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8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9)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12-01


生物物理学主要包括结构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两个方面。结构生物学方向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围绕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基因转录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蛋白质翻译起始调控的分子机制、蛋白质正确翻译和保真性的分子机制、以及蛋白质功能失调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等,针对一系列参与染色质修饰、mTOR信号转导通路、DNA损伤修复通路和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等,开展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生物信息学方向是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释等方面,具体来说,生物信息学研究主要包括基因或蛋白质结构比对和预测、分子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基因表达谱分析、代谢网络分析、基因芯片设计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等。本研究方向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手段,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目前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主要围绕与疾病相关的关键细胞、基因、蛋白质、小分子、药物残留、过敏原等的定量分析展开,研究新型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检测新方法的建立。运用及发展多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技术手段,如荧光定量PCR、核酸等温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电化学、荧光成像、纳米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等等,开展抗原抗体及适配体分子识别、疾病标志物的甄定及检测、药物残留的分析、过敏机理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将为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食品及药物的安全检测、环境污染分析等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另一研究方向是RNA在生命活动(如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核酸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近期重点聚焦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与肿瘤免疫中的机制。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植物学(071001)
02.(全日制)神经生物学(071006)
03.(全日制)细胞生物学(071009)
04.(全日制)生物物理学(071011)
05.(全日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01的指导教师主要有:孟祥宗教授、胡向阳教授、宋任涛教授、罗利教授、张卫教授、李平副研究员、朱晨光副研究员等。
研究方向02的指导教师主要有:吉永华研究员、文铁桥教授、陈付学教授、宋红生副教授、徐晓辉副教授、朱红艳副教授、王娇等。
研究方向03的指导教师主要有:马衍青教授、闫建设教授、张忠辉教授、许祯副教授、肖俊杰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04的指导教师主要有:蔡煜东教授、钮冰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05的指导教师主要有:李根喜教授、陈沁教授、邓志瑞副教授、朱小立副研究员陈红霞副教授、马中良副教授、李艳利副教授、张娟副教授、陈桂芳副教授、赵婧副教授等。
招生人数:78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26细胞生物学
4.858生物化学(理工)
5. 复试科目:分子生物学
备  注:
本专业在生命科学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71400 统计学                返回页首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数学、应用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一级博士点,包含了数理统计、经济统计以及抽样技术等三大专业方向,针对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线性统计模型、统计决策和统计推断等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气氛活跃。近年来在大型抽样技术、先进优化方法、数据挖掘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以此为手段开展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与设计、风险的统计度量与管理、工业优化控制系统、生物活性统计与蛋白质分类、大规模网络环境下数据处理、多种社会问题的定量化等应用研究。形成了具有多专业、多领域交叉渗透的学科特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概率、统计、经济、金融等现代统计学研究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三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能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地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所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统计研究和教学工作。我们热忱欢迎理工科、经济、金融、生物、统计等有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线性统计模型
02.(全日制)非参数统计推断
03.(全日制)时间序列分析
04.(全日制)生物统计与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
王卿文教授、许新建教授、白延琴教授、叶万洲教授、何幼桦副教授等。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1数学分析
4.811高等代数
5.复试科目: 数学综合(内容包含:泛函分析初步、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备  注:
1. 本专业在理学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 咨询电话:应老师(021)66135123;曹老师(021)66134715

080100 力学(一)                返回页首
上海大学力学学科由我国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钱伟长先生所创立,在国内外力学界享有声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自1984年建立固体力学博士点及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硕士点以来,如今已拥有力学一级博士点(包含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1985年和1996年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5年分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2007年二级学科流体力学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固体力学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5年获上海市高原一类学科。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4名,比上一次评估前进2位。
2006年力学学科获准建立“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2007年建立了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成立了上海市“现代力学”E研究院。拥有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实验中心、专业图书资料中心、科学与工程分析计算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中心等;以本所为活动基地之一的有关机构有:上海大学波纹管研究中心/中国力学学会波纹管及管道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非线性活动中心、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上海大学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等。
由学科主办的国际非线性力学系列会议(ICNM)成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旗下的系列会议,2014年学科承办了中国力学学会2014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第十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学科主办的《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是国际力学核心SCI期刊,被美国力学科学院评为17种国际力学刊物之一,获得国家期刊奖,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奖,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自1984年来已进行800多期seminar,国内外知名学者纷纷来访,不仅在国内力学界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已成为上海大学的文化品牌。
目前本学科周哲玮教授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现有教育部****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国家****学者1人(全职)、国家青年****学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以及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曙光学者、启明星、浦江计划学者等人才计划20余人次,有境外学位或学术经历的学科成员已超过75%。“面向工程问题的LBM研究”于2009年获得了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资助。此外,还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各部委的科技进步奖,并与国际、国内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近年来,本学科成员先后出访美国哈佛大学、布朗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德国马普微生物所、法国巴黎居里大学等学术机构,与美国布朗大学、西北大学、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法国里尔大学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有效地提高了科研团队的研究工作的水平。除了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蔡冠深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等、本学科设立了 “创优计划”等一系列针对优秀博士研究生的资助项目。本学科积极推荐研究生前往国内外著名的机构学习,开阔视野,现已有若干硕士毕业生和博士生成为我学科与国外著名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生。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非线性固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02.(全日制)材料和重大工程结构的力学理论、方法和实验
03.(全日制)微纳米力学及复合材料多尺度力学
04.(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理论
05.(全日制)微流体与界面现象
06.(全日制)格子波尔兹曼理论与工程应用
07.(全日制)交通流动力学
08.(全日制)内外流气动力学及流动控制的理论、计算和实验
09.(全日制)飞行器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器设计
10.(全日制)非线性波的理论和方法
11.(全日制)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和控制理论
12.(全日制)多相流与环境流体力学
13.(全日制)流动噪声与流动控制
14.(全日制)非线性动力学和振动控制
15.(全日制)计算力学及其应用软件
16.(全日制)实验力学及现代测试技术
17.(全日制)生物组织、材料和仿生材料与结构力学
18.(全日制)生物流体力学
19.(全日制)先进和智能材料建模,关键结构/装备的服役安全分析
20.(全日制)力学中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指导教师:
周哲玮教授、肖衡教授、郭兴明教授、陈立群教授、陈红勋研究员、程玉民教授、楚海建教授、狄勤丰教授、代钦研究员、董宇红研究员、黄虎教授、卢东强研究员、卢志明研究员、钱跃竑教授、张田忠教授、张东升教授、张武教授、张俊乾教授、张鹏研究员、周进教授、朱卫平研究员、胡宏玖研究员、胡国辉教授、张能辉教授、周全研究员、郭战胜教授、刘宇陆教授、冯伟教授、翁培奋教授等和20余名副教授及讲师。
招生人数:48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92理论力学
5. 复试科目:力学综合
备  注:
本专业在力学所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0100 力学(二)                返回页首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是于2014年成立专业性交叉学科研究机构,下设有材料集成计算设计中心与材料数据和材料信息学中心、材料制备科学与表征技术研究所、智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材料服役与失效中心等二级机构。研究院拥有一批学术思想活跃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含兼职2名)、973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上海市****及东方学者特聘教授9名在内的6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院在集成计算与材料设计、结构材料、能源材料、智能与功能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的理论-计算-表征-性能-数据库的集成式材料研究新方法探索,开展多尺度材料计算在材料性能优化与调控中的应用研究,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材料加工过程及服役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以及材料数据和材料信息学等方向科学研究,在能源材料、智能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方向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基地。研究院坐落于花园式现代化校区上海大学校本部东侧,桃浦之畔,规划有一万五千余平米的研究院科技园区,环境优雅,学术气氛浓厚,是有志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优秀学子深造成才的理想场所。
上海大学力学学科始自1984年钱伟长先生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本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现拥有力学一级硕士点和博士点和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和基地。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固体力学方向着眼于材料基因组思想(计算-制备-表征-服役和失效-应用-数据科学集成的全链条研究模式)中的服役和失效环节,与上海大学力学学科强强联合,致力于力学,材料和物理交叉方向的研究。目前本方向依托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能源材料和器件服役过程中力学-材料-化学耦合的基础理论,解决材料在使用工程中产生的变形、应力集中、以及疲劳和断裂等问题,目标是增强材料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发挥力学在我国关键材料和新材料研发中的作用。
相关话题/招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