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海事大学 /2013-03-31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名称: 计算机技术
工程领域代码: 430112
所在二级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一、学科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宗旨是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如下:
1. 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能广泛扎实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拓宽口径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能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4. 能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具有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或新系统的能力。
5. 有一定的科研组织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
6. 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胜任繁重的科研开发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四、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学员实行不脱产在职学习,学制两年半,理论学习一年半,总学分不少于32分,撰写学位论文一年。特殊情况可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相应延长学习年限,最多不可超过五年。
工程硕士生入学后,按照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的各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
五、课程设置
1、理论学习
(1)工程硕士生课程主要采用面授方式在企业或学校集中授课。
(2)课程开设时间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安排,但课程的实验环节和学科前沿讲座等需要进校学习。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数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9学分)
自然辩证法
1.5
36
考试
 
应用概率统计
2
54
考试
 
情报检索知识产权
1.5
36
考试
 
基础英语
4
108
考试
 
(11学分)
高级软件工程
3
54
考试
 
计算机算法分析
3
54
考试
 
微型计算机技术
3
54
考试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
3
54
考试
 
 
 
 
(不少于11学分)
图像识别与处理
2
36
考查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2
36
考查
 
智能信息处理
3
54
考查
 
多媒体技术
2
36
考查
 
模式识别
3
54
考查
 
嵌入式系统
3
54
考查
 
数据库建模与设计
3
54
考查
 
面向对象技术
2
36
考查
 
学科前沿讲座
1
18
 
 
 
其他
必修
环节
(2学分)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1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0.5
 
 
 
 
工程实践
0.5
 
 
 
 
备注: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基础英语1学分对应36学时,其他课程1学分对应18学时。
方案执笔人: 王未央 分委会主席: 学院主管院长:

 
 
六、学位论文工作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取得课程阶段规定的所有学分;通过中期考核;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土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制作。
1.论文工作: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岗不脱产的工程硕士生用于完成工程任务和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半;论文期间全脱产的工程硕士生,从论文选题之日起至论文答辩止时间至少为一年。工程硕士生的论文要进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的修改和答辩。
(2)工程硕士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应尽早开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密切结合研究生所在企业面临的技术改造、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可以是研究型、开发型、设计型或实验型等多种类型。选题时要安排工程硕生阅读文献和写出选题报告。选题报告由
研究生本人写出一书面报告。选题报告要在有关的专家、导师和企业有关技术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上进行;并经与会者集体评议,写出评语,给出考核成绩。
(3)论文质量和形式。论文工作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深度和先进性;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及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论文应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或是具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论文答辩工作
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组成。
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是校外企业的专家。工程硕士答辩委员会由5位专家组成,其中成员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位工程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应由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有关论文书写规范、申请答辩程序及学位授予等的内容,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办理。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