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8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12-01


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准的科学研究队伍,现有教授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9名(含兼职博导),副教授37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1人,****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1人、上海千人4人,上海市东方学者10人,曙光学者5人,以及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4人等。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遍布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学科和企业,其中多人已成为学科和企业的骨干力量。本学科由10余个研究方向组成,研究的范围涵盖了当今物理学各个基本领域和重要方向,其中包括信息物理,材料物理,光物理,天体物理等。
学科具有良好的科研设施,实验条件完备,承担多项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科委下达的重要科研任务,取得了若干有国际水平甚至国际领先的成果,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论文,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优秀著作奖和优秀教材奖。学科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共40余项, 立项总经费近亿元;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和重点项目等30余项。每年平均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如Nature子刊、PNAS、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B, C, D, E, Appl. Phys. Lett., Opt. Lett.等)上发表论文100篇以上,申请和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学科与美国、日本、芬兰、德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
学科近五年来,已培养博士生五十余名,硕士研究生二百多名。研究生培养曾获得上海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凝聚态物理
(与中科院联合培养所对应的单位包括: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
02.(全日制)光学
(与中科院联合培养所对应的单位包括: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
03.(全日制)无线电物理
(与中科院联合培养所对应的单位包括: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
04.(全日制)理论物理
(与中科院联合培养所对应的单位包括: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微系统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
05.(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
指导教师:
沈学础、Jeffrey Reimers、王奇、李春芳、张金仓、周世平、许晓明、曹世勋、徐克西、马忠权、辛子华、蔡传兵、杨国宏、张爱林、马国宏、查访星、赵新洛、邓振炎、姜颖、曹清、敬超、田立君、陈玺、杨希华,颜明,任伟、刘轶、葛先辉、吴绍锋、Malgorzata Biczysko、Mark Waller、张永平、敖平等33名教授及37名副教授。
招生人数:72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612普通物理(一)或 658光学
4. 812量子力学 或 813电动力学
5.复试科目:固体物理 或 电磁学
备  注:
1. 本专业在理学院培养。
2. 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3. 咨询电话:李老师(021)66136258;马老师(021)66132513

070200 物理学(二)                返回页首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是于2014年成立专业性交叉学科研究机构,下设有材料集成计算设计中心与材料数据和材料信息学中心、材料制备科学与表征技术研究所、智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材料服役与失效中心等二级机构。研究院拥有一批学术思想活跃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含兼职2名)、973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上海市****及东方学者特聘教授9名在内的6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院在集成计算与材料设计、结构材料、能源材料、智能与功能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的理论-计算-表征-性能-数据库的集成式材料研究新方法探索,开展多尺度材料计算在材料性能优化与调控中的应用研究,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材料加工过程及服役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以及材料数据和材料信息学等方向科学研究,在能源材料、智能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方向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基地。研究院坐落于花园式现代化校区上海大学校本部东侧,桃浦之畔,规划有一万五千余平米的研究院科技园区,环境优雅,学术气氛浓厚,是有志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优秀学子深造成才的理想场所。
凝聚态物理学科主要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变化过程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本质关联。凝聚态物理以固体物理为基础,研究对象除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外还延拓到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研究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和光学等物理性质。
凝聚态物理的核心是理解凝聚态物质的结构-过程-性质间关系的物理微观机理,并在理解物理机制基础上,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工艺优化提供指导;凝聚态物理是材料物理和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关注的“材料基因组”的核心和基础。材料基因组强调物理理论-材料计算-制备和结构-性能表征-材料数据库的集成,每一环节都是以凝聚态物理知识为基础。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计算凝聚态物理及计算材料物理的方法与应用
02.(全日制)新能源材料物理
03.(全日制)能量转换和存储材料:锂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热电材料等;电子-离子-声子输运物理
04.(全日制)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合金材料
05.(全日制)软物质功能材料
06.(全日制)新型功能材料设计、晶体制备与器件物理
07.(全日制)强关联电子系统与量子相变
08.(全日制)自旋电子学与磁性物理
09.(全日制)界面与微结构物理
指导教师:
陈立泉、王崇愚、张金仓、张文清、曹世勋、温维佳、刘轶、骆军、顾辉、任伟、施思齐、吴立华、陈飞、赵莉娟、席丽丽、奚晋扬。
招生人数:5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661普通物理(三) 或 662普通物理(四)
4. 812量子力学 或 932固体物理
5. 复试科目:普通物理(三)或 普通物理(四)(复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得重复)
备  注:
1.本专业在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培养,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www.mgi.shu.edu.cn

070300 化学(一)                返回页首
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和创造性的学科,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化学正通过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来改变我们的未来。本学科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材料化学、环境化学2个自主增设的博士学位授权点。 “纳米材料化学”为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得到上海市“085工程”和“高峰学科”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后续支持。现拥有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上海大学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上海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等研究生培养基地,材料化学和文物保护2个市级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平台。
本部(不包括中科院联培导师)指导教师中有教授35名(博士生导师30名)、副教授32名,学术梯队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70%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外学历或留学经历。化学学科每年还与中科院导师合作培养60名左右的硕士研究生。近几年化学学科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理论化学专家Jeffrey R. Reimers教授;国际超分子化学与催化专家Jonathan L. Sessler和Julius Rebek Jr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能源化学专家张久俊教授,优化了师资结构和学科布局,提升了学科研究实力。
近5年承担了40项以上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部省级科技奖励7项;在Nat Chem、Nat Commun、PNAS、Chem Rev、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Chem Sci、和Nano Energ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00篇以上;被ESI收录的TOP1% 高被引文章25篇,占全校的1/5;热点文章5篇,占全校的1/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0项。目前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7‰行列,位居全球第320名,比去年上升50名,列大陆高校第27名;2017年英国QS专业排名位居全球并列151-200名、列大陆高校第13名;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居全国第48名。
本学科注重国际化、学科交叉和区域合作,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反映当代化学的发展水平和创新发展的需要,研究课题面向学科前沿、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Mater,J Am Chem Soc, Angew Chem,Adv Mater等期刊上; 1/5以上的优秀毕业生直接攻读本校或国外博士学位研究生,每年约有10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到国外名校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学位。
学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无机化学
◆ 配位化学
◆ 无机固体化学
02. (全日制)分析化学
◆ 电化学分析
◆ 光化学分析
03. (全日制)有机化学
◆ 有机合成化学
◆ 超分子化学与催化
◆ 元素有机化学
◆ 药物化学
04.(全日制)物理化学
◆ 纳米材料化学
◆ 理论与计算化学
◆ 能源化学
05. (全日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功能高分子
◆ 高分子膜材料
指导教师:
张久俊、Jeffrey R. Reimers、Jonathan L. Sessler、Julius Rebek Jr、关士友、敖平、施利毅、许斌、张阿方、龚和贵、曹卫国、丁亚萍、严六明、李明星、徐甲强、陆文聪、方建慧、陈雅丽、刘予宇、贾学顺、郝健、宋力平、罗立强、姚建、朱守荣、林海霞、蒋海珍、李健、李春举和吴小余等35名教授及赵宏滨、柏跃玲、万文、王子兴、谭启涛和周尉等32名副教授。
招生人数:122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3无机化学 或 614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或 615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分析) 或616 物理化学(一)(依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一门专业课)
4.814综合化学(一)
5.复试科目: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
备  注:
1.本专业在理学院培养;本专业不招收色盲及色弱学生;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初试科目:原则上无机化学方向为613无机化学+814综合化学(一);分析化学方向为614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814综合化学(一);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向为615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分析)+814综合化学(一);物理化学方向为616物理化学(一)+814综合化学(一)。
3.初试分析化学考试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其中仪器分析包括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部分。
4.报考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高等技术研究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宁波材料所、山西煤化所等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的学生还需参考中科院相关院所的招生简章。
5. 联系人:王老师(021)66134594;徐老师(021)66132701

070300 化学(二)                返回页首
相关话题/招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