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shu.edu.cn/__local/6/F1/4A/884B6BAAA2A177CCB33290AE1CD_8BB68BEE_D1B6E.png)
6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形象史学》编辑部、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首届“海洋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校本部B308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莆田学院等单位的师生20余人参加了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赵莹波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尚新院长首先致欢迎辞,介绍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所取得的成绩,希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持续展开合作,并期待各位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海洋文化相关研究不断发展。刘中玉主任开幕式致辞,他强调了海洋文化的重要性与包容性,海洋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密切相关,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一同探讨学术新进展,为今后海洋文化研究开拓新思路。
会议主题报告分为四场。第一场报告由宋学立老师汇报《元代政制与妈祖全国性海神形象构建》,从政治基础、元代敕封、国家祭祀三个方面阐释妈祖全国性海神形象的形成过程。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温伟婧关于《近世朝鲜通信使船的出航仪式》、文雪老师关于《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的海洋意象》分别进行汇报。第二场报告王申老师在《妈祖信仰在宋代兴起的基础及其发展状况》中分析了两宋国际形势与官民开展海洋活动目的与形式,总结妈祖文化在宋代的形成、发展与特点。林晶老师汇报了《朝贡与礼仪:琉球王室与妈祖信仰》,介绍琉球“主动”“积极”吸收妈祖文化的过程,并在诗文唱和中探寻妈祖文化的踪影。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刘韵琤《<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后的漂流民送还》与上海大学日语系博士研究生刘敏《宋朝时期东亚海域的漂流事件考察》就东亚海域的漂流问题进行探讨;第三场报告赵莹波老师以《从千利休看中国茶道在日本传播》为主题进行汇报,详细展示了茶碗、茶盒、轴画,并通过诗歌展现了中日茶之道、宋丽茶之道等茶道外交,茶道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见一斑。此外,还有陈斌老师《日本汉诗中的茶文化》、张晓娜老师《音译词的增加-新媒体环境下的中日语言接触呈现的新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程《南北朝时期僧人海路传法试析》。第四场报告安子毓副研究员汇报了《宋以前海洋文化的萌芽与发展》,从战国、秦汉、三国的时间顺序梳理了各国间的海洋交流活动,介绍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高高盈关于《“亚洲转向”与“海洋本位”》,上海大学日语系硕士研究生李庄、徐亚丽、陈明珍分别关于《宋元时期海上香料贸易》《从方物交往看唐朝的中日文化交流》《从日本的“白乐天崇拜”看中日文化交流》进行汇报。
主题报告结束后,刘中玉主任进行会议总结。中华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精神意蕴与价值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今后继续加强学习与研究。最后,赵莹波教授进行闭幕致辞,赵教授代表承办方对参会****及会务人员表示深切感谢,表示对下次学术研讨会充满期待。
本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参会专家****畅所欲言,积极探讨海洋文化的学科研究动向与合作发展方向,为今后推动人才培养与促进高校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广泛空间。(编辑:谢磊;撰稿:王菲、张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