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第三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2019年6月22日,第三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委员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并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智库的60余名****出席论坛。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教授致欢迎词并指出,中国国家形象的全球传播既要关注学理层面也要重视实践层面。在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剧变的当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应采取更为积极并具有创新性的策略,呈现一个更为自信而强大的中国国家形象。希望此次与会的各位专家、官员与****们将就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所遇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展开激烈的论辩与思想的碰撞。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表示,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促进中外交流对话基础上开展全球传播,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流。此次国际研讨会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中国形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借此开展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次研讨会包含四场主旨演讲,分别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郭可教授、吴瑛教授、陈沛芹教授与相德宝教授主持。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表示,随着算法成为智能时代传播的核心,实现算法透明度显得尤为重要。实现算法透明就是要帮助受众更好地实现这个了解和理解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技术壁垒带来的“黑箱”问题,给受众了解算法内核的途径,将掌握事实的主动权一定程度上让给受众。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兼传理学院院长黄煜教授表示,虚假新闻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并认为应该出台有关制裁和处罚虚假新闻的法律,近期虚假新闻也可通过机器学习以及检测虚假新闻的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他列举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虚假新闻:第一种是无意造成伤害的虚假新闻,即讽刺和戏谑模仿新闻;第二种为意在欺骗大众的不准确消息、虚构文本以及视像内容;第三种是权威机构发布的以影响大众试听的政治宣传。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Wayne Wanta认为,新闻媒体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网络和社交媒体充斥着虚假新闻。Wayne Wanta教授为媒体提了适应“后真相”时代的建议:记者应该谨慎选择社交媒体上的消息来源、不要把时效性看得比真实性更重要、应该重视调查研究报道、新媒体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教授从中国国际传播的实践与理论视角,指出传播中国的实践中有着不同的主体、客体和渠道,更有着不同制度的差异。而中国自身的国际传播实践也需要重新审视主体、客体和制度。对学术界而言,则需要探索中国国际传播的解释框架、制度体系和理论架构。胡正荣从中国国际传播的价值观、信息不对称、治理基础和叙事四方面论述了关于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议。
香港城市大学计算社会科学讲座教授、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祝建华主张更广泛地使用比较方法研究国家形象,以呈现更有深度以及更符合实际的形象。同时他也强调,在做比较研究的时候,不要只关注差异,同时也要努力寻找国家之间的共性,这样才能找到对全人类都有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史安斌认为,原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架构已经无法充分解析全球社会与文化之变局,我们需要将其升级为“转文化传播”这一全新的概念维度。中国故事2.0要以“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载体,从“世界主义”视角出发,讲述各国如何搭中国发展的“便车”实现全球范围的共生共荣、共享共治。
与会专家共同围绕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的相关研究开展理论探索,并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关话题/传播 新闻