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外德语系开展“茸城青年多语说茸‘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结合起来,上海外国语大学“茸城青年多语说茸‘成’”课题组成员作为青年大学生,希望发挥专业所长,紧密围绕“松江红色基地外宣”与“松江教育发展史”两大主线,实地走访,深入调研,以“见证茸城发展,讲述历史进程”为主题,学习茸城精神,讲好松江故事。
本次实践调研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党总支副书记田力娜老师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辅导员刘健老师带队指导,由杨顾同学担任组长并统筹负责各项工作,潘嘉懿、吴晓燕、王一雯、朱睿同学负责录像剪辑与视频制作,孙晓安、严智瑶、屠一诺同学负责实地摄影记录与考察走访,王韵涵、王彦屿、李姝霏、雷紫慧、潘奕多、戴靖婷同学负责西语、法语、德语的翻译与多语种视频制作。
传承“四史”
松江教育发展的前世今生
松江近年来坚持深耕教育领域,区内各中小学教育资源与松江大学城紧密联系,逐步建成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新格局。
寻茸城教育历史
为了更好地了解松江教育发展的前世今生,7月30日上午,实践队走进了松江区教育局,并与松江教育局陈小华局长等领导进行了深入交谈。
在交谈中,实践队了解到松江区一直都极为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自松江大学城落成以来,松江区委、区教育局与大学城内的各高校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愿,于区内建成了多所高校附属中学,其中更不乏极具特色的区内首创性办学案例,逐步形成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新格局。
当各级领导们细数着松江教育取得的累累硕果,实践队也惊叹于茸城的文脉传承、底蕴深厚。古城松江,人才辈出,正是一代代茸城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才有今日之精彩纷呈。
讲松江青年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青年工作,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党员师生的回信中,他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为了探寻松江青年故事,更好地理解新时代下广大青年的新要求与新机遇,实践队于8月6日来到了松江区青年中心。
实践队参观了青年中心各个功能展区,深入了解了中心的团课活动、青春画廊等各类主题活动。通过中心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中心立足松江青年工作,希望为松江青年创造更多机遇的美好愿景。
实践队敬佩于中心服务基层,深耕松江青年工作的坚守,也希望能通过自身“多语种+”的专业特色讲好松江青年故事。
学习精神
红色基地的历史脉络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知党 学党 爱党
8月6日,为了更好了解茸城红色历史,实践队来到了松江区党建中心。
通过中心的图文介绍、各类展览、语音导览等形式,实践队详细了解了松江区红色基地布局情况;深刻认识到习总书记所言“读书的重要性”;并认真学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跟寻历史的脚步,我们步步深入,质朴的图文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些光辉的岁月……
党建中心之行,让实践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实践队也热切地希望着在党的旗帜领导下刻苦学习,砥砺前行。
烈士陵园——对革命先烈的致敬
8月14日,实践队一行参观了松江区烈士陵园,通过参观陵园的博物馆与墓园,调研团队深切感受到了松江革命史的厚重。
在陵园的博物馆中,实践队的成员们追寻着茸城革命先烈们的脚步,探寻着松江的革命足迹,向革命先辈、民族英雄和敢为人先的松江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烈士陵园的墓区,在高耸的纪念碑前,在一座座见证松江革命历程的丰碑面前,实践队驻足良久,惊叹于漫漫历史长河中松江革命英雄们的血泪革命史,并向革命英雄的无私奉献与崇高精神致敬。
这里的每一缕微风,每一滴雨露,每一束阳光,都让实践队成员们深深感受到,如果没有革命先贤的付出,就没有我们自由又美好的今天。
拓展外宣
方式助推松江国际化发展
课题组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发现茸城教育和红色基地的外宣形式较为单一,希望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力量,通过创新外宣方式改善相关问题。
一方面,课题组计划制作中英双语版宣传视频,在松江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发挥专业所长,为松江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帮助。在参观完红色基地后,课题组发现基地宣传方式多为单一语种,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和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采访取材、整理资料、撰写文稿、多语翻译、设计编排的方式,制作松江红色基地中英德法西多语种导览手册,便于多国来者系统性实地参观,以及发放本地大中小学生了解学习。
另一方面,在短视频时代浪潮之中,课题组也采用多媒体形式来加大宣传。
一是短视频方式。课题组结合实地走访,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松江青年说”或“青说松江”为主题,制作相关影片,见证松江发展,讲述历史进程。
视频将在微博、b站等多媒体平台投稿,或联系官方媒体账号及平台,弘扬松江红色精神,宣传松江教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松江,走进松江。
二是推送形式。课题组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本课题组将制作系列推送,把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元素材相结合,响应松江文化教育宣传工作,扩充人们对于松江历史的认知,鼓励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线下实地走访松江各文教场馆,成为大美松江历史文化的见证人。
此外,根据项目实际开展需要与区政府相关部门安排,课题组计划未来可以动员更多上外学子推进项目的开展,让松江的多语种外宣资料语种更为丰富,为未来松江招商引资提供便利。



相关话题/教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