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李锋研究组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 and disease mechanism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associated optineurin and TBK1 proteins”的研究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DOI: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2708)。该团队首先运用一系列的生化手段得到OPTN与TBK1发生相互作用的最小结合片段,然后运用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技术成功解析了OPTN与TBK1的复合物结构以及相关的TBK1与NAP1的复合物结构。这些解析的复合物结构不仅首次阐述了蛋白激酶TBK1与OPTN和NAP1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了一种TBK1识别不同脚手架蛋白的通用结合模式,而且从结构水平解释了POAG相关的OPTN E50K突变体和与ALS相关联的TBK1 E696K突变体的致病机制。此外,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发现:OPTN 的E50K突变不仅能增强与TBK1的相互作用,而且还能改变OPTN在细胞内的聚集状态;并且在细胞内,TBK1 E696K点突变能特异性地打破TBK1与OPTN的相互作用,但并不显著影响TBK1与其它受体蛋白的相互作用。此项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和阐明自噬受体蛋白OPTN的作用机制,蛋白激酶TBK1参与调节OPTN介导的选择性细胞自噬分子机制以及TBK1和OPTN相关的基因突变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潘李锋课题组的博士生李发祥为本文的第一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青年****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科技部973计划青年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启明星项目、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图(A) TBK1与OPTN, NAP1的结构域组成图。(B) 等温量热滴定法测定TBK1 CTD与OPTN(26-119)片段的相互作用。(C) OPTN与TBK1复合物结构的卡通模式图。(D) 等温量热滴定法测定TBK1 CTD与NAP1(215-254)片段的相互作用。(E) NAP1与TBK1复合物结构的卡通模式图。(F) OPTN野生型、OPTN E50K突变体与TBK1,以及OPTN野生型与TBK1 E696K突变体在HeLa细胞中的共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