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19)

上海大学 /2014-05-21


联系方式:021-56331208 (O);E-mail:tchang@staff.shu.edu.cn

张东升(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实验固体力学、生物力学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近代光学测试技术与设备, 细观力学变形测试技术, 生物材料与人工材料力学性能, 激光无损检测技术。
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3年在天津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光测力学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奖情况:GTF-182型光测力学数字图像分析系统,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 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分析,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聚氨酯泡沫塑料变形场测试的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 着陆冲击运动图像分析系统,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 光测力学中的瞬态图像采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EMC-2000型角膜地形图测量仪,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自2000年8月以来,作为高级研究员,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牙齿等生物软硬组织力学性能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了NSF、NIH等多个研究项目,已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Aging, Tooth Fracture and the success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NSF),材料细观力学性能测试及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研究(上海市教委发展基金),激光无损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上海市科委基金),奶牛牛蹄组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全瓷牙冠修复体破坏机理研究(上海市浦江计划)等。
联系方式:021-66135258 (O), 13764972329 (M);
E-mail:donzhang@staff.shu.edu.cn
Homepage:http://www.scicol.shu.edu.cn/mechanics/LabBioEng.htm

张能辉(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固体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芯片系统纳米力学和黏弹性力学。
1998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博士后;2009年5月希腊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访问学者;2012-2013年美国Univeristy of Virginia访问学者。先后承担和参与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在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 & Interface Science, Biomaterials, J Mech Phys Solids, Biomechanics and Modeling in Mechanobiology, J Biomech, ASME J Appl Mech, Int J Solids Struct, J Appl Phys, Thin Solid Film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2000年上海市科协第八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3),2004年度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2005年第十九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排名3),2005年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交流会暨论文征文评选活动三等奖,2008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联系方式:021-69980016 (O);E-mail:nhzhang@shu.edu.cn

张 鹏 (男),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流体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交通流数学建模和数值计算;双曲守恒律方程理论及其应用。
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本科),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博士)。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香港大学S.C. Wong教授合作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城市道路和网络交通的数学建模和优化理论:70629001)资助;参与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006CB7055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交通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10532060)。在应用和计算数学类、物理类和交通科学类国际著名期刊《J. Comput. Phys.》, 《Euro. J. Appl. Math.》, 《Numer. Meth. Partial Diff. Equ.》, 《SIAM J. Appl. Math.》, 《Appl. Numer. Math.》, 《J Comput. Appl. Math.》, 《Phys. Rev. E》, 《Trans. Res. Part B》等发表SCI学术论文30多篇(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F-4226-2011)。目前研究兴趣:(1)行人流和网络交通流的宏观和微观建模及其数值模拟;(2)智能交通(含车辆和行人)系统及其软件开发;(3)电力系统和控制中的数学和力学问题(新开拓的应用领域,与上海的电力部门和单位合作)。招生主要面对具有较强的数学、力学、物理和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
联系方式:021-56331451 (O);E-mail:pzhang@mail.shu.edu.cn

周 进(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应用数学。
主要研究领域:复杂动力网络同步与控制及其应用、复杂智能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微分方程与系统控制。
现任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Math)特约评论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一般力学学会非线性动力学与运动稳定性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国际混沌与复杂网络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自2000年以来曾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著名杂志《IEEE. Trans. Automat.Contr》、《IEEE Trans. Circuits & Systems》和《Neural Networks》、《Int. J. Bifurcation and Chaos》、《Chaos、Solitons & Fractals》、《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Physica A》、《Physica Letters A》等,其中近30多篇发表在SCI检索刊物上。获得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2007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杂网络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鲁棒控制”,第一完成人)和2007年度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混沌控制和同步化若干问题”,第三完成人)。2007年获得复旦大学第二届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创新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56331457 (O);E-mail: jinzhousu@yahoo.com.cn

周 全 (男),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湍流、实验流体力学、Rayleigh-Bénard湍流热对流和Rayleigh-Taylor湍流。
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8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入选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2010年入选上海市科委“浦江计划”,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青)”资助,同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已在相关研究领域共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包括Phys. Rev. Lett.(5篇)、J. Fluid Mech.(7篇)等。发表论文被SCI累计他引180余次,特别是2010年在J. Fluid Mech.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被ISI Web of Science网站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收录为本领域内的高被引论文。
联系方式:E-mail:qzhou@shu.edu.cn Homepage:http://my.shu.edu.cn/cn/qzhou

朱卫平(男)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1982年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2000年固体力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生物力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多年致力于波纹板壳力学研究,系统地把“钱伟长圆环壳及波纹管理论”从轴对称问题发展到非轴对称问题,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如成功地解决了长江三峡工程中引水管横向位移控制问题(国家攻关项目子课题,2000)。近年来,一方面研究石油工程中的管柱及下部钻具组合动力学问题,另一方面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细胞与分子力学方向不断探索和积累,均取得重要进展,如“神经系统轴突生长导向动力学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持,2006)、“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技术”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2006)。
联系方式:021-56333574 (O);E-mail: wpzhu@shu.edu.cn

徐凯宇(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固体力学。
主要研究方向:微纳米尺度力学、生物材料力学的实验和理论、应变梯度理论,半导体材料应变-电场的耦合理论、多铁复合材料磁电耦合理论及设计等。
2006-2010年作为访问教授,先后在美国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美国the University of Akron进行合作研究工作。期间承担“Nanomechanical Experiments and Modeling of Polymeric and Collagenic Nanofibers”(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铁性材料磁电耦合理论”(CIAC 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 中美合作研究项目)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完成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3项,编写出版教材一部,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现为美国组织的纳米科技国际研究团队(NIRT)的成员,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s”编委。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共计4项。
联系方式:021-66136903 (O),E-mail: kyxu@shu.edu.cn

马 杭(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固体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计算固体力学与实验固体力学,含边界积分方程方法、微分求积法、时程精细积分等先进数值方法以及金属材料细观断裂机理、残余应力的测试与数值模拟等等。
1982年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1985年清华大学工学硕士、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PhD)。
先后在日本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学习和访问研究。在《Eng. Anal. Bound. Elem.》、《Comput. Mech.》、《Int. J. Fracture》、《Comput. Math. Appl.》、《Numer. Meth. Part. Diff. Equa.》、《Adv. Eng. Software》、《Appl. Math. Mech.》、《Metall. Trans.》、《Applicable Analysis》、《实验力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被SCI收录与他引,出版学术专著《焊接中的边界单元法》,主编教材《工程力学实验》。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澳大利亚ARC Discovery-Project等科研课题多项。
目前承担的课题:多尺度多裂纹固体的本征COD边界积分方程数值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Z-pin复合材料的空间非均匀纤维排布和残余应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联系方式:18916267217 (M),E-mail: hangma@staff.shu.edu.cn

王道增(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流体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湍流及其应用、大气污染与控制、环境水动力学、水利工程及工程流体力学。
获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空泡水动力学) 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湍流理论与应用研究) 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共4项(大气污染、风环境、深水航道等)。荣誉称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王宽诚基金优秀教师奖。
长期从事湍流理论、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年来承担了上海市大气污染、风环境和苏州河、黄浦江、长江口等水环境方面的重点科研课题, 主要有:复杂流动中射流的湍流特性研究、苏州河污染底泥稳定化技术、黄浦江油污染预报预警研究、上海市水闸安全检测研究以及地基灌浆技术与理论研究。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口地区水环境理论方面)及面上项目项各1项。现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联系方式:021-56331456(O);13901656823(M);
E-mail: dzwang@staff.shu.edu.cn

冯 伟(男)兼职教授,博士。专业:固体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新型复合材料力学理论与实验、纳米力学与多尺度力学、工程数值方法理论与软件开发、地下工程力学分析及模拟等。
现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获奖: 1987年中国造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承担课题:复合材料中的杂交有限元法;复合材料非线性特性的分析;非线性复合材料铺层界面应力研究;复合材料结构破坏机理及计算机仿真;单圆隧道力学分析及有限元软件包;双圆隧道力学性能分析等。欢迎力学、土木工程、机械、材料及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报考。
相关话题/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