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43)
上海大学 /2014-05-21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饱和多孔介质中粘性、热、流体的耦合理论”、“饱和土多尺度动本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参与“桩基的静动力学行为的非线性分析”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科研基金以及社会科技服务项目,主持完成若干教学研究项目。目前,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021-56331519(O),13162558925,E-mail:xyang@shu.edu.cn
张孟喜(男)教授、博士。专业:结构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新型加筋土结构理论及其应用、地下结构、路基工程及支挡结构。英国Exeter大学Visiting Professor,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中国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加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分会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岩土工程学报》编委,“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al”等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1999年7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2000~2001年赴英国University of Bradford 做博士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各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与横向技术开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先后在“Geotextile and Geomembranes”、“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al”、“中国科学”、“土木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性刊物、国际会议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55篇/次),出版专著、教材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2000年获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200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石磊获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优秀学生奖(2008年6月)。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闵兴、张石磊的学位论文分别于2006年、2008年被评为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土力学》(2007年)课程负责人。作为组委会成员及分会场主席组织参加了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 Geo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6, The 4th Asian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Safety and Risk等国际会议。
联系方式:021-56331971(o) E-mail:mxzhang@shu.edu.cn
孙德安(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非饱和土力学,特殊土的水力-力学特性,岩土材料的本构模型及其在边界值问题中的应用。1983年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1986年7月获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并留该校土力学教研室任教。1989年10月去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土力学研究室留学,1994年3月获该校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该校从事岩土工程研究和教学工作至2005年初。任文部教官助手,讲师,研究员。2005年2-12月受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ARC)资助在Newcastle大学从事非饱和土力学研究工作。2005年底到上海大学任现职。在日本工作期间,负责1项和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多项日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以非饱和土力学方面的内容为主,已在国际学术杂志(均为SCI源刊)发表论文43篇,并在著名国际出版社(Taylor & Francis)与博士论文的指导教授松冈元合作于2006年3月出版了专著一本。据Web of Science, 2013年7月H指标(H-index)为14。曾获日本土木学会技术开发奖(200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9年度)以及上海市育才奖(2009)各1项。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获得上海市2011年和2012年度的优秀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回国后已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各1项等。现在正在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重点)各1项,并兼任国际学术杂志《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SCI源刊)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编委、《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近10种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审稿人。
联系方式: 021-56334259(O), 13671861914; E-mail: sundean@shu.edu.cn
李春祥(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结构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结构抗震减震、抗风与振动控制;钢结构。
教育经历:1996/03–1999/0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0/09–1993/0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4/09–1988/07,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研究工作经历:2004/12–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2002/12–2004/12,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2000/12–2002/12,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副教授;1999/03–2000/12,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力学流动站,博士后。
国企、外企工作经历:在安徽省水利水电建筑安装总公司;南京栖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金外滩(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通工程建设咨询监理公司;上海恒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工作、任职七年。
学术研究主要进展:现任《Earthquakes and Structures》(SCI)、《Wind and Structures》(SCI)、《振动与冲击》等杂志编委。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55篇。当前主要研究课题:钢结构抗震减震系统/装置研究;结构自复位抗震减震理论与设计方法;结构振动控制新装置与新算法研究。
联系方式: Tel: 13512129922;Email:li-chunxiang@vip.sina.com。
姚文娟(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结构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工程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 重大水利水运工程的新型结构及疑难问题研究;新型材料的力学理论及数值方法;生物结构的力学特性研究。先后主持二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三项省部级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并承担一项国际合作课题、一项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项目、二项上海市攻关科研项目。近年来主持国家(军队)重大攻关科研(保密课题)的子课题“核酸立体结构电磁力学特性研究”;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生态用水计算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上海市航运攻关项目“长江口深水航道潜堤结构损伤机理研究”;“河流水动力计算分析”;主持上海市教委课题及横向应用课题多项。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耳结构声音传导动力学行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内耳感音系统中多结构与流体耦合动力学行为研究”;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传音结构数值分析”,上海市深水航道攻关项目“波流作用下抛石结构的动态平衡研究”;交通部项目“复合基础力学特性研究”以及工程应用课题“新型嵌入式壳桶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上海市精品课《测量学》,获上海大学教学名师奖。土木工程学科国际顶级杂志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系列杂志的专家库特约评审人。先后在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cta Oto-Laryngologic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Medicine,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Applied Mathematical Sciences等国际重要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及第二(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68篇。出版专著二部,发明专利二项及软件著作权三项。
联系方式: 021-56336721(O),13564848487; E-mail: wenjuan@mail.shu.edu.cn
朱杰江(男)教授、博士、博士后。专业:结构工程。研究领域: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和结构优化研究,主要包含:高层混凝土结构推覆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多级优化、基于连续化模型的高层建筑结构抗侧刚度的优化、紧扣规范沉降计算要求的桩土-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及优化。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土建工程改造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会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会员,《结构工程师》编委。1983~1999一直在设计单位从事结构设计和结构优化研究工作,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在1996年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中名列全国第一,并取得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任职资格。主持负责了大型工业厂房和41层上海峻岭广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1999年至今,主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主持了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1项、中日合作研究项目“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结构弹塑性耐震性能及制震装置作用的研究”、上海市教委教育发展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上海崇明生态人居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的子课题研究-生态建筑结构优化研究。参与了973计划《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课题的研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了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632米高上海中心大厦弹塑性分析研究。负责主持了大型横向科研项目《结构优化研究》20项、桩-土-基础共同作用研究项目4项。
在《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自然灾害学报》、《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等重要杂志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优化程序、复杂体形高层结构三维推覆分析程序、高层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群桩沉降计算程序、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实用优化分析程序、基于SAP2000API的考虑共同作用的群桩沉降计算软件。这些计算程序已经通过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实用新型专利“梁柱间斜向钢支撑装置”及“梁柱间斜向拉伸构件”。主持开展了上海地区住宅建筑结构优化研究,每平方米节约造价50~90元,节省混凝土用量0.04~0.1立方米,节省钢筋9~15kg。对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曾获江苏省常州市建委授予的“常州市建委系统新长征突击手”(1991)、“上海市育才奖”(2007)、“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参与)。
联系方式:021-56331971(O),E-mail:zhujjt@shu.edu.cn
刘文光(男)教授、博士。专业:结构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工程结构减震(振)控制,包括高层减隔震结构的计算分析理论、精密仪器设备的振动控制、新型耗能材料、核电厂隔震减震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实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先后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1994年至2007年在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和土木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1997年和2001年两次赴日本FUJITA技术研究所从事减震研究工作,2007年9月起在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及开发等科研项目近30项,参加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项目1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主持并参加了我国多系列橡胶隔震支座产品的研发和力学性能研究工作,促使我国的橡胶支座减震产品通过了日本建设省的质量认证,并得以在国内外100余项工程中应用,研究成果的应用包括在超高层建筑、历史保护建筑、大型博物馆等公共建筑等领域。近年来参加编写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1部,出版学术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指导和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41人。
相关话题/专业目录
201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201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1.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 专 ...华东政法大学招生简章 华东政法大学 2014-05-20201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201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1.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 ...华东政法大学招生简章 华东政法大学 2014-05-20上海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面向港、澳、台地区)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上海理工大学招生简章 上海理工大学 2014-05-20上海理工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面向港、澳、台地区)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上海理工大学招生简章 上海理工大学 2014-05-20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 ...海军军医大学招生简章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5-19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
各位考生:我校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调整,请考生务必关注,并仔细阅读招生简章 1、所有考生报名必须 ...海军军医大学招生简章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5-19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01 哲学 (103)法政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5-19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和科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5-19东华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东华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博导简介以及联系方式请见东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jszs.dhu.edu.cn/ ...东华大学招生简章 东华大学 2014-05-19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学术型)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华东理工大学招生简章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