyang@sjtu.edu.cn

个人简介

杨建民,男,博士,1958年生。1988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11月—1994年11月赴西日本流体技术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8月被聘为教授,博导。2001年12月—2002年2月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行研究工作。现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系主任,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长期从事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推进、船舶操纵等科研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承担并完成5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以及工程应用项目,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主持承担并完成国际竞标获得的海洋工程研究项目20余项,在国际海洋工程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有关成果主要为如下几个方面:(1)对浮式生产储卸油系统(FPSO)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持完成了5个美国项目,4个挪威项目和多个国内项目,在FPSO性能研究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与企业合作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浅水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卸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提出大型FPSO“浅水效应”概念,为浅水海洋工程设计提供了全新设计理念,在我国渤海亿吨级BZ25-1油田得到应用,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海洋深水平台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主持与美国Novellent公司合作研究项目“GSpar研究”,在国内首次进行深海Spar平台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深海平台动力特性研究”,自主创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多柱桁架式Spar平台概念,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平台概念。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深水油气开发工程试验技术”,在我国率先开展深水混合模型实验方法的研究,初步形成与国外发展同步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走向深海提供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撑。作为副组长与企业合作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对我国南海首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水动力性能和定位技术等开展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4)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我国第一座海洋深水试验池的建设中攻克了深水造流、深水消波、水深调节等各种技术难题,确定了总体方案和技术方案。该水池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国深海工程技术装备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基地;(5)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作为主要人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超大型浮式结构物(VLFS)的动力特性研究”,在国内首次进行了超大型浮式结构物水弹性试验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PSO甲板上浪研究”,对甲板上浪问题在理论和实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机理性研究;
代表性论著


相关话题/船舶 海洋 建筑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