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外举行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论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2020年11月15日,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主办,胡开宝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17ZDA319)课题组承办。
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钱玲致欢迎辞。钱玲副书记向与会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及语料库研究院的发展目标,并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特色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黄友义主任结合自己多年来丰富的翻译实践经历,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抗疫白皮书》等文献的英译为例,阐述了中国话语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并指出要说中国特色话语,更要说外国人听得懂的中国特色话语,这需要译者分析受众心理,精通外语,了解国情。
《中国翻译》期刊杨平主编讲解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本质和特点,分析了中国特色话语国际传播面临的形势,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阐释了对中国话语对外传播中话语构建、翻译转换、国际传播三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从文学伦理学的定义及原则方法谈起,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及大量案例,从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国际同行专家的评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三个方面展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国际传播状况。
兰州城市学院姜秋霞教授介绍了互文性翻译概念的内涵及其与文化对外传播的关系,并借助丰富详实的敦煌文化案例,重点介绍了互文性翻译在敦煌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及方法路径,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生动范例。
同济大学吴赟教授从西方意识中的中国讲起,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提升中国形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多模态翻译的内涵、类型和研究路径,强调了多模态翻译在中国话语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孙会军教授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情况,指出翻译是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是文化阐释、文化竞争和文化交流的话语场,并强调中国****应思考如何从中国立场出发对英语世界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建构中国话语,展示中国话语的合理性和权威性。
中国外交史学会会长杜起文大使结合自己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提出了关于中国外交话语的几点认识与思考,并期待学界可以为外交相关问题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在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杭州师范大学施旭教授介绍了国防战略话语的定义和内涵,并以中美军事战略话语对比研究为例,详细展示了国防战略话语的研究方法与路径,并对国防政策的国际传播提出行动建议。
华东政法大学屈文生教授以欧洲的法律话语实践为镜,提出中国法律话语对外翻译的原则,提倡中国法学话语构建要突破欧洲中心主义,以法治中国战略和全球治理为目标,建设能够引发共情的高质量的法学话语体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瑞林教授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下,中国话语构建的内容以及国际化的方法与规范,并强调文化多样性和认知差异性是构建中国话语的国际语境,中国话语对外传播要有求真性、对话性及管理差异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结合的能力。
曲阜师范大学秦洪武教授展示了借助语料库进行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对2020年国外媒体对“中国关键词”的报道进行主题分析、聚类分析和情感分析,发现关键词传播出现新热点,不同国家对关键词的报道选择和态度出现明显分化,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和解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威教授阐述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海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内容目标、研究路径与技术路线,介绍了将语言学、翻译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多元视角,并展示了利用数据分析探讨中国对外话语理论建构与精准传播的思路与方法。
中南大学范武邱教授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话语新风格及翻译策略,指出译者要加强双语功底、提升自身翻译能力与政治敏感度,从而精准到位地传达中国话语与中国声音。
华东师范大学窦卫霖教授以语料库驱动的身份类汉语新词的流动研究为个案,详细介绍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新词英译及其接受效果研究的思路与视角、方法与内容,总结了新词翻译与对外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闭幕式由秦洪武教授主持,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致闭幕词。胡开宝教授向出席会议的专家****表示了衷心感谢,并指出本次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论坛主题鲜明,层次多元,涉及政治、外交、军事、法律、文学等多种话语类型的探讨,既有宏观理论构建,又有微观实证案例,理论与实践并重,可助力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话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关话题/传播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