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23

姓名: 刘 轶
职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yiliu@t.shu.edu.cn

个人简况
1992年和1995年在东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分别在日本名古屋大学(1997-2002)、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2002-2003)、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2003-2005)、美国加州理工学院(2006-2012)从事计算材料学相关领域科学研究。2012年回国在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院任教授。2015年开始在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任教授,任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副院长。2012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
研究方向
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方法,结合机器学习和实验研究手段,研究金属合金(高温合金、高熵合金)、能源材料(碳氢燃料、含能材料、电池材料)、纳米材料(碳、硅、III-V族半导体)、陶瓷(沸石)、催化材料(氧化物、金属)和聚合物(树形大分子)等材料的结构-过程-性能关系及其在复杂外界环境下的物理化学响应,进而在理解微观机制基础上进行新材料和新功能的设计。

代表性成果
(1)对传统的量子力学密度泛函方法和反应力场方法进行色散作用经验修正,使其能够对长程弱色散作用描述更准确;
(2)首次理论上澄清沸石碱处理溶解和吸附的分子机制;
(3)发现并阐明新型碳硅烯结构的狄拉克锥成因及形成判据,提出解释二维纳米材料狄拉克锥起源的"分组-耦合"机制;
(4)首次在理论上成功解释了树形大分子的尺寸与环境酸碱度的关系,解决了理论和实验的长期分歧;
(5)理论上证明和表征了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和一维长碳链在碳纳米管内部的稳定存在。
在PRL、JACS、ACS Nano,、JPCL、Nanoscale、CM和JC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50多篇SCI学术论文,被他引1000余次。






相关话题/材料 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