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文化经济教学部研究生导师简介-教授名录

上海大学 /2013-04-21

文化经济教学部 
    林采霖  文化经济教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台湾中华形象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中国包协设计委员会特邀委员。有形象策略、形象营销、设计经营、文化战略等实务经验16年,研究方向为形象策略、形象营销、设计经营、文化战略和文化创意产业。主持参与台湾省政府CIS专案设计等大量成功的案例,曾获台湾首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优选奖、台湾形象设计银奖、台湾创意之星标志设计类金奖、中国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大赛广东区铜奖等。


 
马欢春    南京艺术学院毕业,文化经济教学部常务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家顾问。主要研究方向:品牌形象、战略咨询、数字内容、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平台构建、实施营运等。主持项目:红星美凯龙建筑及品牌形象整体规划,上海国际时尚广场项目规划,常州运河五号文化创意街区项目规划,吴江汾湖数码艺术基地平台规划,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数码产业集聚区规划,南京栖霞文化旅游景区概念规划,网络游戏“吴越争雄”及“西津渡”、数字电影“青铜帝国”、大型动漫“栖霞传奇”等项目策划,上海陆家嘴文化策略白皮书、南北滨江文化产业规划、金融贸易城文化产业置入可行性研究等。
 
 

李 敏  文化经济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数码艺术学院教工第一支部党支部书记,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上海秘书处大赛部主任,中国艺术管理国际协会会员。从事艺术管理、艺术市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装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艺术市场》等国家核心期刊和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深圳美术馆《水墨纵横》试验美术上下册丛书,参与国家教委课题、数码艺术学院上海世博《主题馆》、《中国馆》项目课题等,主持中国艺术家协会上海秘书处网站及数据库建设课题。发表的论文有:《剪纸老鼠—符号艺术的象征表达》、《中国艺术管理生态现状》、《吉卜力工作室现象研究》等。

杨夏蕙  文化经济教学部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上海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台湾著名设计师。在台湾设计界从事设计工作40年。台湾形象策略联盟策略总监、中国包协设计委员会特邀委员、台湾中华形象研究发展协会顾问、中国包装与设计杂志编辑顾问。曾先后编辑出版台湾第一本设计家名录、设计家作品集以及媲美欧洲先进水准的彩色精装设计10年鉴;创办了目前台湾最高水准的《设计界》杂志和台湾第一家美工设计职训班,并首创群联盟形态,为两岸广告业及设计界提供了人才资源及作业支持服务。


孟 建 文化经济教学部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常务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视觉文化传播、影视艺术等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等专著、编著二十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类)基金项目《视觉文化传播研究对一种文化理论的阐释》;国家体育总局项目《2008奥运会:中国对外形象传播战略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0世博会:上海形象竞争战略研究》等。


蓝 星 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经济教学部主任助理。曾参与编写国家“十一五”教材 《图形设计与联想》,发表的主要文章包括:《艺术智能——艺术发生问题的另一个视角》、《启发式艺术教育》、《想象性游戏的价值研究》、《不会艺术的儿童——早期教育中艺术教育的问题》、《科技美学的现实意义:倡导宜人“环境”设计》、《李渔的园林美学》等。

 

宋 瑜 讲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学士,传播学硕士,社会学博士。长期坚持艺术学与社会学、传播学的跨学科理论路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动画受众研究、媒介分析、传播效果研究、媒介素养教育、文化传播等。有较为丰富的传媒行业工作经历,曾先后在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凤凰卫视华东记者站、上海电台FM103.7等多家新闻单位担任过编辑、记者和主持人的工作。已在核心期刊、专著上发表本领域学术论文多篇,目前正参与201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空间、组织与网络:城市社会冲突的动员与演化机制研究》。

 


纪海燕 讲师(东京学艺大学硕士)
马欢春   讲师(南京艺术学院毕业)
秦 川 讲师(苏州大学硕士)
李 倩 讲师(南京大学硕士)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