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是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按照其划分的22个专业领域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期刊,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
通过ESI研究人员可以快速了解某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和研究前沿,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该资源找到影响决策分析的基础数据。ESI数据库以十年的滚动资料为分析的基础,两个月更新一次。对于科学家而言,即可长期追踪高影响力的文章与学科之间的变化,也可以按照研究领域对国家、期刊、论文、机构进行全球的排名。
ESI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是指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位于该全球前1%的论文。此类论文通常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是其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直接体现。
《NST》由我所与中国核学会共同主办,1990年创刊,2009年被SCI-E收录,是我国“核科学与技术”类唯一的SCI英文期刊。2016年起与Springer集团合作共同出版,2017年改为月刊发行,年发文量185篇左右,最新影响因子1.085,JCR分类排名18/33。这两篇ESI高被引论文的发布对于《NST》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提升都将产生积极作用。(信息中心联合编辑部 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