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a旋转运动视觉错觉是由意大利视觉科学艺术家Baingio Pinna设计和发现的一种视觉错觉,也是闻名于世的一种涉及旋转运动的错觉。Pinna被德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LotharSpillmann称作为当代的Kanizsa(上个世纪中期意大利著名视觉科学艺术家)。如图一所示,当人注视图片中心黑点,头部靠近(或远离)屏幕时,会很明显地感受到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但事实上圆环并没有任何物理移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伟研究组、王征研究组和顾勇研究组紧密合作,结合心理物理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手段,对比真实旋转运动,探索人类大脑中那些相关视皮层区域可以编码和表征Pinna 旋转运动错觉。他们发现无论是真实旋转运动还是扩张中无实际运动的Pinna图形刺激,都激活了人类大脑V1、V2、V3、V4、MT和MST等脑区(图二A-C)。然而,在去除了视网膜拓扑激活的共同成分后,通过对大脑中由真实旋转和Pinna图像刺激激活的脑功能图谱的统计分析,在健康人群中首次发现,与真实旋转运动一样,Pinna错觉的皮层编码区域主要集中在内侧颞叶中颞上区(MST区)(图二D-F)。二者在反应幅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该工作于3月4日在线发表在Human Brain Mapping期刊上。
该工作是神经所脑影像中心成立以来,首次发表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人类脑功能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三个实验室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继续展开更深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以及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上开展神经电生理记录,从多个角度系统性地研究视觉错觉形成的神经机制。此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千人、中科院****以及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文章链接

图一:著名的Pinna旋转运动错觉。该图由王伟课题组博士生罗俊翔设计。

图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结果. A-C,来自一个被试左半球各个不同视皮层对Pinna同心环扩张运动、同心环真实旋转并扩张运动,和同心环纯粹扩张运动三种刺激的fMRI激活反应图。D-F,不同刺激激活相减后各个视觉脑区的fMRI反应结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